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小戚谈天|郊区气温一度逼近零点,11月竟是暖秋!盘点古人那些"脑洞大开"避寒神器
分享至:
 (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7-11-27 06:00
摘要:受到上游颗粒物输送影响,本周二有一次短时轻度至中度污染过程。

阳光余额仅一天!经历了晴好的周末,本周申城将有3个雨日。受暖湿气团影响,上海将于本周二迎来雨水,周三雨水比较明显。本周四,受冷空气扩散影响,逐渐雨止。

 

虽然本周有一波弱冷空气影响,但整体气温小幅回暖,周二最高气温可达18℃,温暖有如春季。但受到上游颗粒物输送影响,周二有一次短时轻度至中度污染过程。

 

 


11月初至中旬仍然偏暖

 

11月以来,申城的秋季特征明显,早晚温差大。中午还是秋装,晚上就可以羽绒服加身。11月,申城还经历了入秋以来全国最强冷空气,郊区气温一度逼近零点。

 

但这个11月至今还是“暖”11月。根据11月初至中旬(1至20日)的气象资料显示,中心城区(徐家汇站)的平均气温是15.4℃,较常年偏暖0.8℃。

 

截至本周一,上海已经度过了48个秋日。虽然北方已经飘雪,暖气也已经如期供应,但上海的冷空气却丝毫没有要加把劲的意思。按照目前的预报,本周降温幅度不大,几乎没有入冬的可能性。

 


降水偏多是正常现象

 

从降水量而言,这个11月似乎过于潮湿。根据气象资料显示,11月初至中旬,上海的降水量是55.7毫米,较常年(39.4毫米)偏多近16.3毫米。

 

秋季不是干燥少雨吗?降水偏多是否异常?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短期内的降水偏多属于正常现象。特别是申城迎接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的时候,全市曾普降中雨。潮湿加低温,组成了南方典型的湿冷“攻击”。

 

不过干燥少雨也为一些城市带来烦恼,比如山东济南。截至11月25日,“天下第一泉”济南趵突泉水位已连续8天处于橙色警戒线以下,创下自2003年泉水复喷以来历史最低水位。据了解,济南今年汛期降雨偏少,秋冬降水量也非常少。2003年9月6日,此前停喷548天的趵突泉再次复涌,至今持续喷涌14年,创下了近40年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的纪录。

 


古代“脑洞大开”的“避寒神器”

 

本周,新一波冷空气又要光临上海。一份来自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报告显示,全国各地购买的“避寒工具”五花八门,比如加湿器、电热毯、羽绒被、取暖器、电火锅、烘干机等。古人“避寒”有何“大开脑洞”的手段?中国气象局进行了一番盘点。

 

在唐代,曾有一名皇室成员的取暖方式相当出奇。这就是唐玄宗的兄弟申王,每到冬天,申王会让一群身型较胖的侍从组成“人阵”,将自己团团包围住,用来避风。

 

历史上的人阵避风可能比上图壮观不少

 

魏晋时期的“避寒工具”还带有危险性,这就是一边喝酒一边服食五石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四个寒冷期之一,魏晋名士们找到了一种驱寒的特殊方法:吃药喝酒,也就是服食五石散。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表示,五石散大概有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首先要就着热酒喝下去,然后走路,名曰“行散”。行走之后,药力发散,全身发烧,接着又会发冷,这时需要少穿衣服,吃生冷的食物,以冷水浇身。如果衣服穿得多,又吃热食,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五食散又叫寒食散。

 

图为白石英和紫石英

 

古人的化学才能不仅体现在配药上,更能将植物化学与建筑学相结合,这便是“椒房”一词的来源。古人认为花椒树结实累累,是子孙繁衍的象征,并有主温暖除恶气之效。汉代就出现了以捣碎的花椒和泥涂墙以取暖的宫殿,名为椒房殿。由于椒房殿是后妃居住的宫殿,后世就以椒房代指后宫。

汉代椒房殿所在的未央宫宫殿群复原图

文字编辑:张奕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