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江苏洪泽湖上的蟹塘围网少了,湖中唯一的小渔村“生意”好了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凌云 2018-05-29 09:29
摘要:“退”的同时,也不忘“进”。

“眼前的这片芦苇荡,之前还是被一格格围起来的螃蟹塘。”在江苏省泗洪县穆墩岛村村口,60岁的村民段广忠向记者感叹,“生态环境变好了,上岛的游客也多了。”

 

段广忠所说的变化,在这个洪泽湖中唯一的小岛渔村上随处可见。一切源于几年前开始的“退渔还湿”工程:4年间,为了守住生态这条底线,穆墩岛村拆除了1万多亩蟹塘围网,以恢复湿地原貌。摆脱了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当地村民在旅游开发和生态产业中寻到新天地。村民的观念已在改变:只有维护好湿地湖泊的生命力,才能实现更长久的发展。

洪泽湖穆墩岛上的酒店。

靠水吃饭的岛民

 

泗洪县穆墩岛四面环湖,村民要生计,自然离不开洪泽湖。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们纷纷投身于螃蟹养殖业,村里掀起围湖圈地潮。“谁家行动得早,塘口就归谁,谁家就抢占了先机。”用穆墩岛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奎的话说,当年在洪泽湖上围网养蟹的景象,可以用“壮观”来形容,1米多高的围网一眼望不到边。光围网还不够,村民还用泥土砂石筑坝,在湖中加固蟹塘。

 

李正奎介绍,每亩蟹塘可产出125公斤左右螃蟹,收入可以达到2000-3000元。最盛时,穆墩岛村500多户村民有80%都从事螃蟹养殖。不仅是当地村民,穆墩岛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还吸引了上海甚至是辽宁的蟹农,来村里圈塘养蟹。然而,大面积围网、过度开发却导致湖泊生态承载能力不堪重负,问题随之而来。段广忠回忆,最夸张时,围网将洪泽湖占得满满当当,船若想要开出去,都难找到间隙。湿地的生态功能也急剧退化:围养的螃蟹吃掉了湖底的水草,投放饵料过剩导致湖水富营养化,鱼和鸟渐渐失了踪影。穆墩岛村还经历过几场大水,段广忠至今记忆犹新:“外湖的围网全被大水冲走,螃蟹全跑了,村民的投资也都打了水漂。”2003年一场大水,全村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摆在村民面前:是继续走圈塘围网的传统老路,还是还赖以生存的洪泽湖以生态本色?

 

 进退之间的转型

 

2011年,泗洪县政府与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联合制定“退渔还湿”工程规划,推进湿地生态恢复。穆墩岛村的“退渔还湿”工程从2014年起步,在村民的响应和配合下,蟹塘面积从当年的17000亩下降至7000亩。在规划中,到2020年,全县的退渔还湿面积将超过20多万亩。

 

“退”的同时,也不忘“进”。村里成立了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自愿加入,在退养水域种植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湿地增色,也催生了穆墩岛的绿色经济。在生态恢复的同时,穆墩岛还结合环境优势,发展起生态旅游,在酒店、餐饮等方面发力。如今重点打造渔村风情游的穆墩岛景区已经成为3A级景区,每到节假日,来自苏浙沪的游客络绎不绝。前不久的五一小长假,穆墩岛上的酒店几乎客满。

 

李正奎告诉记者,目前,80%的村民自家都拥有快艇,景区也购置了十几艘快艇专门用于游客往返岛内外。在旅游旺季,村民李少勇平均每天需要驾驶快艇100多趟,忙时几乎没有熄火的功夫。村民何广生在村头开起了“农家乐”,还吸引了一批回头客,不少游客甚至会专程上岛来何广生的饭店吃饭。不少村民在养殖捕捞外,寻到新出路,转业成了饭店老板、酒店员工、环卫工人。

 

2017年,穆墩岛村被评为江苏省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生态美丽,爱护环境”被写在了村口立着的村规民约牌上,更是刻在了村民心里。对于每一位穆墩岛村人来说,他们的“退”与“进”,是在最大限度维护生态和发展间的平衡,也是守住“绿水青山”这个“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张凌云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