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为开国大典拍照的女摄影师去了,侯波一生留下许多经典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梦悦 2017-12-01 07:15
摘要:11月26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有“红墙摄影师”之称的著名女摄影师侯波,与她所眷恋的世界,与她投身大半个世纪的摄影事业,永远地诀别了。作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侯波用小小镜头记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业绩。据统计,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过的关于他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

 

侯波的一生是杰出而又平凡的。她用手中的照相机真实记录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这一段重要的历史,她的作品记录了一代开国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些作品最终成为宝贵的历史影像档案,流传在一代代观众眼前。侯波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

 

其实,侯波、徐肖冰夫妇在中国摄影界早已是闻名遐迩的伉俪。他们半个多世纪充满传奇色彩的摄影艺术生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发展紧紧相连。侯波的丈夫徐肖冰老人已于2009年10月走完了93年的人生之路,8年后在北京去世时,侯波的年龄也是93岁。

 

侯波

 

“一篮子小枣办了一个婚礼”

 

1938年秋,一个名叫阎锋的少女,参加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这一年她14岁,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她带着“寻找一种支撑人生理想的信念”的想法,冒着风雪,和同伴们一同到了延安。在延安,她第一次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侯波。

 

初到延安,组织上派她到边区中学学习。完成学业后,侯波被分配到中央医院当护士,后来又调到妇女合作社工作。忆及这段经历时,侯波说:“女同志的学习热情很高,心灵手巧者也大有人在。只要把字教给她们,她们很快就能记住、会写。这不光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让她们感到文化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侯波、徐肖冰在摄影

 

1940年,侯波与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徐肖冰在延河边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时,很多人劝告侯波说,徐肖冰是从上海来的知识分子,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劝她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侯波虽然年龄不大,却很有主见,她对徐肖冰的人生经历是了解的。

 

1942年,在枣园的窑洞里,19岁的侯波嫁给了徐肖冰。组织上给他们找了一间只有几平方米大的窑洞,战友们找来一张单人木板床支起来,又在床边支上一块木板。两人把各自的铺盖和生活用品搬到一起,老乡们送来一篮延安小枣,两人的同事战友过来庆祝,热闹一番,就算是举办婚礼了。多少年后,回想起自己的爱情,侯波总是说:“我们是一篮子小枣举办了一个婚礼。”

 

 

徐肖冰一心扑在摄影事业上,即使是回到家中,也总埋头研究他的摄影。侯波在耳濡目染中渐渐也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1946年6月,组织上派侯波到东北长春接收满洲樱花电影公司。23岁的她被任命为摄影科长。这期间,她系统学习了冲洗胶片和摄影技巧。侯波回忆说:“到后来,随着工作需要,拍摄难度越来越大,使用的机器也更复杂了。有问题时,我就回家向徐肖冰请教取景、采光、洗印等等,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为她日后成为当代著名摄影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你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1949年5月的一天,侯波和徐肖冰接到拍摄任务,一起到香山拍摄毛泽东主席接见苏联一个代表团的照片。

 

苏联客人一走,侯波他们就收拾摄影器材准备离开。这时,刚送走客人的毛主席回过身来招呼大家说:“你们辛苦了,每次来我这里都是行色匆匆,我想跟你们说句话都没有机会,来,今天不忙走,大家坐下来认识一下。”于是,大家就围着他坐下来。

 

毛主席在延安时就认识徐肖冰,与他寒喧几句后,便转向侯波询问。徐肖冰连忙告诉主席:“她叫侯波,也是从延安来的,是我爱人。”主席听了很高兴,问道:“你到延安做什么?”侯波说:“我14岁的时候到的延安,组织上送我去上学。”

 

下文中所提到的侯波、徐肖冰与毛主席的一张合影

 

“哦,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你要好好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这句话,从此一直就牢牢记在了侯波心上。

 

当侯波他们起身告辞时,毛主席提议说:“来,咱们大家照张合影吧!”

