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李克强见这些人,为何特别反对“差不多就行”?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畅 2017-11-26 09:51
摘要:有时“差不多”就等于是“差很多”的意思,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时说,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青年技能人才肩负不可替代的使命。“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他说,“我们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要不得,以工匠精神支撑企业家精神,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如果说,“匠心”关乎产品的质量,“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的话,那么,“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必然令“匠心”就此止步,最终令质量荡然无存。为何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因为“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与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背道而驰。“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其所流露出来的就是粗枝大叶、马虎浮夸、但求过得去的态度,而凭着这样的态度,怎么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所谓“差不多”就等于是“几乎一样”“接近完美”的意思。其实不然,有时“差不多”就等于是“差很多”的意思,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国工业化进程较短,速度较快,在有序化推进并系统性培育工匠精神、提升质量品牌等方面与其他国家比可能经验不足,但在经历过追求价廉物美而让产品较长时期内处于价值链低端、追求短平快效益而让假冒伪劣和低端产品充斥市场等阶段之后,不少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内涵,开始有意识重拾工匠精神、呼唤“匠心”回归。

 

2016年“科技三会”召开以来,从“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到“悟空号”在轨运行,从“墨子号”首发到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携手遨游太空,从“长征五号”首飞、“海斗号”深潜10767米到“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蝉联冠军等的事实,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技的振兴和中国制造的希望,自然,也更是悟彻了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意义。

 

虽说弘扬工匠精神有着宽泛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摒弃“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做专做优做好,这是弘扬工匠精神、升华“匠心”品质的第一要义。最近读到一篇介绍日本的文章,说日本的一些产品是跟别人学的,然后通过一套手法和机制,反而做得比原创性的产品质量更高、更精致、更有客户价值。原来,他们知道,如果抱着“差不多就行”的态度照搬照抄予以复制,尽管也可以占有一些市场、获得一点经济效益,但一定很有限、很短暂。只有凭“匠心”而做到“你有我优、你优我特”,才能做强市场、做大效益。

 

按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说法,做任何事情,凡专精一艺,必有动人之处,做到极致,大家就会尊敬你。那种尊敬不仅是因为事情做得漂亮,更是因为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那种通神的力量。所谓“通神的力量”,不就是那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像有神助一般被完成了的力量吗?而这种力量,不就是工匠精神的水到渠成吗?

 

“折纸大师”罗伯特·朗从小喜爱折纸,他发现几百年来折纸就是那么几种折法,而且很多复杂的形状根本折不出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折纸的“天花板”。经过反复钻研,他开发出一种折纸软件:如果想折某种形状,但自己又折不出来,那么,只要输入形状的简笔画,该软件就能自动列出所有的折法。其中,最复杂的形状需要折叠100次。美国航空航天局不知如何将一架特大型的望远镜折叠起来,放入航天飞船里,最后由罗伯特帮助完成。“折纸”如此,做其他产品,乃至科技创新,都是一样的道理。

 

匠心和创新,都不可缺少精益求精。这也是做任何一件事成功的前提。只要理想在前、目标远大,就非要付出百般努力,务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差不多就行”的思路,在哪里都是行不通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