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国家宝藏》“上博篇”亮相,首次披露大克鼎捐赠背后的故事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8-01-22 16:49
摘要:一起来为上海博物馆打call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1月21日迎来号称“文物界半壁江山”的上海博物馆主场。来自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大克鼎三件重量级文物登上央视舞台,它们背后的前世今生故事,终于揭开面纱。

 

前世传奇演绎文明传承背后的“法”与“礼”

国宝守护人黄磊

 

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法”与“礼”的作用尤为重要。如若追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影响力巨大的“普法”,无疑便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不过,在节目中,商鞅方升的前世故事并不是演绎这段历史,它的国宝守护人黄磊饰演了秦始皇,通过一场“试探遇刺”为观众呈现了商鞅方升背后的历史意义。因为秦孝公重用卫国商鞅,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变法,在其之后的历代君王坚持举国上下严格执法守法,秦国才会逐渐国富民强,实现华夏民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大克鼎的守护人易烊千玺

 

大克鼎的守护人易烊千玺则是“穿越”回到3000年前的西周,化身翩翩少年“易”,见证了一名普通的膳夫“克”如何凭借一块祭肉为周王化解了内乱危机。同时,他也为观众解读了西周的礼制规范。西周时期的中国是礼乐制国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在礼器的使用上都有数量的限制,任何人违规使用礼器都是一种对王权权威的挑衅。大克鼎不仅只是简单的礼制器具,更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象征。

国宝守护人那英化身南宋缂丝画家朱克柔

 

相比于商鞅方升和大克鼎的庄严浓重,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的前世传奇像是中间的一抹活泼亮色。国宝守护人那英化身南宋缂丝画家朱克柔,作为江南大丝商庞家儿媳,朱克柔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立志要完成天下第一的缂丝画。在节目中还透露,这幅缂丝图上的鸭子、白鹭等都是成双成对,但翠鸟、燕子却只有一只,因此专家推断这幅缂丝图并非完整的缂丝作品,可能是从原件上剪裁下来的。

 

大克鼎捐赠者潘达于有380个“女儿”

 

此前,观众只知道大克鼎是由潘达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但捐赠背后的细节却鲜为人知。在《国家宝藏》中,大克鼎的今生故事讲述人、潘达于长孙潘裕翼向观众分享了奶奶捐赠文物的故事。“奶奶说,放到博物馆,一,安全放心;二,大家都可看,值。”除了大克鼎之外,潘家一直向博物馆陆续捐赠藏品,而在捐赠文物时,潘家其实已经并不宽裕。“我奶奶的故事,我们潘家人要一代一代讲下去。” 潘裕翼说。

 

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流散文物管理处处长许勇翔带来了380张文物玻璃照片的底片,抗战前,潘达于曾请来摄影师将全部青铜器逐一拍照,并将380块玻璃底片精心收藏,这些青铜器也是她的380位女儿。潘达于也将这380张玻璃照片的底片捐给了上博。她一直说,要为“女儿”找到好归宿,从拍照片开始,潘达于就走上了保护文物,奉献文物的道路。潘裕翼还记得,2004年,已经百岁的潘达于坐着轮椅,来上海博馆看大克鼎、大盂鼎回顾特展的情景,她一边看,一边用苏州话说,“真的一点也没变,实在太好了。我为它们找到一个好人家了。”

潘达于老人和捐赠的国宝大盂鼎和大克鼎  金定根摄于2004年2月28日

 

许勇翔介绍,捐赠文物占上博14万件珍贵文物的近25%。据统计,上博的“捐赠墙”上有993个名字。重要捐赠文物除潘达于的收藏——大盂鼎、大克鼎外,还包括谭敬的收藏——陈纯釜、陈子禾子釜;过云楼顾公雄与沈同樾及顾氏家族的收藏——宋魏了翁《文向帖》、元张渥《九歌图卷》、元华祖立《玄门十子书画卷》;杜维善的收藏——萨珊王朝的金银币、成吉思汗金币;庞莱臣的收藏——元王冕《墨梅图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李荫轩与邱辉的收藏——厚趠方鼎、小臣单觯;刘靖基的收藏——南宋张即之《楷书待漏院记卷》、元朱德润《浑沦图卷》、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两塗轩主庄万里的收藏——宋人《秋山萧寺图》长卷、明杜堇《十八学士图屏》;张永珍的收藏——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胡惠春的收藏——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谢稚柳的收藏——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孙煜峰的收藏——宋《雎阳五老图题跋册》;陈梦家的收藏——明黄花梨木家具系列;梅景书屋主吴湖帆的收藏——北宋米芾《多景楼诗帖》等。

 

“没有捐赠,就没有上博的今天。”许勇翔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资料照片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西周青铜器大克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