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曾是烽火要塞,奉贤地名竟源自战时城堡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伟 2018-03-03 12:56
摘要:了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国力渐强,于是就派信国公汤和沿着华亭海岸线修建了川沙城、南汇城、奉贤城、金山卫“三城一卫”,并形成了绵延百里的抗倭防线。从此,青村这个曾经的滨海渔村,转身成为了海防重镇“青村千户所城”。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建县,县署初设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从此“奉贤县城”的名称代替了“青村所城”,简称“奉城”。这也是奉贤得名的来历。

东海之滨的奉贤,南临杭州湾。历史上,曾经饱受海水的肆虐,也曾经面对来自海上的侵扰,华亭东石塘堪称海上长城,而曾经屹立于海塘之上的奉城与柘林城堡,则见证了奉贤军民戮力海防的烽火岁月。

奉城城堡城墙。

早在明朝初年,就有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中叶以后,其对沿海的侵扰则变得更加猖獗,辽东、山东,江苏、东南沿海,时有来犯。嘉靖三十二年,始犯苏、松。为了抵御倭寇,从奉城至柘林一线建起多处兵营,并先后兴筑奉城、柘林城堡。

奉城,原名“青墩”,宋元丰元年(1078年),地设青墩盐场。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渐成村落,遂改名“青村”。

奉城城堡护城河。

明洪武开国,百废待兴,可是倭寇的到来却让国家不得安宁,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更是深受其害。华亭县扼江海汇冲之地,自然首当其冲。开国伊始,朱元璋忙着对付蒙元残余而无暇南顾,但到了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国力渐强,于是就派信国公汤和沿着华亭海岸线修建了川沙城、南汇城、奉贤城、金山卫“三城一卫”,并形成了绵延百里的抗倭防线。从此,青村这个曾经的滨海渔村,转身成为了海防重镇“青村千户所城”。据松江府志和奉贤县志记载,青村城堡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池广二十有四丈,深七尺余。城门四,上各有楼,东曰朝阳,西曰阜城,南曰镇海,北曰拱辰,外各有月城,吊桥四座,角楼四,敌台十一,箭楼二十八,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永乐十五年(1417年),都指挥使谷祥增修城池。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巡抚赵可怀又重修,加高,厚如故,壕面浚阔十丈,底阔六丈,深一丈六尺。

柘林城堡南门残垣。

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建县,县署初设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从此“奉贤县城”的名称代替了“青村所城”,简称“奉城”。雍正十年(1732年),兴建奉贤县署,并陆续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先后兴建文庙、武庙、先农坛、肇文书院、言子祠等,并与明洪武年间兴建的万佛阁、城隍庙等,形成了奉城明清古建群落和城内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的“十”字街道。民国元年(1912年)县署复迁南桥后,该地为城厢、城市建制,设有县司法署。后设区、镇公所和奉城坊等行政机构,辖区广至头桥、分水墩、东新市、蔡桥、梁典、周家弄和塘外。

与奉城相比,柘林成陆更早,作为新石器晚期良渚遗址之一,曾先后出土石镞、石斧、陶网坠等古文物,因为以前这里柘树丛生成林,所以就被称作“柘林”。

奉城古镇明清民宅。

明中叶倭寇入侵苏松,其登陆地点多在柘林。而之所以选择柘林登陆,明崇祯《松江府志》有记载曰,一是各处滩涂搁多浅,而柘林独否,易于来去;二是海滨至内地,必繇小港出浦,若非潮至,则水沚难行。柘林之西,独有上横泾,深而且阔,可纵行舟。片帆出浦,即是叶榭,行十八里,即抵郡城;三是地方素闻富饶,屯聚有资。因此,倭寇多选择在柘林登陆并经营巢窟,以此为基地为患苏松各县。

柘林西门街老民居。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今柘林集镇东陲兴筑柘林城堡,并作为抗倭前沿。据康熙《松江府志》载,嘉靖甲寅倭至,取便结老巢于此。巡按御史尚维持建议筑城,周围四里,高一丈八寸。有东、西、南旱门三座,水关两座,雉堞一千八百七十垛。城壕原未深阔,后经巡抚赵可怀重深,面阔十丈,底阔六丈,深一丈五尺。城内建有北圣宫一座,以示背水一战之志,并建有镇海楼一座,军民可在楼上瞭望海面,一旦发现倭寇来犯,即可敲响楼顶大鼓向全城报警。

奉城、柘林两座城堡与金山卫城、南汇嘴城、川沙、宝山、吴淞城堡,“互为犄角”,成为东南形胜。对此,清代李鸿章也曾有曰,“南桥为浦东咽喉,柘林、奉城两城,皆沿海要地。”

只是当年的奉城古城,今已几乎荡然无存。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三十年代,城墙和古城格局还基本完整,但抗战中遭到了日军战机轰炸,西门轰然倒塌,城内县衙、城隍、书院俱焚,并终于在大跃进和文革中,陆续拆毁。所幸,城河还依旧,北门月城一段因依墙建有古刹万佛阁而得以保存。十字街的脉络还在,在它的交汇处,至今还留存有一排木构两层建筑,西街和北街尚有些许晚清民宅,马头墙、观音兜还随处可见,只是大多已斑驳陈旧。而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的“南门”、“东门”等的地名,则多少还保留着历史的印记。

柘林城堡东护城河桥。

柘林城堡西护城河。
至于柘林城堡,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打上海时曾一度占领,次年即同治元年(1862年),遭清军及英法联军炮轰损毁,并终于在解放初彻底拆尽。而城墙被毁后,在城堡西门外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柘林集镇,民间称为“西门镇”,也就是现在的西门老街。如今,镇东柘林村,尽管满目都是村落与田野,但那里便是当年柘林古城之所在。环绕的水系,便是保留完好的当年的护城河。而距离护城河三号桥以东几十米处的荒墩,据当地老人说,就是当年的南门,也就是镇海楼,而这,可能也是今天柘林古城唯一留下的遗迹。关帝庙踪影不再,但地名还在,并与南门以及北面近年恢复重建的城隍庙,大体成为古城的中轴。据老人说,古城西门在他小时候还有一座吊桥,而东门,则已隐身于新建的动迁安置小区海韵馨苑内。

奉城城堡西门桥。

遥想当年,随着城堡的兴筑、以及沿线兵营的设立,奉贤这一方水土也日渐安稳,于是,从江浙一带迁来的百姓逐年增多,吴越文化逐渐渗透到了奉贤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与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了奉贤独特的文化风貌与传统,从这点上来说,奉城与柘林两个城堡还不止具有着海防的意义。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朱瓅
题图说明:奉城城堡拱辰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