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油雕院“跨年展”关注当代艺术本土化实践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7-12-31 22:04
摘要:“互渗-共生”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现象。

“互渗-共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 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7日亮相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作为上海油画雕塑院2017年度主办的最后一个展览,展览开幕两天后恰逢2018年元旦,因此也是一个特别的跨年展览。

丁小真《看山—29》 120×240cm 纸本设色 2014

展览邀请了来自北京、杭州和上海本地的21位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80余件(组),涵盖了水墨、油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类型。策展人江梅介绍,“互渗-共生”既是状态描述,也是趋势概括,二者组合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点。本次展览以此为主题,是基于“互渗-共生”已成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现象,从中也可看到中国当代艺术潜在的、涌动不息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接续了二十世纪以来有关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身份建构的命题。一百多年来数代艺术家为此在中西文化之间游走、徘徊、取舍,探寻融合之路、发展之路,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兴起,未完成的现代性使命与当代化的艺术潮流相交杂、汇合,最终形成这三十多年来复杂而又特殊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景观。“国际化”、“本土化”则成为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关键词,在不同的时期甚至具有艺术风向标的意义。今天,思考这一问题更多的是从中国自身的当代文化价值建构出发,去探索和建立真正既“中国”又“当代”的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核,体现今天这个世界日益一体化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与美学。

李秀勤《原象之二》 39×7.5×104cm 木 2016

21位参展艺术家中的大部分为当代艺术领域中卓有成果的艺术家,有着长期的艺术实践经历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也有少数是近年来在艺术思考和创作上都十分活跃、受到艺术界较多关注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形态也非常多元,涵盖了水墨、油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类型,从语言、媒介、形式、观念、思想等各个层面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当代”、“本土”概念的敏锐把握及所做出的各自艺术回应,其多样鲜活的视觉表达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生动诠释了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互渗-共生”间今日中国艺术新的生机和令人期待的前景。

 

上海油画雕塑院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以油画雕塑为主体的专业创作研究机构,近年来不仅注重自身的艺术文献梳理和历史研究,而且对当下的艺术创作和文化趋向也十分地关注和重视。如已举办三届的“油画学术系列展”和“雕塑学术系列展”,作为反映油雕院当前创作成果的学术品牌,在积极推动院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同时,还扩大了油雕院在业界和社会的影响力。此次“互渗-共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展,则试图在一个更加开阔的当代艺术视野中思考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