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观察 | 策展人群体呈现年轻化,专业背景多元化特点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7-11-26 18:11
摘要:策展人是沟通艺术家、艺术机构和大众的重要桥梁。

随着艺术展览的日渐兴盛,也让策展人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关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四届“青年策展人计划”历经四个月的方案调整和落地,三场实体展览于11月24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青年策展人现状如何?观众可以从他们所呈现的展览中寻找答案。


大多数获奖者拥有“建筑师”背景

 

相比往届,今年的青策计划参展群体有何变化?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同时也是评委之一的龚彦第一反应是“更年轻了,今年的平均年龄是27岁”。青策计划也吸引了更多海外华人参与,三组获奖策展团队几乎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光源度假村”的两位策展人冯安怡和吕斯乔则居住在香港和纽约。在展览开幕式上,面对中外媒体,三组策展人都分别用流利的英语和汉语介绍了自己的作品,良好的多语言表达能力成了这些90后策展人的“标配”。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获奖者都拥有“建筑学”的背景,“标签”团队的三位成员史纪、冯立星、吴有都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家庭妇女讨论群”团队的莫万莉、邓圆也、林琳则同为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博士生。正如一位获奖的青年策展人所说,策展人是要思考如何“照顾”好每件作品,把它们放到最合适的位置。龚彦认为,策展人必须要有空间能力,这和他们本身的策展理念也相关。比如展览“甜蜜的家”关注女性和家庭空间之间的多义关系,“劳动之茧”、“伦理之茧”等五个空间由五位/组建筑师设计,通过不同的材料意象和结构形式对主题进行诠释。

曾不容&邓菡彬,《正在发生》,2015,综合材料、视频,45平方米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首次策展的“家庭妇女讨论群”团队和许多参展艺术家并不熟悉,她们坦言,特殊的空间设计其实对邀请艺术家有很大吸引力,这也得益于她们的建筑师背景。“我们给艺术家们讲策展概念时画了空间平面图,他们看了后很感兴趣。比如马秋莎的自画像系列之前在画廊空间里展示过,那是个常规的方形房间,画绕墙摆了一圈。但在这里,由于建筑师的参与,空间本身是异形的,再加上镜面材料的使用,这些自画像好像跨越时空,在和自己对话。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空间里产生的阅读意义不同,对艺术家来说也有新鲜感。”

叶甫纳,《直播计划-宅之书》,2015-2016,视频装置、直播录屏,38'15''、53'30''、45'54'',图片提供:马秋莎

 

能吸引到那么多建筑师背景的策展人参与,也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期的城市和建筑规划展览方向有关。2013年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始推出系列建筑展览,汇聚了大量对建筑感兴趣和有建筑背景的年轻人。“过去有关建筑的展览很少,用独特展览形式呈现的视觉艺术展览也很少,有建筑背景的人正好可以把这两件事情融合在一起。”龚彦说。尽管策展人的知识背景越来越多元,但她同时认为,艺术背景是必须的。“策展这个行当已经不再是纯学术圈内的事情。很多人都有策展的意愿和想法,美术馆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有这方面潜能的人可以发挥。”

杨沛铿,《音乐盒 (睡房)》,2016,装置 (鱼缸、铁架、水族用品等),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策展理念密切关注当下社会现实

 

PSA“青策计划2017”获选方案尤其凸显了青年策展人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对当代生存状态的敏锐捕捉,以及对社群运行机制的独特反思。

 

展览“光源度假村”是一处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心理疗愈度假胜地。策展人以度假村创办人的身份邀请13位/组坐标全球的80后华人艺术家,共同为观众打造浸没式的治愈体验,模拟都市人渴望的世外桃源。“有个艺术家朋友告诉我他今天很难过,打开微信看到的是一系列不开心的新闻,这让他感到特别无力。我也有同感,抑郁是一种公众的感觉,也是我们策展的切入点。”策展人冯安怡表示,策划“光源度假村”的展览,是为了展示如何用积极的手法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

 

和往届相比,本届青策计划的展览形式也有了突破。比如“标签”小组把艺术家、策展人、观众三者放在平等关系上讨论,在展厅内,观众可以扫描作品二维码发布评论,并且用现场的打印机像打印购物小票一样把评论打印出来,这在传统的策展里面很少看到。“标签”小组也为这样的计划能够得以实施感到幸运,“也许不会有太多机构允许我们冒险的方案。” “家庭妇女讨论群”小组也认为,青年策展人需要大的平台提供机会,才能展现自己想讨论的有趣议题。

 

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年度展览品牌暨学术品牌,“青策计划”致力于发掘华人青年策展力量,为他们提供实践理想的平台、全面且深度的指导、进入公共视野的途径和良性的成长环境。龚彦透露,其实前两届获奖的青年策展人都非常深度地参与到了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工作中,他们同时也是美术馆的智囊团。“这两年青年策展人群体变化很大, 社会更需要他们,机构更需要他们,他们的施展空间比原来大很多,他们也是把艺术家、机构和大众连接起来的桥梁,在恰如其分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力。”

 

不过,许多参展策展人尚未毕业,对于将来是否要走职业策展人这条道路,他们还有些犹豫。“我更倾向于加入建筑设计团队,身边也有一些策展人朋友会做独立艺术空间,其实大家都在探索,毕竟既要探讨展览预算平衡,又要保障自己的收入。青年策展人计划是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遇。”莫万莉说。

 

展览期间,策展人还将联合艺术家举行多场公教活动,包括艺术家工作坊、策展人导览、跨学科讨论会和田野调查等,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体验和讨论中。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