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为新疆、西藏“造血”后,这群援边干部走进上海校园,成为学生“人生导师”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18-05-03 20:54
摘要:“援边精神”对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将“援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也是上海高校创新思政工作载体的一次有益探索。

 

“三年半的援疆岁月就像一条大河,同样的生命长度,可以有不一样的宽度和深度。”想起在喀什的岁月,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陶文捷不禁感慨,他已经将喀什当作他第二个家。

 

今天下午,7位上海援边干部来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在“援边精神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向学校师生分享自己的援边故事。大学教授、医生和学校校长,他们职业各异,但相同的是,他们在援边时都不忘时刻问自己:为什么援边?要做些什么?能留下什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处副主任黄俊革说出了心声:“对这三个问题,我用3年的汗水留下了答案。”

援边干部走进校园,分享在边疆的故事 

 

总结在新疆的日子时,陶文捷说的最多的还是在那里投入的教育工作。为了推行国语教育,他们3年来组织了2000多名教师进行培训。遇到不愿学、学不会的学生,他们还推广了汉语动漫教程,受到当地学生欢迎。就这样,经过3年的努力,喀什各级教育机构的双语教育普及率已从30%左右提高到67%以上,学前教育更是达到100%。

 

虽然怀念在喀什的日子,但陶文捷也道出了援疆背后的辛苦。“我的年龄较大,身上有不少慢性病,曾因肾结石发作,两次住进喀什医院。”每次肾结石发作,他都疼痛难忍,坐卧难安。一次发作时,他的爱人和女儿正好来喀什探亲,为了排出结石,陶文捷忍疼在宿舍里蹦跳到晚上12点,豆大的汗水从身上往下淌。但是一投入工作,他就什么都忘了,“忘记了年龄、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时间,更忘记了亲人让我及时去医院检查的嘱咐。”

陶文捷 

 

忘却辛苦,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援边工作,不少援边干部都提到援建时的思想转变: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上海仁济医院副主任医师陆任华的一张手术照片,就将他带回到在喀什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室。来到医院的肾病内科,他才发现这里的形势有多严峻:“喀什的尿毒症患者很多,但手术水平落后。在治疗尿毒症前,需要在手臂上做一个手术,这在上海只是一个小手术,在当地却从未成功过。”

 

来到医院没多久,他们就在一位患者身上进行了这项手术,在喀什医生紧张的注视下,手术成功了,当地医生激动地紧紧拥抱了陆任华。“从‘输血’到‘造血’,我们在喀什留下了一群‘肾’斗士。”陆任华欣慰地说。等到他离开的时候,当地的医生已经能够独自完成这项手术了。

 

陆任华在喀什开展手术

 

离开新疆和西藏,并不意味着援边的结束。黄俊革在喀什的三年内,参与了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援建。刚来时,当地的学生和家长并不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系,“我问了几百名学生,80%都想做老师,剩下的20%都想当医生。”黄俊革说。为了将招到的第一届学生培养成才,他将原本计划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延长到了3年。回到上海后,他依旧没有放下对喀什的关注,“马上我又要去喀什,继续共建硕士点的工作。”

 

援边干部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也打动了不少台下学生,2016级学生鱼若桐说:“相比援边干部们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在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更应该去努力解决它。”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长叶银忠表示,“援边精神”是宝贵独特的教育资源,对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将“援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也是上海高校创新思政工作载体的一次有益探索。

 

启动仪式后,7名援边干部也被聘请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将走进校园课堂,与师生面对面,介绍援边情况及工作成果,讲述更多援边故事。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