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何“有专家缺大家”?要警惕学科划分过细带来的格式化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8-05-17 06:50
摘要:我们现在有很多专家,但是缺少大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培养的就是专家,通过学科划分把马克思主义格式化了,而格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5月12日,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代上海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到会致辞。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主持开幕式。

 

燕爽指出,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地和马克思主义最早中国化的重要研究基地、传播基地,我们有责任和全国兄弟高校一起创造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科的新动力。主要是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按照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逻辑和学科的科学逻辑进行研究。我们现在有很多专家,但是缺少大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培养的就是专家,通过学科划分把马克思主义格式化了,而格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做系统研究,要有长周期、大历史观,要找规律、看本质。高校智库要多做一些中长期问题的研究。

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代上海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今后将搭建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从而让理论更好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大会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了交流和探讨。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永贵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断迈上新台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学科发展从起步到规范完善;由量的扩张进入高质量发展;整体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增强;学科保障逐渐向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比以往更加强烈,为此,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要坚持正确方向,担负起领航作用。同时,要传承真理魅力,当前重点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好、阐释好、贯彻好。此外,要强化资源意识,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起来;注重规范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更加制度化、现代化、规范化。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陈学明谈了对“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宣传的阵地,马院要不断推出研究马克思的成果,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更大贡献。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使命。青年人怎么样,他们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是和中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的。高校马院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要涌现出更多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让青年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出来讲话。这关系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未来。马院姓马,马院院长首先要姓马,对马克思主义要真懂真信。马院不应该以学生喜欢不喜欢、打分高不高作为办学评判标准,关键要在马言马,要把马克思主义讲好讲透。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指出,要以学术进步推动学科发展。现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论文评审中会发现有这么几种类型:宏大叙事型、概念嫁接型、自来水型、结果逆推型、旧货市场型,等等。很多文章往往是文件堆积,什么创新也没有。任何学科都是有规范的,做历史研究要有档案,做理论研究要有理论假设。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开放性的,关起门来做是做不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能成为“某一群人的狂欢”,这个学科最终要提供意识形态产品,要为市场所接受,要有生命力、竞争力、感染力。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清晰的,没有学科支撑,思想理论课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后劲,也没有张力,它仅仅是一个教学,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带有基础性和动力性的工程进行推进。要处理好学科前沿和思政课前台的关系,前台是思政课老师为学生授课,但如果没有学科前沿意识,前台也搞不好。在此基础上,要处理好学科平台、教学讲台和社会发展舞台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三个“台”之间的能量交换。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志丹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五个方法论,即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战略性和策略性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话语感性和内容理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一定要有创新,但有人一讲创新,往往就忘记了老祖宗。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最鲜明的就是坚守内核、扩展外围,外围再怎么扩大也不能忘本。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教授认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一个角度就是要研究“时代之问”,即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在十九大报告里面,这个时代课题表述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面提出的中国向何处去的讲法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时代之问,都关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只不过时代不一样,所以内容的界定会有一些差别。从内涵的界定上来讲,“中国向何处去”涉及到三个大问题,一是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二是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三是世界向何处去,这三个问题是“时代之问”的三个维度,简单可以概括为民族之问、社会主义之问、世界之问。习近平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答案。回答民族之问,就是明确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把它和共产党人的初心联系起来。回答社会主义之问,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其总体任务主要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回答世界之问,总书记给出的答案也很明确,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赢共享。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张远新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也要有新民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为民利民惠民富民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新时代提出了民生建设的新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坚持以人民为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二是坚持人民立场,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是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基本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来自沪上多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及思政课教学负责人等约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图片编辑:苏唯
题图:王珍 摄
内文图:上海理工大学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