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富豪花2亿造别墅送乡邻,为何送不出去?扶贫干部解密:这样其实“反效率”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8-04-02 19:23
摘要:简单粗暴的“砸钱”,然后因为捐的钱够多,就将最终的尴尬局面归结为“斗米养仇人”,其实是对农村和农民的误解。

 

当年乡亲们凑车费上学,如今投入2亿巨资回报乡亲。这本是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正能量叙事,谁知道会闹得尴尬万分——

 

据报道,广东富豪陈生为家乡修建258套别墅,准备无偿赠送给村民。然而,在别墅修建好之后,村民围绕分配却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分歧,出现不少矛盾。别墅能否按计划分配成了问题,好心的富豪反倒成了众矢之的。

 

表面来看,分配无法进行下去,原因在于个别村民“不知足”,想“多吃多占”。但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尴尬背后隐藏的许多问题。比如村民宅基地的置换、村民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缺少与村民的共同商议、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缺少考虑等等。

 

但最根本问题在于,2亿元的投入过于简单粗暴,只考虑了自己在为村民“输血”,但没考虑“输血”过程中“血型”是否与村里的“体质”相匹配。

 

从做公益的角度来说,陈生的做法是非常不专业的。他有着回报家乡的激情,但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对村民的想法及农村实际缺乏了解。在公益慈善方面,直接的赠予式帮扶,应当适用于扶弱济困,而非粗暴地“每家一栋别墅”;长远的公益做法,是对公共事业的支持帮助。陈生被媒体以“乡贤”相称,但事实上,他少年而外居大城市,对农民有反哺之意,内心其实并不懂农村,也无法承载乡贤之名。

 

不难发现,陈生的直接赠予行为,并非没有条件。比如占据该村的宅基地指标、对老宅基地进行置换等,都是直接“替村民作主”的做法。简单的帮扶思维,在于认为“老房子换新房子,大家还会不愿意?”但宅基地和老宅对于中国传统农村的意义非常重大,当失去了对宅基地的掌控之后,农民必然要思考孩子分家建新房等实实在在的“后果”。在这个角度上,村民要求多分一套两套,为自己争取更大利益,并不为过。网上所谓“白眼狼”的评价,倒是过头了。

 

另一方面,作为“乡贤”,其帮扶措施当有助于农村社会形成并保持良好风气。但事实上,简单粗暴的“上下一般粗”,反而损坏了农村社会的良好风尚。有网友评论此举为“对天道酬勤的成功摧毁”,虽有表达过激之处,却并非没有道理——村民全都拆了旧房搬新房,让村民之前的努力没有了任何意义,这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全盘“推倒重来”,不仅对本村没有好的示范效应,对同乡的邻村来说更是一大打击。

 

扶贫试点的意义在于有可复制性,但身边发生的故事却告诉大家,原来脱贫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贵人”啊!都这样想,村民们哪还有脱贫奋斗的动力?

 

笔者长期参与扶贫工作,常有一个感慨:扶贫如果不认真思考边际效应,就可能好心做坏事。陈生的遭遇,有不少翻版。

 

比如有的部门“财大气粗”,对帮扶村也充满热情,往往不是在工作的做细做实上下功夫,而是用钱去“砸”,导致帮扶的标准高于邻村。这时邻村村民的困惑就来了:都是贫困村,为什么标准不一样?是不是村干部又把上级给我们的资金给吃了?久而久之,扶贫工作的各方陷入信任危机。热情过头,显然后患无穷。

 

还有的扶贫干部,确实对村民怀着赤子之心,却在工作方法上有很大问题。有一个外地到我们这里帮扶的工作组,在进村之后,看到村民的贫困面貌,马上把身上的钱直接递到看望的村民手中。一方面,这种直接捐赠助长了个别村民的不良风气,对干部的工作到不到位、好不好,就以“有没有给钱”作为标准。另一方面,这种“哄抬价码”的行为,也给长期在此工作的干部莫名增加了工作难度。

 

这些简单直接的帮扶,看起来似乎“最到位”,其实是最没有效率、甚至反效率的做法。扶贫要“精准”,慈善要做好,必须要考虑当地环境、文化、历史、社会心态等诸多因素,更要考虑村民的利益需求。有些专业的事,应当交给更专业的人来处理,更离不开村民从决策方案到实施过程的全程参与。

 

简单粗暴的“砸钱”,然后因为捐的钱够多,就将最终的尴尬局面归结为“斗米养仇人”,其实是对农村和农民的误解。当年有村民的“碗米”,其实如果做得专业一点,陈生的“斗米”原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何破局,恐怕还得回到协商民主、共同参与的道路上。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