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如何提供更具人性关怀的服务?”谈及这个话题,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俞芊安举起了手中的“点赞牌”:小时候的西岸美术馆、长大后的滨江滑板公园......这个土生土长的徐汇小囡几乎与滨江共同成长着,对于这片江岸的未来,她的心中自然有许多想说的话。
8月30日下午,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内,一场围绕共建共享“一江一河”美好生活空间的市民圆桌座谈会正在火热进行。60余位用心于滨江建设的参与者来到现场,其中,不仅有像俞芊安一样的“10后”建议人,更有在滨江畔生活及工作的企业职工代表、居委会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此外,来自徐汇区委党校、华东政法大学及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徐汇区社工部、区建管委、区绿化市容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汇聚一堂、畅所欲言。
由浅入深,由点及面
在徐汇滨江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水岸汇”驿站是为市民游客提供各类便民服务的关键点。每个驿站空间虽小,却是提升游览体验感的重要“密码”。座谈会伊始,便是由完善滨水空间的驿站服务切入。
“我认为,滨江区域内的个人物品存储设施有些不足,是否可以加大在滨水驿站中的投放力度。”来自徐汇区城管机动中队的潘典率先发言。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徐汇滨江几乎是他休闲运动的不二选择,“根据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篮球场的储物设施数量偏少,不足以满足运动者的需求;西岸美术馆能够提供的相关设施数量虽多,但其每日运营时间短,也没有办法有效利用。”潘典分析道。
△潘典在活动现场发言。
当前,藉由滨江区域内设置的跑步道、篮球场、滑板场、攀岩墙等设施,徐汇滨江的“体育”属性正不断凸显,人流密度显著提升。活动现场,这则完善体育活动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引发了强烈的共鸣。除增加储物设施外,华东政法大学副研究员邹鹏则提出了增加安保设施的建议,来自斜土街道“滨江水岸共治先锋”志愿者朱昕亮也提出,应加强滨江区域内的医疗服务,供市民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由驿站空间的建设提升出发,圆桌座谈会进一步向纵深处延伸讨论:“如何促进滨水空间人气活力进一步提升”“如何创新管理范式,平衡各方诉求,提供更具人性关怀的服务”,由一种设施到整体服务,由一个空间到整个滨江吸引力的提升,在这些话题下,参与者们不断输出“金点子”,引得现场掌声频频。
建议人与管理者面对面
除了民声民智的传递外,“对话”是本次圆桌座谈会的另一个关键词。在活动现场,针对建议人们围绕每一个话题展开的探讨,相关建设及管理单位都会积极做出回应。一来一回的互动之间,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徐汇滨江土地属公共绿地性质,因而,建筑物的规模会受到限制。”针对滨江区域内体育活动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市住建委“一江一河”处副处长陈丽红就在活动现场作出了解释,“随着来到徐汇滨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日益增长,我们也感受到原有的饮水、厕所、休憩设施已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还需要引入淋浴、储物、更衣等功能。目前,我们也正会同多部门,从提升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比例,推动存量建筑活化利用等方面积极想办法,释放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活动需求,更好提升公共服务配给。”
△陈丽红副处长就建议人们提出的建议作出回应。
在此基础上,由于参与本次活动的建议人群体的丰富性,管理者们更是收获了一次与来自各年龄段、各行各业人群的深入沟通。今年3月,位于滨江沿线的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正式与公众见面,在其改造建设过程中,五位来自华育中学的初三学生通过专题调研撰写了一份内容扎实的人民建议。针对滨江未来的建设,尤其是公园的二期改造,孩子们也在圆桌座谈的现场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增设针对无障碍人群的设施、增加建议游玩时长的提示标语、提供更多针对低龄儿童的游玩设施......这都给参与设计的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景观专项院院长杨凌晨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五位来自华育中学的初三学生参与了此次圆桌座谈会。
有点有面、有来有往,两个多小时的圆桌座谈会,使徐汇滨江的未来建设跃然于眼前。“我们期待更多思考、对话和完善。”在现场探讨过程中,西岸集团城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黄艳红这样表示。而作为本次圆桌座谈会的主办单位,徐汇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也将持续汇集民意,让“民声徐来”品牌真正成为传递民智民声的鲜活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