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行吟澳洲】 本原:等闲方识无边景
分享至:
 (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本原 2018-05-27 15:12
摘要:打点行囊,成为行者,深知自己也就一等闲而已。但也因为这一境况,成就此行的自在逍遥,多了些许从容。无边风景、人情故事,均可以细读慢品。 这次到墨尔本,破题也就十分直白,起首当是大洋路。

       

本原:等闲方识无边景

 

      平生第一次拥有私人护照,说不上全是欣喜,也有三分茫然。

 

       你可以到世界各地自由行,但也没有了那种按照规定的帮助。所有,都将需要自己的张罗,即使请朋友出力,也得拿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沟通、协商。打点行囊,成为行者,深知自己也就一等闲而已。但也因为这一境况,成就此行的自在逍遥,多了些许从容。无边风景、人情故事,均可以细读慢品。凡事识者为智,悟者为慧。无悟,千里万里也枉然;有悟,脚下处处是灵山。澳洲一路,似有所得,不忍专享,信手形成点滴文字。


       这是事先商量好的,先抵墨尔本,第二天即游览大洋路。

 

       墨尔本是很值得深度观光的。其服饰、艺术、音乐、电视制作、电影、舞蹈等潮流文化均享誉全球,也是南半球第一个主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是国际闻名的时尚之城,人称澳大利亚文化之都。2001年,我曾到访过墨尔本,那是公务活动,行色匆匆。而这次,却又独独把眼光先锁在大洋路上。

 

       这个情结实际上来自于美国沿太平洋海滨的1号公路。那一年,我们驾车从洛杉矶至旧金山,途中凭窗远眺,实在为眼前那开阔、奇特、秀美而又变幻莫测的海边风光所讶异,一边是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一边则是陡峭高耸的悬崖山脉,车行一百多英里,缀有一望无涯的大片草地。途中又历经若干小镇,或一派西班牙情调,或浓厚卡梅尔艺术品味;此镇清新逸美,彼镇风情万千……这被称为美国最美丽的公路——1号公路,通常指北起旧金山金门大桥,南接洛杉矶这一段约460英里(740公里)的公路。人称行走在天堂的路上,就是1号公路行车的体验。但我们那一次实际上是犯错误的方式。这段公路一定要从北向南开,于旧金山至洛杉矶,这个方向行车是靠近海岸线一侧的,人的身心,更加自然地融入大洋畔奇异的景色。我们反过来了,从洛杉矶至旧金山,公路旁筑置的大部分观景台都无法停靠。更无法回避另一条反向路上的车流,有时密集障眼,有时呼啸而去,于心于境不能不说是一大干扰。赴旧金山是有公干,但渴望纯粹地体验一把,那大海、那大山与那大路相融的情景,于此生发,还往往挥之不去。

 

旧金山至洛杉矶一号公路沿途景色

 

       这次到墨尔本,破题也就十分直白,起首当是大洋路。

 

       用规范的说法,大洋路以托尔坎为起点,亚伦斯福特为终点,全长276公里。我们下榻于市中心的温莎酒店,驾车路程就要在300公里以上。回程改走内陆高速公路,可省一个多小时,一天来回,驾车时间也要接近七个小时。可能是自由行吧,对于一天之内,如此长途、耗时的游览,似乎没有感受到一点紧张和压力。我和太太一如往常习惯,洗漱、用餐,温莎酒店的早餐是出了名的丰盛精细,认真品尝,是游览大洋路良好开端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二天八时到酒店大厅,相伴我们游览的静溪、文樾已从家中赶来抵达酒店。静溪是刚退的多年同事,之前,我们讨论过很多关于旅行的想法,十分相向。文樾是静溪内弟,二十多年前就移民墨尔本发展,这次非要尽地主之谊,开了辆新款路虎越野,陪我们出行。关上车门刚坐定,文樾便回头说:不急吔!

 

       ……这就是大洋路!恍惚之际总觉得和曾经粗粗一瞥的1号公路有极为相似之处。与无涯蓝天相映,维多利亚州西海岸的印度洋深蓝似墨。撞击礁石或奔腾至湾流处,一波波惊涛玉碎,腾空而起!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公路,以特有的弯曲弧度,起伏、蜿蜒。时有长长的褐黄色沙滩,与兴奋的海水相拥。也有豁然开阔处,富有英伦特色的小镇、小村,散见于海岸对面。澳洲驾车靠左行驶,这就让我们的整个行程紧靠着海岸线,消解了从洛杉矶到旧金山1号公路上行驶的错误,岂是眼福,身心也大悦。这是条奇路!开拓这条奇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澳一体,英德干仗四年,是役毕,一身硝烟的五万名澳洲官兵,虽为凯旋之师,迎接他们的却是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无奈乎、求存乎、发展乎,数万名士兵投入这一炸山、开荒、筑路的浩大工程之中。1919年动土,1932年竣工,十三年时间,班师的一战士兵加上数千工程技术人员筑路276公里,不难想见工程之艰难、危险。有半数以上的路程是在悬崖峭壁中辟出来的,人道鬼斧神工,说白了,也是拜托一战剩余炸药的威力!有朋友告诉我,在英语中,通常将一战称为“Great War”,这条路主要是参加过一战士兵修建的,所以正式命名为“Great Ocean Road”——大洋路。

