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论述不仅彰显了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擎,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战略眼光与前瞻布局,同时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历史经验已经表明,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与高水平、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不仅为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历史,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的姿态越来越开放,它们通过直接投资、工程建设、劳务合作等多种渠道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不仅为中国企业开辟了全新的成长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走出去”战略还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的深度交融与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绘制了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根据商务部和外汇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41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7%,其中,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7913家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916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6.7%。然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国际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中国企业面临着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管理运营效率优化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成长与突破,更直接影响到“走出去”战略的成效与可持续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而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列论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把脉与有力推动。
那么,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新质和旧质的区别是什么?从要素来看,新质生产力指向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从要素的联结组合来看,新质生产力指向新业态、新模式;从结果来看,新质生产力可以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极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和旧质的关键区别在于能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带来颠覆性创新。因此,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注重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与高效配置,旨在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为我国生产力的优化升级指明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大支撑,推动“走出去”战略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具体来讲,新质生产力对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已经在新兴技术应用、商业及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因此其生产效率会得到提升,在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能够大大提高。例如,对于当下风靡全球的新型电动车来说,技术创新会大幅提升电池的续航里程,会使新型电动车质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溢价的能力。可见,新质生产力能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理性的企业会利用竞争优势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定制化和差异化需求,例如跨国食品企业通过调整口味和包装策略进入新兴市场,同样有助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
第二,由于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改造和重组,从而形成更具创新性和高质量的生产力,因此,数字技术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打破传统生产力的地理和时空限制,促进跨国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而国际合作使企业能够与合作伙伴分担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运营风险,增强投资信心,同时,由于合作伙伴对当地的文化及法律法规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的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扩大其市场影响力,这些因素都会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
第三,由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而高素质的人才具备强大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新市场机会,制定市场进入策略,特别是具有跨文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和商业环境,有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运营效率,继而推动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第四,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不仅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可以从事更复杂的生产活动,还可以帮助企业引入精益管理方法,通过消除浪费和优化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就劳动资料而言,企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发现并解决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问题,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其在生产和投资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增加利润和资本积累,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和分配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的生产要素,支持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有助于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第五,绿色发展同样是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体现,通过技术创新或使用先进生产工艺,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废弃物的产生。例如,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足迹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其在东道国建立起负责任的社会形象和良好的声誉,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同时也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和社区的政策支持,进而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
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首先,微观层面上,企业应该加大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的研发投入,并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宏观层面亦不容忽视,政策制定者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补贴、融资支持及设立专项创新基金等,旨在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提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推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与绿色发展并驾齐驱,企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和决策精准度,政府则需引导企业采纳先进管理理念,强化环境保护标准,激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减少环境污染,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最后,重视国际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于企业来说,要提供国际化培训,拓宽管理层的国际视野,而政策制定者则需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际人才,设立服务机构助力企业海外市场调研与品牌建设,构建并完善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稳健发展。
需要深入指出的是,北上广深等重要城市作为国内拥有大量创新资源的核心城市,应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上海肩负着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使命,因而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上海责无旁贷,要“勇争先、走在前”,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事实上,上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从科技综合实力来看,上海目前已经集聚了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了20个,还引进了李政道研究所、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从产业布局来看,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高技术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提高到43.9%;从人才储备来看,上海一流高校众多,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人才集聚已经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占全国的40%左右。未来上海要紧抓“从0到1”的基础科研,做好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同时推进“从1到10”的成果转化,做好创新产业化、市场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新动能,引领并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开放合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与辉煌成就。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