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开会打瞌睡 上床睡不着,失眠的痛苦你尝过吗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艳辉 2018-03-21 08:00
摘要:人的睡眠总量是一定的,白天断断续续的“垃圾睡眠”虽然能间断性解乏,但不能是常态。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失眠的问题再次引发关注。针对媒体人的失眠困惑,上海报业集团妇委会近日携手赛诺菲中国,共同开展了一场世界睡眠日沙龙活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鲁佑瑜教授现场解读《中国媒体人“双心”健康报告(2017)》,并呼吁快节奏的现代媒体人,关注自身健康,先从睡一个好觉开始。

 

► “我就像个奋力旋转的陀螺”

 

白天要外出采访和写稿,晚上完成稿件后,还要等待审稿意见,并忙着更新公众号。报社的APP也要上去刷一刷,看看自己的稿件有无留言,再关注下后台的浏览数据情况,不知不觉忙到午夜。这是条线记者孙老师的生活常态。除此,孙老师还要参加各种不同的务虚会、业务会和调研活动。

 

“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陀螺,每天奋力地旋转。幸亏孩子读了寄宿学校,否则根本没精力去照顾。”

 

常常,忙到午夜的孙老师,在上床睡觉时,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有时候她会喝杯热牛奶,或者干脆手机上追剧。彻夜失眠的结果是,第二天的工作会议上,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梦乡。

 

在鲁佑瑜教授看来,孙老师的症状在临床相当常见。现代化的生活模式让“码字族”压力倍增,可以适当提高效率,戒掉拖延症。人的睡眠总量是一定的,白天断断续续的“垃圾睡眠”虽然能间断性解乏,但不能是常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生活作息不好,需要好好进行调整。只要戒掉手机,调整休息时间,睡眠状况会得到改善。

 

► 41到50岁的媒体人易失眠

 

媒体人的工作性质特殊,长期处于伏案写作状态,并时刻保持紧迫感应对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快节奏、少睡眠、吃饭不规律、紧张的生活状态加重了媒体人的心脏负担,使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严重的疲劳、睡眠不足、压力大也会导致媒体人陷入焦虑、紧张的情绪,产生心理问题。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媒体人“双心”健康报告(2017)》显示,中年媒体人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  

 

《报告》指出,4150岁之间的媒体人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较高,多伴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障碍

 

鲁佑瑜教授分析认为,对媒体工作者而言,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与作息不规律是导致其焦虑和抑郁状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抑郁和焦虑会引起社交障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失眠问题严重时也需要用药等方式干预。

 

► 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要当心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高于发达国家。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并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鲁佑瑜教授指出,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就是失眠症。

 

第一,从有睡意开始到睡着超过30分钟,入睡30分钟后就会醒来,个人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达一个星期;

 

第二,个人心态上发生变化,出现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两次;

 

第三,生活中已出现痛苦体验,动不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正常的工作、学习等个人社会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据了解,在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长征医院的睡眠门诊,也不乏见到“90后”的身影。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刷手机刷到凌晨一点才睡觉。白天睡不醒,晚上早睡又无睡意,最终恶性循环导致了失眠。

 

失眠是个慢性病,一旦出现症状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专家指出,临床会对患者做睡眠监测,通过量化数据,呈现与评估睡眠的状况。从而发现导致失眠的根源,再对症下药。一些严重的失眠患者,担心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和依赖,宁愿走上极端也不愿服药。其实,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让病症向好的方向转变,还几乎不会有副作用。

栏目主编: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