 

       深入其境,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大洋路不同于1号公路之处。我只是描述一种独特的体验,意不在评说两条路孰优孰长。我和太太,包括静溪、文樾也未作这方面的比较分析,那年车行洛杉矶至旧金山,他们都不是参与者。大洋路有鲜明特色,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恐怕首先来自于海岸线边的呈现:印度洋一派深蓝,壮阔波澜。而与之相映高高山崖、笔直绝壁,这一组合,在全球的海岸公路中可算为绝景。如果遥想十九世纪海员和大批移民航行即将到达时,见此山崖、绝壁,犹如看见捍卫维多利亚的铁面战士,那么决绝地阻止满怀希望的船只靠近,波浪簇拥,甩上甲板,甩出的是何等心情!

 

       另一特色,似乎平和一些,却又实实在在地神奇。这是与奇岸怪崖为伍的海礁。时远、时近,透过车窗放眼望去,总能看到。大为不凡的这些海礁,其质地大都为石灰石、砂岩和化石,这类沉积岩在漫漫岁月中为海水侵蚀雕刻,就渐渐演化出各类形状。大自然的艺术素养确实远胜于人类,这些形状多态多姿不说,还往往是多维呈现,且与岁月悄悄同步,形成变化与修正的慢时态。谁的眼睛里看到什么,源自于此人心中的造化了。这一奇异的海蚀地貌,在大洋路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内的海岸旁,可算是整体性登台,两公里左右,竟然有十二个大海礁石,似模特一般,以不同形态在大海中“走台”,人称为十二门徒石!究其像不像基督教中的十二门徒,还是那句话,不管,你看像谁谁。

 

       然而,大洋路给予的视觉冲击也罢,审美新意也好,我在1号公路上尚未感觉到的,直抵内心的几近震撼,还是来自于大洋路本身。驾车奔驰于大洋路,确实,是一次又一次惊奇之旅的组合,相当一大段,几乎不到一公里就是绝景。沿途奇景迭出,人称在世界上没有第二条路可以媲美!此言不虚。其实,人常常所见到的美,从哲学角度讲,可称之为“表面”,那么这个“表面”之后的个中原因何谓?把此称之为发现也好,认知也好,我觉得,这只能来自于对风光的好奇与敬重。既为等闲,我们没有道理急,不急。见到路边有观赏处,时不时会下车,认认真真细看一番。

 

近看“十二门徒”


       文樾驾车有一个莫大的好处,会不断提示,这个地方应该停一下。有地儿没有停车观赏的设置或标记,他一个刹车,把车头往树丛畔停靠,正言告诉,去年我陪朋友经过这个湾头,也是从这片小树丛穿过,下到沙滩上,风景看得就更加明白了。大家认同这个想法,看就看个明白!静溪身手敏捷,对待风景也讲究,整整挂在头颈上的尼康,唰唰地滑溜了下去,我和太太紧跟。之后便听到他在离海水不远的沙滩上,回首仰视一息,喔喔地唤起来。我赶紧走过去,视野从大海上移动,也回望山崖上的公路。居然是这般感觉,眼前所见,已不是宽银幕了,苍穹之下,一整个儿,泼剌剌的球体影院!


       大洋路似缎带一般梦幻莫测,急骤地从峥嵘海礁、蓝海白浪、峭壁悬崖中,以S形的身段闪动过来,紧连着又以另外一个稍显舒缓的S体态,向着远方,多姿婀娜地伸展而去……事实上,我们一大半路上的车程轨迹,都行驶于或刚劲、或柔软,或清瘦、或丰硕的S形线路上。以这种峰回路转的方式,渐次打开悬崖峭壁与大海组合的奇异风光,你感觉到的就不仅是新鲜、美好,甚至多了几分未知的挑战和刺激!感谢上苍的赋予,海岸线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弯曲复弯曲,弧度不一的曲折,一个曲折之后,紧连着的是另一个新的曲折,这就是大洋路相较其他海岸公路拥有特别不一般的多种S形态。我总觉得,S形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标志,从美学角度而言是很值得探究的。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油然而起。简洁流畅的S形线最大的魅力,我以为,既美妙调和曲线和圆的融合,更可完美展现动与静的相互制衡。这有些对立统一的哲学意味,似乎一下子点开了我对大洋路奇美景像“表面”的思考。


