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反腐记 > 文章详情
陈云的家风故事:一把刮胡刀用了60年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叶地 2018-06-13 20:32
摘要:陈云在公园里散步时,最喜欢人家不知道他是谁,在群众中轻松自如地走来走去,看看群众安居乐业的样子。有一年,他在杭州书场听评弹,和群众一块往书场里拥,一个老太太把他的鞋都给踩掉了。

今年6月13日,是陈云同志诞辰113周年纪念日。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不仅廉洁自律,还十分重视树立良好的家风。

 

在工作方面,陈云同志孜孜不倦、矢志向学,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生活方面,陈云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搞特殊化;在教育子女方面,陈云同志告诫子女要读好书、做好人。

 

纵观陈云同志的一生,他留给子女的不是“家财”,而是“家才”,不是有限的“真金白银”,而是无限的“精神食粮”。

 

勤俭节约的家风

 

德高望重的陈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清贫为乐,临终只留下了三卷《陈云文选》;他的一套内衣是1961年买的,一直穿到去世;他批阅文件用的铅笔,总是用到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

 

陈云的饮食非常简单,每顿都是粗茶淡饭。陈云的要求是:只要够吃就行,不能浪费。每次吃完饭,碗内不留一粒米,盘底的剩汤也要喝掉。他从不请客,不参加宴会,不吃奢侈的美味。他说:“鱼翅海参是山珍海味,太贵了,吃不起呀!以前是地主吃的。”

 

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除夕夜,上海市委一位负责同志给陈云拜年。陈云正在吃饭,桌上放着两盘菜(一盘豆腐,一盘炒荷兰豆),吃得津津有味。见此情景,这位地方负责同志不禁感慨:“这就是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年夜饭啊!”

 

陈云生活很简朴,不追求个人享受,很多生活用品都陪伴他数十年。他经常提醒家人要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他喝水时能喝多少倒多少,从不随意把水倒掉。哪怕是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他都不会浪费。他用过的旧皮箱,穿旧的衣服、鞋子,用旧的毛巾、牙刷,用过的旧台历、铅笔头等,都不会随便丢掉,按他的话说就是:“不能让它们轻易退休。”

 

陈云有一把整整用了60年的刮胡刀。1935年,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到上海白区恢复党的地下工作,到了上海以后,他又被派到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红军长征的情况。他上了一趟苏联的轮船,一摸自己的下巴,胡子好长,想刮一下,没刮胡刀。想下去买,又不敢下去,因为上海很多特务都认识他。最后他把钱交给一个苏联船员,请帮着买了一把刮胡刀。从1935年到1995年最后住院,这把刮胡刀整整陪伴了陈云60年。

 

陈云有一只棕色皮箱,从1933年买下,到1995年陈云逝世,这只皮箱伴随了陈云62年。他用的铅笔实在握不住了才换掉,便条纸都是用台历的背面,听评弹的录音机修了又修,穿的衣服补了又补,一件毛裤足足穿了34年……

 

陈云节俭朴素的事例举不胜举,因为这是他一贯的工作、生活作风。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源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常说:“一件商品到了消费者的手里时,看似很容易。可谁想过,它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它用了多少资源和能源?它又让劳动者付出了多少心血?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处处节约一点,这也是支援了国家建设……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犯罪。”

 

 

给家人订下“三不准”

 

陈云一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束身自重,从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为自己或家人谋好处上。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要用于人民,要为人民谋福利。

 

他常告诫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无论你到哪里工作,都要记住一条,就是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国家今天不查,明天不查,早晚都要查的。记住这一条,你就不会犯错误。”

 

不搞特殊化,以普通的劳动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陈云家风的一大特色。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在市场上销售一些高级点心、高级糖果和其他高价商品来回笼货币。有一年夏天,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买了一床称心的高价毛巾被,非常高兴。可是,第二天,报纸就登出消息说我国经济已恢复到一定水平,可以取消高价商品了,从即日起所有高价商品都降为平价。

 

为此,于若木有点抱怨陈云:“怎么不提前说一声。”陈云严肃地答道:“我是主管经济的,这是国家的经济机密,我怎么可以在自己家里随便讲?我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

 

陈云对家人要求严格。上海刚解放时,他给家乡一位老战友的孩子回信,就要求他们安分守己,“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为”。

 

陈云同志两岁时父亲病故,四岁时母亲离世,和姐姐陈星相依为命,感情深厚。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陈云通过苏南行署主要负责人转给陈星一些钱,以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陈云又将陈星接到北京照顾。但因不习惯北京生活,10月陈星返回吴江松陵。在姐弟情深与坚持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之间,陈云是如何处理的呢?

 

根据苏南行署负责人的介绍和建议,吴江县政府以照顾革命家属的名义,曾给予陈星接济。陈云得知此事后,即予以妥善处理。1952年10月,中财委办公室致信吴江县县长,感谢县政府对陈星的照顾,请他们查清接济陈星钱或米的数量,停止对陈星的接济,陈星生活困难问题由陈云自己解决。

 

一个月后,尚未得到回复的中财委工作人员再次致信吴江县县长,转达陈云“自己补助其姐”的意见,并要求告知过去由县政府补助的数额和处理情况。

 

由政府接济生活有困难的革命家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陈云不因此而违背他的原则,而且终其一生始终坚持。20年后的1972年8月,陈云亲自写信给吴江县松陵镇革命委员会,代姐姐陈星做主,将其财产“一概交公”。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革命家重视家庭亲情,但又公私分明、不因亲徇私的共产党人风骨。

 

陈云给家人订下“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他特别交代,孩子上下学不许搞接送,不许搞特殊化,要让他们从小就像一般人家的子女一样学习和生活。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家教深入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连他的小孙子也常说:“我家里有规定,不能用公车,不能坐爷爷的车。”

 

陈云在公园里散步时,最喜欢人家不知道他是谁,在群众中轻松自如地走来走去,看看群众安居乐业的样子。有一年,他在杭州书场听评弹,和群众一块往书场里拥,一个老太太把他的鞋都给踩掉了。

 

陈云常以这样的家教告诫自己的子女:“做人要正直、正派,无论到哪里,都要遵守当地的规矩和纪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如果情况有变化,要如实告诉人家。这些事看起来很细小,却要这样做。你们若是在外面表现不好,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陈云纪念馆网站等

栏目主编:陈琼珂 文字编辑:陈琼珂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