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章百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何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章百家 2018-06-25 06:40
摘要:对这样一个大事变的解读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碎片化。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对这样一个大事变的解读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碎片化。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这段历史的研究,包括中共党史、民国史和社会史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不少突破。学术界对中共建党的背景、过程和细节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从宽广的视野中看清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大时代变迁的产儿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传统叙述中,背景部分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危机的出现;二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三是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三十多年的研究把这三个因素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框架之内,开阔和深化了人们对中共建党背景的认识。

 

首先,新的研究凸显了在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其重要方面是工人阶级的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与此平行的是城市化和市民社会的出现。有趣的是,清末慈禧太后为自救而推行的“新政”未能改变清王朝覆灭的命运,却开启了发展民族实业和西式教育的大门。各种工商企业的开办和商会纷纷成立,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也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大量新式学堂的兴办则使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得以形成。与此相呼应,报刊出版业的发展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提供了有力工具。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许多都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两种文化之间的撞击;因此,他们对新事物极为敏感,怀有前所未有的批判精神,是探索新思想、尝试新事物的先驱。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促成了中国近代意义上民族主义的萌生,也为中国即将到来的伟大革命时代准备了物质、人才和思想基础。

 

其次,新的研究丰富了对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也更全面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孕育和诞生所需要的一些前提条件是如何出现的。中共党史对辛亥革命的记述着重于这场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其意义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使反动势力再不能建立起巩固的统治;而其失败则促使一大批志士仁人探索新的救国道路。新的研究提供了若干补充,比较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辛亥革命掀起了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第一波浪潮。过去被严禁的政党组织竞相成立,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尽管这时的政党组织五花八门,不少带有会党性质,但中国政党政治的时代毕竟来临了。二是除政治方面的变化之外,辛亥革命还加快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判断、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转变。这一系列转变不仅有利于吸引和动员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视野。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实际是当时在中国政坛上缠斗的主要势力之外的一批文化人,他们的救国探索可谓另辟蹊径。其初衷是探索如何使中国走出辛亥革命失败造成的困境,以便建立欧美式的民主共和制度。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二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共建党史的叙述以前者为重点,这是有道理的;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后一方面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因为文学革命的意义并非限于文化方面。如果没有白话文的流行,外国的新概念、新思想便无法比较准确、通俗地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并为国人所理解。革新文学与革新政治有机地联系起来,就使得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

 

最后,新的研究表明中国先进分子为救国救民进行探索的方向在1920年前后发生转折,是国内政局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俄国革命包括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辛亥革命后的十年中国一度出现帝制复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如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十分希望透过这场战争看清世界潮流的发展,以便为中国的前途找寻方向。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李大钊很快发表文章,认为俄国革命未尝不是受中国辛亥的启示,这表明君主制在世界范围内已走到尽头,此后俄国形势的发展或可为中国提供借鉴。不过,此后的十月革命并没有立即引起李大钊的注意。直到十个月之后,他才发表文章,歌颂俄国创立的劳农政权。而此时恰逢一战结束,中国因向协约国派出劳工而获得了战胜国的资格,知识界竞相称赞劳工的贡献。此后,促使中国思想界迅速转向社会主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二是苏俄宣布放弃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一切权益。前者引发了“五四”运动,激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也彻底摧毁了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崇拜;后者则博得了中国人对苏俄的普遍好感,尽管其承诺后来并未兑现。

 

中国先进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1919年至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键阶段。这三年经历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党的创建者们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完成了从筹建党的早期组织到形成统一的全国性政党的过程;三是提出了中国第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具体过程无须赘述,这里仅指出四点:

 

第一,中国先进分子经过初步比较和实践才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主义学说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不过,当时传播的社会主义学说十分庞杂,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思想流派。最终,中国的先进分子之所以选择马列主义,或者说马列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它提供了中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思想武器,即:开展阶级斗争以实行社会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革命政党。这是当时传入中国的任何其他思想或理论所不具备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酝酿到建立的过程与苏俄和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活动分不开。其实,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共产党都是1921年前后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都是共产国际下属的支部。历史地看,在世界性的革命浪潮中,各国革命者互相支援是一种普遍现象。近二三十年来,关于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证实:一方面,在中共建立的过程中,苏俄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和资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苏俄当时的对华政策是脚踏几只船,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援助的重点并非中共而是国民党。这恰恰说明,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外部力量的介入并不是决定一个政党成败的主要因素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托。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一纲领虽受到共产国际的很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党的最低纲领即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最低纲领与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具有高度一致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这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和“大同”思想暗合。

 

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最初的革命活动中就表现出自己鲜明的阶级属性。中共成立之初,党员人数很少,成分几乎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但是,共产党却采取了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采取过的办法,即深入中国社会底层,与工农结合,发动工农运动。知识精英中的先进分子主动投身和引导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人民革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并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这不仅是中共得以从当时中国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政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也对于党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党的奋斗目标对那些立志改变中国命运并具有献身精神的先进分子和希望改变困苦现状的劳动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共产党人也真诚地相信,自己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代表者,也是世界潮流的代表者。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不畏艰险、前赴后继,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划时代意义是逐步彰显的

 

在历史过程中发生的诸多事件,究竟哪一个意义重大,总是通过回望和比较才能认清的。秘密召开的中共一大在当时的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以致亲历者们多年后都记不清会议的时间。然而,中国此后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却彰显了这一事件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一般说来,党的成立阶段截止于1922年党的二大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然而,这时党的命运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共在短时间内成立,在理论和组织准备都很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投入了激烈复杂的现实斗争;二是苏俄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知之有限,其指导主要依据俄国和欧洲的经验,而中国是一个有深厚专制主义传统的落后东方农业大国,与欧洲各国的情况很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尚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势必要经过一番苦斗和独立探索才能生存和发展。

 

尽管中国共产党这时还十分幼稚,但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2年初至1923年初,共产党推动和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这一轮斗争的经历使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随后,在共产国际的撮合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这段经历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一时期,中共的活动虽多打着国民党的旗号,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几乎完全由共产党人负责;共产党虽未直接掌握军队,但军队的政治工作基本由共产党人负责;北方军阀统治区的地下工作,也基本由年轻的共产党员承担。正是这三方面经验,使得共产党在此后同国民党的长期斗争中具有比较优势。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在大革命期间凸显出来,主要是革命领导权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这些问题当时虽未能解决,但迫使党去思考,加快了党的成熟。

 

大革命时期中共登上政治舞台,但这时还没有真正解决如何在中国立足的问题。大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革命靠远离中国的共产国际来指挥行不通,以城市为中心也行不通。大革命失败后,外援断绝,共产党到农村闹革命其实是被逼出来的。经过挫折和摸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意味着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扎根了

 

开辟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际包含三个关键问题:第一,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套办法满足了贫苦农民的诉求,使共产党解决了怎样在中国生存和立足,怎样同中国社会结合在一起的问题。第二,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问题,工农红军成为党的可靠的政治工具,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军队可以不发饷,这原本是不可想象的,但共产党做到了,靠的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靠的是革命理想主义,靠的是官兵平等,给士兵以尊严。最后,在农村环境中,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一个其他国家共产党难以想见的问题,即在农民成分占党员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纪律性,如何教育、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革命进程中来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不仅与政治形势有关,而且与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土地革命战争虽未取得胜利,但共产党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途径。长征路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形成,标志着经过锤炼的中国共产党已具备了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进入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新时期。

 

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