       不过,这只能说是等闲的闲思。有些行者是不在意,也确实由不得自己把握和形成这种闲思。大洋路可以让人松弛的地方恐怕算是那间或散落于路旁山坡上别有风情的小镇、小村。时逢周末,一处小镇离公路不远处摆投了一批临时性地摊,人影憧憧,那是当地住民拿出自己东西,用来交易的跳蚤市场,我们几个人笑着说下车去捡漏。而让我们颇觉新鲜不解的是离市场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排着两支长长的队伍,各有五六十人,走过去一看,竟然是静候上卫生间的人群。这阵势在人口本来就稀少的地方,很让人感到一点突兀,我和静溪拿出相机,忙着拍这难得一见的热闹。原来这是一批大洋路的旅游者,是从前边三辆旅游大巴上下来的。细细一看,三四成是日韩游客,倒有六七成是国人。我们也就随缘,挨在最后,候着队伍缓慢地向前蠕动。好一歇,突然,左边一角,一位年纪还只能算是阿姨般的大妈,用上海话,对着我们这个队伍尾巴在喊嚷:“哪能搞的,到现在还排在这里,一车子人就等侬啦!”从目光搜索定向看,这是对着我和静溪前边排队的大叔。大叔不吭声、不接话。“排队是死咯,人是活咯。侬勿好对大家讲讲,插到前头去咯。啥辰光,真急煞人。”大妈又发话。这个文质彬彬的大叔是不愿意求人,到前边插队应急。我和静溪见状,做他的工作:不要紧的,我们帮您到前面去说明情况,一车人等急了也不好!……旅游大巴风驰电掣而来,限时限刻上下车,一日阅尽长安花。这就完全没有了等闲的闲思。

 

大洋路沿线海边美景


       在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内,我是看到了另一种行事方式的。这儿应该算是大洋路旅程的尾声,也是别有情趣的一个景观处,令人称奇的十二门徒岩与公园内的海岩线最为接近。下午五时多,三月底的阳光变得越来越温和,金黄色光线把十二门徒石及这一湾的印度洋点染得甚至有几分神秘。近千游人已成攘攘之势,这是赏景集中时段,又是摄影黄金一刻,在一二公里的海岸畔,人们忙着移动,更多的是忙着用手机留影,即刻上传。我当然未能免俗,寻找恰当角度,把够得着的门徒石收入镜头,留住自认为好的感觉。门徒石的奇妙在于真实而又玄幻,因人、因时、因角度、因光线,在镜头中收获完全不一的影像。加之海水侵蚀,似一把虚拟刻刀,恒久地描述十二门徒石,使之身形、颜面不断体现大自然的意志。因而,镜头把握住这一次,就显得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我往左边不远的地方走去,透过半人高的一蓬蓬澳洲紫兰,见到一块高大而又颀长的巨石横卧于无涯的蓝色波涛,金色光线映射下,巨石斜向着海岸的一头呈三十度翘首,气势甚是傲人。这画面好熟啊!我觉得这简直太像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舰艏的态势,就按照自己认定的这个意象,认认真真地拍,最后三张是人半蹲下去,取仰角而增其雄风矣。也就在此时,耳边隐隐听得“嚓嚓……嚓”的相机快门声,一连五六张连拍,快门跳动声清晰又有几份厚重,凭直觉,这是尼康。往左扭头看去,持机者约是近四十八九岁的女士,着圆领T恤沙滩裤,脚上是沾了不少泥沙的拖鞋,体态很健硕。稍俯半身,盯住我心中的航母石,又是一阵阵连拍。之后,左手托着相机收在身前,右手叉腰,如若无人,两眼盯着那波涛中的巨石,好似细数光线下石纹的变化。据我与新闻摄影记者三十多年的交道,论这持机与拍照的身手,应该有二十年以上的功力。是见过山、见过水的人物。


       我和太太、静溪、文樾往前绕了一会儿。咦,在一个停车场的转角处,又见到这位女士,在一位五十岁左右男士的帮助下,打开汽车后盖,从很大的摄影包内取出两个中长焦镜头,其中一个,换在原先的相机上。我还发现,那位男士不就是刚才拍照处,不远不近地斜靠着一个木桩,只是静静地,带着几分欣赏,静静地看那女士的拍摄,因为他们保持着一定距离,互相又没一言半语的交流,我以为只是一个欣赏摄影的游人而已。但从停车场上,互相之间的配合、交谈,不乏亲密的互相帮助看来,这是家人。我们慢慢返回原路的时候,又看到那位女士端起相机,对着那海浪那巨石在等候,在搜索,只是换了个镜头。那位先生还是不近不远,左手托着右腮,右手横在胸前,静静地看着。太阳的光线从金黄色演变为亚黄色,依然是摄影的精彩时光。


       在返程车上,我思索着那情景,与静溪探讨,不管那位女士究竟是专业的,抑或仅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她拍摄的内容可能远不如别人那么繁多,但今天在坎贝尔港这攘攘的游人之中,能收获称之为作品的,应该就数这位女士了。不为外加的评价标准所拘,至少,她回避了其他诱人的选择,认认真真聚焦并享受到了自己心中所追求的那份美好。围棋大师吴清源曾这样启示过一位高手:“搏两兔者,不如搏一兔。”在一定时段,“少干就是多干,少说就是多说!”真是大智慧。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东方IC、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