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施大畏:我们现在的神话创作,有文艺复兴的味道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6-03-01 09:40
摘要:猴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施大畏就在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室里开始了他的“神画”创作。中华神话题材绘画创作,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项目》系统文化工程的一部分。

施大畏画的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故事很简单,祝融和共工打仗,因为水火不能相容。共工失败了,一怒之下把不周山撞倒,天上出现了窟窿。天塌了下来,怎么补上?女娲就把神龟的四只脚砍下来,撑在那里,于是从这天开始,有天纲,有地维,人世间有了规矩。


《史记·补三皇本纪》:“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
 

这个故事最终讲了什么?施大畏觉得,战胜的祝融是好是坏不重要,战败的共工好坏也不重要,在特定坏境下,各部落通过争斗最终建立了规矩是最重要的。


 

施大畏正在创作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科学”地画神话故事


女娲、伏羲、祝融、共工是画面中的四个重要人物。共工在战斗中输了,于是画在底下,上面的形象是祝融,当中的骷髅象征死亡,前面有个太阳,象征火和光明,下面的则是水。画面中还有蛇的形象,因为相传女娲是人首蛇身,这是先民对蛇的图腾崇拜,左下角神龟也是重要的元素。

施大畏的”神画“草图,目前只完成了70%。女娲、伏羲、祝融、共工是画面中的四个重要人物。


故事好像很简单,又好像很复杂。共工与祝融之争,伏羲之死,女娲补天等情节全部融合在一幅画里,画面中有时空交叉,有双线并行,像是复调的话剧结构,每个环节都有故事。“这是壁画的创作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从理论上讲,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施大畏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跟中国神话故事,看似毫不搭界的东西,施大畏却能将它们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过去在画中讲一个时间段的东西,我们现在把时空限制打破了,自由地在里面发挥。当你把理论解决后,创作其实很自由,但自由中也有严谨。我改了又改,已经把纸擦得发黑了,要把里面的逻辑关系讲清楚,包括情节的逻辑、人物安排的逻辑。”


神话是一种思维密码

 

1995年,施大畏创作过一幅名为《大禹的故事》的作品,这是他的第一张“神画”。他很想把这个故事拍成写实的电影,人们也许会先在中华艺术宫的外面看到这样的浮雕作品。


最近,《博特罗在中国》画展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最让施大畏难忘的,是博特罗说,他的画里面流着哥伦比亚的血,而且,这是别人能够认同的血。“于是我想到中国画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际性,什么是民族性。有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那句话是,民族最优秀的是世界的。”他觉得,在多元化国际语境中掌握话语权,像博特罗这样,心中要有根,“有根你就有思考,会继续往前走。”
 

为何要画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中有开天辟地的精神,这是区别于西方创世纪的宇宙观,有中华先民“天人合一”的科学观念,以及以中原为舞台的各民族融合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思维的密码,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神话的核心是爱


真正进入创作时,在造型上首先碰到问题,“神”长什么样子,怎么表现?
 

尼采讲过,古希腊为什么建立那么多神,因为人太渺小了,于是把希望建立在力大无比的神身上,维纳斯、宙斯等等,都是人对生活的向往。

 

施大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希腊把神变成人,今天我想把中国的神也变成人。“为什么中国的神没有变成人?因为他没有爱,在天上飘着,一旦他爱人,就有了人性,就变成了人。达芬奇那幅《蒙娜丽莎》为何感人?过去宗教画里是没有感情,神的脸是板着的。蒙娜丽莎的一笑,文艺复兴了。”他想在画中体现神对人的爱,比如鲧盗取息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话的核心就是爱字,爱人类,爱这个世界。这些远古部落的首领为何得到人们的爱戴,因为他们有颗爱人们的心,文化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画神不等于有神论


画神不代表就是“有神论”,施大畏反复强调,画这个题材是为了追寻民族精神。

 

神话创作工程绝不是一场造神运动。我们在过去造了很多神,像是洛神赋、永乐宫壁画,各种道教里的神仙应有尽有,但是,这些在神话创作工程中都不重要。“精神的谱系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画一百张画,也许解决不了一个理论问题,但是给大家提个醒,什么是文化,怎么是坚守,艺术家以什么心态面对文化?我们开座谈会时,俞晓夫有句话很经典,他说我们现在搞神话创作,有一种文艺复兴的味道。”


“迷茫是因为对历史不清楚,缺少文化自信。我们许多言论的失序也是因为失去了评判标准,大家都在找理由,找答案,找源头。源头在什么地方,当我们重新静下心来,发现应在神话故事中找寻经历五千年生生不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走到今天的文化精神。”

 

施大畏说:“文化精神找到了,文化自信就产生了。我们要补上文化的短板,为民族铸魂塑魂。”

 

(本文图片均蒋迪雯摄。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