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中外智库专家聚焦中国与中东各国“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8-01-24 10:21
摘要:一方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使中国和中东各国经贸合作能够进一步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与中东各国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在中东地区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平稳定的环境

2018年1月13日至1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和国际丝路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新机遇”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来自中国与中东的40余位智库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东各国如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展开热烈探讨。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中东学会前会长杨福昌认为, 60多年来中国与中东各国关系一直非常友好,双方在彼此核心利益关切上都能给予相互支持。在经济方面,中国和阿拉伯各国有很大的互补性。 2004年,双方成立合作论坛,双边贸易额只有367亿美元,而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510亿美元。中东各国对“一带一路”抱有强烈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不只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是为了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在一个非常开放、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并且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思想,大家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第三,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时充分考虑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缺资金、少技术,因此中国成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2017年又提出增加1000亿人民币,以补足某些国家缺资金的问题。另外,中国还提出了产能合作,弥补有些国家这方面的缺陷。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认为,最近几年油价的持续走低,对中东各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国际经济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此外,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的耶路撒冷政策,在伊斯兰世界也产生了巨大反响。在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发展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认识中东未来的发展走向,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中东各个国家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从经贸往来角度来看,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处在新的起点上。除了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外,中国和中东在发展贸易过程中,还涉及到自贸区谈判问题、人民币跨境支付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使中国和中东各国经贸合作能够进一步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与中东各国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在中东地区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平稳定的环境。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主任塔力克·尤素福认为,中国和中东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彼此携手,进一步增强合作,推动经济的转型变革。双方确实有这个需求来进一步构建更紧密的合作,增进彼此的理解,通过开诚布公的对话构建文化的桥梁,实现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从而最终服务于中东老百姓以及中国老百姓。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所呈现的愿景十分重要,不仅仅因为其经济目标,还因为它有潜力进一步助力区域发展与经济转型,从而也有潜力实现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何安胜认为,“一带一路”不应仅满足于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确保中东和周边的网络联结在一起。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丝绸之路的实质,打造这样一个开放的模式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在过去许多年中,全球形成很多裁决、协商机制。通过这样的裁决、协商机制,全球贸易得以顺利开展。这也应该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价值所在。

 

法国KEDGE商学院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海亚祖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重点关注相关地缘政治问题,中国的能源需求为加强产能合作提供了机遇。总体来说,美国的霸权有所衰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权力多极化,中国的崛起等,可能会提供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中国可以帮助中东、北非,特别是中国在非洲的一些项目建设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认为,中国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至少有四个领域是非常具有合作潜力的,第一个领域是可以和中东国家扩大油气领域合作,打造能源安全的合作共同体。第二个领域是可以共同支持中东地区再工业化,实现双方共同发展。第三个领域是可以开展基础设施的合作。第四个领域是金融合作,开展多样化的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世界银行北非经济研究局局长穆穆斯塔·纳布利认为,传统上我们倾向于把中东视作中国与欧洲的枢纽,展望未来,和非洲构建纽带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与非洲关系紧密,而且非洲正在经历巨大转型,人口结构、经济结构有巨大的转变,中东是桥梁,帮助中国和非洲构建连接,这也是中东为什么会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然,基础设施建设风险也很大。北非和中东储蓄率非常低,苏伊士运河的建设,当时有些企业倒闭、破产了,对此我们必须铭记在心,如果没有足够的融资实力而盲目去做,是有风险的。基建方面应该与制造业、农业等多管齐下,如果只关注基建,不关注制造业,也是有风险的。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对推动中国与中东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中国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这不仅体现中国建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政策主张,而且也有助于地区稳定,政府间信任,有助于一带一路的实施。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产能合作,助力当地的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中国和卡塔尔,中国与阿联酋都建立了共同基金。中国在许多国家设立了工业园区。在中国与中东的产能合作方面,特别要注意双方高科技合作,中国的通讯、核能、新能源的技术先进,中东需求大,可以设立中国中东创新基金,推动中国高科技技术落地中东。第三,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长期以来是中东工程的主要承建国,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中东地区不稳定,油价下降后公共支出下降,但该地仍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共同融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设立专项,在中东地区发放基建专项债券,或者以工程换石油换资源等方式,既保证市场占有,又防止投资受损。第四,进一步加强民心沟通和文明对话,特别是加强对中东青年一代的工作,夯实民意基础,因为整个中东地区目前50%人口在30岁以下。

 

约旦前能源部长易卜拉欣·赛福认为,中国和中东政治关系基础是能源供应安全,双方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合作拓展到其他领域。从传统来说,中国消费中东的能源,但现在中国也在利用其他能源,比如可再生能源,中国以后可以作为技术提供方,把这些技术输出到中东地区。中国是可再生能源提供国之一,是太阳能面板、风能产品第一产能大国。所以在能源领域,中国与中东各国是双向流动的贸易流,也就是说,中国也会提供相关的技术给中东,这将是一个重大的转型,可能会塑造一些全新的局面。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