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对于性骚扰,当前社会缺乏应对机制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18-07-26 16:53
摘要:一方面,一些人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于性骚扰之类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受害者也难以从社会层面和法律层面获得支持和救济。

最近几天,接二连三的性侵、性骚扰指控让人错愕。火势在公益圈、媒体圈和公知圈之间蔓延,一众平日里人五人六的知名人士纷纷受到众多女性的实名指证。人们在大呼“毁三观”的同时,也不免感到更大的担忧。如果说,这些已经摆上台面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那么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到底又有多么庞大、多么普遍呢?

 

受限于这一领域高度的隐秘性和敏感性,受到权力关系(包括硬性权力关系和软性权力关系)影响的涉性事件,目前还难以一窥全貎。由于缺乏客观、真实、全面的调查数据,我们无法判断这类事件是否普遍存在,也难以估计其发生概率。但仅从当前沸腾的舆情就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对于性骚扰、性侵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一方面,一些人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于性骚扰之类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受害者也难以从社会层面和法律层面获得支持和救济。

 

被多名女性指控性骚扰和性侵的当事人章文的回应,就颇能代表一部分人的认知和态度。在他的认知和逻辑里,性侵是“你情我愿”,性骚扰“不属于性骚扰”,酒席上对女性搂搂抱抱无伤大雅。如果说有谁错了,那也是受害者错了——因为她们都是一些品行不端的女人。

 

章文的回应当然遭遇了千夫所指,但也不乏支持者。在沸腾的舆情中,这些勇敢地站出来讲述不幸遭遇的女性并没有赢得一边倒的声援。针对知名女性的“荡妇羞辱”,甚至还点燃了一部分社会公众的热情,被他们所津津乐道。一部分社会公众这样的知识和逻辑,正是受害者如此艰难地开口说“不”的重要原因。

 

当社会舆论立场模糊、态度暧昧的时候,法律应该主持正义。然而,对于性骚扰和性侵的界定、调查取证、法律认定都面临许多困难。从受害者感到被侵害,到有关部门依法惩治施害者之间,往往意味着漫长而艰辛的诉讼之路。而且,任何一个环节证据链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这条通道的中断。可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实非易事。

 

当然,问题还有另一面。在社会机制和法律机制都缺乏有效应对能力的情况下,男性——或者确切地说,被舆论认为是“相对强势”的那一方,有时候同样会成为受害者。比如说,由于缺乏明确的社会惯例、行为规范或者行动指引,异性的同事、朋友、师生或者上下级之间如何相处就让人无所适从。如果由于一些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定都模糊不清的事情,一名男性被一名女性指控性骚扰甚至性侵,那么在汹涌的舆论谴责面前,他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声誉?在有司追究法律责任的时候,他又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社会和法律都难以有效应对性骚扰问题的情况下,与女性和男性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相平行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受害者被迫忍气吞声和滥用性骚扰指控,两种极端现象可能同时并存。前者很容易理解,至于后者,如果性骚扰的内涵外延不明确,社会认知和法律界定也都不清晰,它就可能成为一种类似于“口袋罪”的指控,被人随便拿起来就滥用。在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对于一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男女关系问题的指控往往是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而这些指控常常不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仅仅依靠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一些小道消息的耳语,甚至完全凭空捏造的谣言,就可以置人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在性骚扰、性侵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这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深刻教训应该被汲取。

 

在越来越重视个人权利、越来越重视性别平等的现代社会,可以预见,社会上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传统的两性关系都将继续经受变革。在此过程中,性骚扰、性侵等涉性议题,有可能将持续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在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激烈的争论之中,应该更加自觉地推进建设性工作,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法律层面都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应对机制,推动社会尽快建构起健康、文明的性别关系。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