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追忆 | 出版人郏宗培逝世,莫言评价他“敢于做事、善于做事”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8-02-27 16:46
摘要:“出版人要有创造性,要敢为人先,要洞察秋毫,要给这个处于混乱与清醒的市场注入新鲜感,这才有可能有所作为。”——郏宗培

“悼念郏宗培先生。”27日上午,作家陈村在微博发出这条令悲伤的消息。生于1950年的郏宗培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经手编辑、出版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27日晨6点51分,郏宗培因病在沪逝世,年仅68岁。“天空晴朗,噩耗频传!2015年在香港书展上还见到郏宗培先生,一个优秀的编辑家和出版人,曾将《越过云层的晴朗》交与他出版。痛惜,悼念!”作家迟子建写道。

图片来源:陈村微博

 

郏宗培1968年赴崇明东风农场,务农6年后,调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从此与文学编辑工作结缘,历任助理编辑,《小说界》期刊编辑、副主编、主编,文学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近40年文学编辑生涯中,他先后组织责编了原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史铁生著)、《苍天在上》(陆天明著)、《陪读夫人》(王周生著)、《兄弟》(余华著)、《省委书记》《高纬度战栗》(陆天明著)、《长街行》(王小鹰著)、《一亿六》(张贤亮著)等作品,并组织出版、主编“小说界文库”,“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第四、第五辑,“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世界文学史”及《艺术世界》、《东方剑》等大型丛书、期刊。曾获全国报告文学编辑奖、上海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奖编辑奖、“上海出版人奖”、第11届韬奋出版奖等荣誉。

 

底气足而牛气的“做书人”,跳过高中上大学的上海知青(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抄写退稿信到推出无数好作品的文学编辑——有人曾这样评价郏宗培。作为资深文学编辑,郏宗培与全国各地的作家结下深厚友谊。莫言曾回忆,“第一次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那座幽静的小楼,是1999年初冬,那时我刚转业不久。就是这次,认识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诸多优秀人物。跟我关系最‘铁’的,还是郏宗培兄。此人豹头环眼,南人北相,乍一看似个莽汉,交往久了才知道端详。2004年末,我们一行十余人,组成一团,去日本北海道采风。相处十几日,方知郏兄是个敢于做事、善于做事,既有胆识而又思维缜密的人。他豁达幽默,常有奇态,与之同行,其乐无穷。”而在很多文学界后辈心目中,郏宗培是个温厚热心的前辈,“总是笑眯眯的。”

 

作为从业多年的资深出版人,郏宗培对于出版事业和市场自有洞见。他曾说,文化市场被不懂文学、唯利是图的书商出版商劫持,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轻”而“薄”的长篇文学作品被轻易地制造出来,而后用一大堆真假莫辨的评语包装得厚重又豪华,虽然在短期内赚了点钱,长远看却伤害了文学的根基。他还曾说,出版社能否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最有效的标志应该是市场化运作的成熟和实现有效销售多寡与否。现在阅读率下降并不纯粹是读者的浮躁情绪造成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出版人本身也有责任,生产了太多读者不愿意看的书。出版人的最大责任是去摸索读者的心态和阅读需求。随着读者的多元化,年龄、文化层次的分化,他们也有多元的阅读需求。对于出版社来说,应该压缩品种、打造品牌,因为一个出版社的成绩不是表现在图书品种上,只有实现有效销售,库存减少,资金运转得快,市场占有率高,才能使出版社获得更多实际利益。出版人要有创造性,要敢为人先,要洞察秋毫,要给这个处于混乱与清醒的市场注入新鲜感,这才有可能有所作为。

 

正是在这样的出版理念之下,郏宗培和同事们带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有文化积累的原创文学作品,也推出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优秀读物,在2006年上海书展引发轰动的易中天《品三国》便是其中经典一例。而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引发作品断货情形后,郏宗培曾反思,“像莫言这样的作家作品,保持一定库存是有必要的,这场考试我们答得不尽如人意。”

 

作为文学编辑,郏宗培曾发掘数不清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而他一直对微型小说情有独钟。他曾担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新加坡注册),勤勉地张罗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邀请他熟识的知名作家为微型小说作者站台、把脉。他说,也许在互联网时代,在网络文学传播无门槛的今天,我们需要强调一下微型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强调一下微型小说与故事、散文、小品等其他文学样式的本质区别,期望微型小说这个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的文学样式得以健康发展。他重视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回响,多年编辑生涯中,一直与黄浦区(原南市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保持着密切联系。“听听老城厢读者的声音吧。”好几次,他这样热情地向记者邀约。莫言、格非、王小鹰、金宇澄等知名作家,都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走进书评组,与读者面对面。

 

“郏宗培是作家圈、出版界公认的仁厚之士,朋友谈到他总是说好,没有一句话是负面的,他的去世不仅是文化界的重大损失,也是诸多朋友的悲伤与遗憾!”上海作家沈嘉禄的这句追忆代表了众人心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