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剧院走到哪,舞台就搬到哪,“同根文化”结下两岸情【附视频】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8-06-27 18:42
摘要:短短7天,“移动剧院”从台南屏东县到台中南投县、嘉义县,连续巡演6场,先后走进和平小学、侨勇小学、葳肯幼儿园、格林幼儿园、水上小学、和兴小学,这也是5年来巡演密集度最高、行程最紧、天气最热的一次。

四年前,廖翊婷就读台中市葳肯幼儿园时,曾观赏过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赴台巡演的儿童剧《司马光》和《花木兰》。如今,她已是台中市东光小学三年级学生。23日,她再次欣赏了儿艺剧院今年赴台巡演的《大红豆变变变》和《司马光》。在廖翊婷心中,有个小小梦想——能走进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马兰花剧场看一场儿童剧。

 

用戏剧点燃孩子的想象力。6月20日至26日,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走进台湾台中、台南多所小学和幼儿园,为孩子们送上儿童剧。从渔村到码头,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5年来,剧院走到哪,舞台就搬到哪。“移动剧院”之外,“同根文化、点燃童心”项目还拓展延伸至艺术启蒙和教育交流。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巡演儿童剧《司马光》。

 

 

7天连续巡演6场

 

 

“变变变,变什么,你变我变大家变……”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毛巾在演员手中,变身活灵活现的大象、兔子;夹子、绳子、橡皮筋等生活日用品通过重新组合,变换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如鱼儿、火箭等,让孩子们脑洞大开,给予无限遐想的空间。屏东县侨勇小学的孩子平时走进正式剧院观看儿童剧的机会并不算很多。当天34度的高温天,学校体育馆内没有空调,但孩子和演员的互动热情,丝毫不减。

 

此次巡演的《大红豆变变变》是一部互动性很强的儿童剧,和中华传统文化剧目《司马光》巧妙地编排在一起,既给孩子呈现了一部剧场样式的儿童剧,又让孩子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儿童剧。为了让互动更丰富,“同根文化、点燃童心”巡演进行了全新拓展和改进,增加了闽南童谣《天黑黑》,强化了剧目题材样式,更适合我国台湾地区的孩子。

儿童剧《大红豆变变变》中,邀请台湾小朋友上台参与互动。

短短7天,“移动剧院”从台南屏东县到台中南投县、嘉义县,连续巡演6场,先后走进和平小学、侨勇小学、葳肯幼儿园、格林幼儿园、水上小学、和兴小学,这也是5年来巡演密集度最高、行程最紧、天气最热的一次。每次深入当地小学,单程至少2小时以上。“演出服厚重,整场剧演下来,衣服都湿了,人也要馊了。”《司马光》扮演者、国家二级演员张玥说,每当看到孩子们互动时的欢笑,疲劳感顿时消失了。临行前,还有孩子拉着手说,希望明年能再来。屏东县侨勇小学附属幼儿园老师何心荷说,原来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变出这么多花样,让孩子们感受图形和小动物造型,对今后教学很有启发。

 

儿戏不“儿戏”

 

剧院走到哪,舞台就搬到哪,为孩子们播撒艺术的种子。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被宋庆龄视为“掌上明珠”。如何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儿童剧送入更多台湾学校?今年的巡演不断“升级”,“移动剧院”克服诸多困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布置场景,更好体现舞台效果。因为巡演路途远,舞美部要求平均1小时内快速完成搭台,最快达到40分钟。“在舞台背景和道具上,团队动手设计制作水缸、假山,采用轻便的泡沫材料,既自然逼真,又减轻自重,便于携带。”舞美制作部主任朱双林说。在南投县格林幼儿园巡演结束后,《司马光》的水缸引起了老师和孩子的兴趣,不少孩子纷纷与之合影留念。老师们表示,舞台道具的设计,对学校开展艺术活动很有参考价值。

全体演出人员和小朋友合影留念。

儿童戏剧绝不是“儿戏”。这支20人的“移动剧院”巡演的虽是儿童剧,但所有演员和舞美人员都是“高配置”,张玥、邵诣、王耀琦、郭小雨、王海洋等国家二级演员占到四成以上。青年演员纷纷表示,不会因为儿童剧博孩子一笑,对演出就有丝毫怠慢或松懈。出发前,团队反复排练。“坚守在儿童剧的舞台上,初心不变,是因为真心喜欢表演。”郭小雨说。

 

今年是“移动剧院”赴台湾巡演的第5年,剧目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蔡金萍看来,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欣赏儿童剧非常有必要,不仅是艺术的启蒙,也是“同根文化”的意义所在。无论“移动剧院”走到哪里,都要把最好的舞台呈现给孩子。

和兴小学的孩子们在观看演出,现场笑声不断。

 

艺术种子“开花结果”

 

为孩子播撒艺术的种子,已渐渐“开花结果”,“同根文化”结下两岸情。台中市建功小学学生王彦方就读于葳肯幼儿园时,他曾观赏过儿艺剧院巡演的《司马光》;如今,弟弟王沛凯读幼儿园了,这次也来看剧。葳肯幼儿园园长姚海莹曾来中福会交流,今年端午节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教孩子动手制作“七彩福粽”,在粽子里写祝福语。明年,她还打算组织一批大班孩子来上海“游学”,第一站就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马兰花剧场。

 

去年,嘉义县安东小学学生孙安榆欣赏了儿艺剧院的台湾巡演。学乐器的孙安榆深受启发,感到舞台自信很重要。就在3年前,中福会集纳了少年宫、剧院、幼儿园、出版社等专业人员“送课进校”。写春联,贴“福”字,古诗词吟诵……安东小学学生还尝试了水墨画创作,更开创性地把绘本故事排练成一场舞台剧。今年儿童节,和孙安榆同行的35名师生来到上海马兰花剧场观赏演出。校长赖英杰说,作为“艺术深耕”计划,学校将教室延伸,走出去交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传统文化底蕴。

草屯小学的水墨书法课上,孩子们写“福”字,合影留念。

在上海市台办、上海市文广局的支持下,2015年起,“同根文化、点燃童心”项目全新拓展延伸——从“移动剧院”到“教育交流”。中国画折扇制作、中国古代故事、成语故事讲演、传统音乐等,让宝岛学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在南投县草屯小学,《大红豆变变变》执行导演、青年演员洪少卿开设戏剧工作坊,教孩子扮演绘本中的角色,鼓励在游戏中“玩”,让非表演专业的老师参与戏剧教学。

 

“5年来,‘同根文化、点燃童心’项目在台湾已巡演40多场,覆盖数万名儿童,通过戏剧给孩子们带去欢乐和艺术启蒙,让台湾小朋友热爱祖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台湾教育文化交流策进会理事长黄仁莹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们表演闽南童谣《天黑黑》。
图片来源: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中福会少年宫程峰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