 

于是他们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毛主席身边。这时主席说:“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不由分说,他已换到了侯波的左边。

 

就这样,侯波夫妇与毛泽东主席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拍摄开国大典,是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1949年9月,侯波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拍摄工作。不久,组织上决定调她进中南海,负责为中央领导人拍照,而且是以拍摄毛泽东主席的活动为主。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最让她铭刻于心的是拍摄开国大典。作为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女摄影师,侯波拍下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个令人激动的瞬间,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经典画面。谈起当年拍摄开国大典的情景,老人的言语和表情仍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动。

 

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照片

 

毛主席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一激动人心的画面,是侯波最得意的照片。她说,这张照片因角度的关系,又没有广角镜,而且离得较近,拍摄技术也不是很好,但它的意义很深远。这张见证新中国光辉历史的照片,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每当她的名字随着这张照片登出来的时候,她都有一种自豪感和庆幸感。

 

徐肖冰说:“作为一名20世纪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件事可以和开国大典这件事相比。我们有幸记录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是一个摄影工作者的莫大荣幸。”侯波说:“能拍摄开国大典,是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她认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侯波在中南海的摄影工作一干就是12年,她拍摄的许多照片已经由瞬间成为历史的永恒。1961年,组织上决定调侯波回新华社。临走前,她去向毛主席辞行。毛主席微笑着对她说:“你在我这里工作了10多年,很辛苦,你也有功劳。”侯波憋了好久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了……在毛主席眼里,侯波是位勇敢的女战士,然而现在她哭了。主席还是第一次看到侯波落泪,他说:“不要难过嘛……有什么事可以写信给我。”

 

侯波所摄毛主席参加活动的部分照片

 

1962年4月,毛主席特意派人给侯波送来一幅专为她书写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逝世后,侯波便把自己珍藏的这幅毛泽东的珍贵手迹原件赠送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侯波的名字已经和毛泽东以及他的影像联系在了一起。侯波说:“他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也决定了我的命运。”“当我为伟人寻找背景的时候,无意中伟人也成了我的背景。在他们的背景之下,我才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镜头中的周恩来总理

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宋庆龄在一起的照片

 

摄影“双璧”,爱到深处情更浓

 

说到和侯波的感情,徐肖冰曾说过:“我和侯波的感情这么深,是因为我们经历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经历过‘文革’是与非的考验。”的确是这样,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但无论怎样,他们的心始终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文革”期间,侯波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先是在新华社机关挨斗,后被下放到山西新华社干校改造。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作为一名摄影师,她只是在真实地记录历史,怎么突然就成了为资产阶级服务分子。侯波后来回忆说:“在那样的情景下,徐肖冰的安慰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安慰,使我感受到了丈夫和家的温暖。”1973年干校解散,她回到北京新华社印刷厂车间继续劳动改造。凭着坚韧与刚强,她咬牙硬是挺了过来。直到1977年春天,组织上取消了对侯波的不公正待遇,安排她到新华社图书馆工作。这一时期,徐肖冰也同样失去了从事摄影的权利,被下放到北京大兴一个干校劳动,后来在周恩来的关注下才被解放出来。1989年,徐肖冰担任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或许是年事已高,晚年的徐肖冰和侯波时常会回忆那段非同寻常的人生岁月。

 

伉俪到老情弥深

 

侯波、徐肖冰被人誉为“摄影双璧”,两人的“红镜头”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档案,但他们把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国家和人民的培养。退休之后,他们将一生创作的珍贵电影作品、摄影作品以及收藏品2700多件,捐献给了徐肖冰的故乡,由当地政府建造全国首家以摄影家名字命名的摄影艺术馆加以保存。

 

侯波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她那活泼诙谐的语言、慈爱恬静的笑脸、瘦小而坚强的身影,连同她为摄影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余音。侯老的儿子、儿媳及家人们遵嘱她的遗愿,在她生命最后几天,没有采取任何抢救药物和动用机械设备,顺其在安详中离世,去世后不举行告别仪式。老人的骨灰将和他的老伴徐肖冰的一起撒在家乡的运河中,与家乡人民永远在一起。

 

组稿、编辑:伍斌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