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赵启正:当年上海土地批租给领导干部设了三条“高压线”,勤政廉政是重要的投资环境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薇 2018-06-26 18:40
摘要:“我和鲍威尔有一点区别,他的激光打到哪里,哪里炸平了,我的激光笔点到哪里,哪里都会成长起来,变成高楼大厦。”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你知道上海改革开放“第一枪”——土地批租改革试点,当初给领导干部制定了哪三条“高压线”?而高楼大厦的背后,他们如何为了保存一座民宅而不遗余力?

 

今天下午,由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主办的2018“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在沪举行。当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和历史研究专家回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土地批租改革试点等重大进程,讲述难忘而深刻的历史记忆。

 

土地批租给干部制定三条“高压线”

 

“浦东开发开放前是什么状况?上海的地位明显下降,急需走出一条新路。”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曾任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任党工委书记及管委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不仅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浦东开发开放中亲力亲为的实干者。

 

他回忆,当时,上海的重工业在全国比较发达,但缺乏高科技产品,城市改造刻不容缓,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美国总统老布什当时访问浦东,赵启正拿着一支激光笔给他作介绍。老布什说,这是高科技,他见过,鲍威尔当时向他汇报海湾战争时就用这支笔。赵启正说,“我和鲍威尔有一点区别,他的激光打到哪里,哪里炸平了,我的激光笔点到哪里,哪里都会成长起来,变成高楼大厦。”

 

在赵启正看来,我们关注浦东开发开放“硬成果”的同时,更要总结“软成果”。“‘硬成果’是能够用数字表达的成就,容易引起注目。比如GDP多少,吸引了多少外资,出口了多少产品等,‘软成果’是不能用数字表述的思想、实践证明可行的思路和经验。它们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从1985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以城市国有土地按规划有限年期批租的新模式,最大限度拓展城市发展和建设所需的资金渠道。“我们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正所谓‘惜土如金’。我们当时提出一流党建带动一流开发,这是很特别的提法。”他说,勤政廉政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当年上海就提出了土地批租,并给领导干部设立“三条高压线”——第一条,领导干部不能参与土地定价、谈判;第二条,领导干部不得干预项目招投标,只对投标的规则和公正性负责;第三条,领导干部不能因动迁为亲戚朋友等打招呼。他认为,浦东开发不只是项目开发,而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

 

建造摩天大楼容易,留一处人文遗迹很难

 

“高楼大厦、工厂、机场、港口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记忆,而当初浦东开发的思路和做法,更值得留存。”作为早期浦东开发开放的领导者与亲历者之一,赵启正曾在多个场合讲述浦东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曾经为保存民宅、留存历史的一件小事。

 

1990年,政府决定在浦东陆家嘴建造一块绿地,作为“城市之肺”。拆迁工作在进行过程中,被一户人家的房子“卡”住了。这幢房子建于民国初期,墙上瓷砖由英国进口,门框上还刻着法国画,屋梁上则有“三国演义”的人物木雕。

 

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决定将其拆除,当时赵启正摇摇头说:“如果拆了,将来不能原样复建,拆房部门只须写个检讨报告。而这处人文历史遗迹就在浦东这块土地上被抹掉了,我不能同意。”最后他拍板:“这是一个决定,希望大家执行,如果我不幸早逝,那就是我的遗嘱。”这番话让当时在场者为之动容。多年后,澳大利亚一位外交部副部长访沪时获悉后表示:“建造摩天大楼很容易,留下一处人文遗迹很难。”如今,这所民宅已成为浦东的历史博物馆。

 

这件事过去多年了,与那些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相比,似乎微不足道,却让赵启正十分珍惜。在他看来,伟大的开发开放建设,要追求完美与速度,但建设者往往容易忽视历史文脉的遗迹,这恐怕也是我们过去没有做好的。

 

栏目主编:张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