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中山东一路13号海关大楼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他们听了数十年钟声,自家阳台距离大钟最近甚至不足百米,却从未踏入大钟“心脏”一睹发条如何运作、钟声如何响起。今天,海关大楼邀请外滩街道数十名居民入内参观,以实现这些“邻居”们的心愿,也以此庆祝自己刚刚过去的90岁生日(正日子是12月19日)。
“海关钟声伴我入眠”
乘电梯到海关大楼顶楼,打开门,来到一间空旷房中央,再沿着仅容一人通行的钢制螺旋扶梯,踩60余级台阶,才终于登上钟楼机芯房。海关大楼第四代守钟人魏云寺已在此等候多时。只见机芯房内,上百个齿轮互相咬合,3根钢丝绳连接着3个巨大重锤,直通发条层,一个敲正点,一个负责走时,另一个负责报刻。最大一个重锤有1吨多。这座大钟,与英国伦敦的大本钟、莫斯科红场的钟,都由英国同一家公司生产,并称世界三大钟。上海海关大钟总造价高达5000多两白银,1927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大钟共重6.25吨。当年,把6吨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钟楼时,外滩马路行人无不停步观望这一吊装奇景。
仅容一人通过的旋转楼梯走上69级,便可来到位于大钟心脏部分的机芯房。(海沙尔 摄)
上海海关大楼内的钟楼机芯房(海沙尔 摄)
轿车车厢大小的机芯里,成百上千个齿轮互相咬合,直径超过12毫米的钢丝绳代替了普通钟表中精细的钢丝。(海沙尔 摄)
居民参观团中,73岁的翁惠良1967年搬入福州大楼,钟声听了50年。比他小1岁的陈庆和更厉害,出生就在外滩元芳弄,迄今听了72年,他说,“海关钟声伴我入眠,钟声不响我睡不着”。他们对钟声规律无比熟悉,甚至代替守钟人魏云寺作起了介绍。翁惠良说:“每一刻钟就响起《东方红》,一刻时是一节音乐,半点时是两节,三刻时是三节,整点就是一首完整曲子。阿拉老上海,只要听乐曲长短,就晓得几点钟了……” 78岁老太杨智丽补充道:“设计特别人性化,晚上10时以后只敲钟没音乐,直到早上7时……”不过陈庆和还是听出了些“异样”,赶忙向魏云寺讨教:“为啥最近声音比原先的响呢?”魏云寺不禁会心一笑,“毕竟大钟敲了90年,要防它罢工,所以最近正在调试一套备用的电子装置……”
海关大楼守钟人魏云寺正在为外滩街道参观市民进行讲解。(海沙尔 摄)
魏云寺介绍,90年来,海关钟声乐曲经历了多次变化。1928年元旦开始,每隔一刻钟,海关钟楼里的4口小钟就奏响英国古典名曲《威斯敏斯特报刻曲》;1966年,钟声以《东方红》代替;1986年英国女王访沪,钟声恢复为《威斯敏斯特报刻曲》;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从当年6月30日零时起,停奏海关大钟报时乐曲,只响整点钟声;2003年开始,海关大钟重新奏响《东方红》。
海关大钟表面。(邵竞 摄)
上海海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海关之一
上海海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海关之一,历经近900年的沧桑岁月,在中国海关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上海海关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在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设置了市舶务(类似现今海关机构)。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上海县设置市舶司。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在太仓黄渡(今上海嘉定区境内)设置了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松江府华亭县漴阙(今上海奉贤区)设置了江海关,成为中国首批正式以海关命名的机构之一。清咸丰四年(1854年)在英国人阿礼国策划下上海道台(上海城市最高行政长官)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组成江海关关税管理委员会,江海关行政管理权丧失,并自1859年起正式形成税务司制度,遂推广到全国海关,半殖民地性质海关形成。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江海关从此结束了屈辱的历史。
1950年2月16日,江海关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海关大楼曾是上海城市原点
上海海关大楼座落于中山东一路13号,是外滩景观的标志性建筑,大楼占地面积57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162平方米(产权证建筑面积),包括地下一层,地面十层以及雄伟的大钟楼。
江海关大厦建筑设计单位为公和洋行,设计师威尔逊。1925年12月15日奠基,1927年12月19日落成。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字铁钢骨水泥石面,正面外墙全部用花岗石垒砌,花岗石从苏州一座山上开采,入口处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廊,门廊是4根多立克式柱子。
海关大楼当年的设计稿
海关大楼主楼高度约120英尺(合36.2米),钟楼高度约140英尺(合43米),大楼总高度约260英尺(合79.2米),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大楼正门底层大厅天花板有8幅由几万块彩色马赛克镶拼而成的帆船壁画,是精湛的工艺美术品。天花板上的是国际通行的海关标识,带翅膀的双蛇环绕铁杖,中国海关的标识则是加上了一把钥匙。
几万块彩色马赛克镶拼而成的帆船壁画
在天花板中心位置的地面上,安装有水晶灯喷水装置(水晶灯毁于抗战时期,现按原样复制还原)。水晶灯、天花板与钟楼顶端旗杆位置连成一直线,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原点。
水晶灯、天花板与钟楼顶端旗杆位置连成一直线,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理位置原点。
20世纪20年代外滩老照片
参观者纷纷与大钟合影留念。(海沙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