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创业公司:滴滴获牌照不见得是好事
分享至:
 (3)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查立 2015-10-17 06:01
摘要:这几天,大家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滴滴快的获得上海市交通委颁发的专车牌照一事,这个消息在我们创投圈里也引起强烈反响。有人总结说,这是对创新创业的极大鼓舞,我却有些自己的看法。

没牌照寸步难行

 

滴滴快的本质上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他们已经是出租行业里的巨无霸,而其背后的投资者阿里和腾讯更是达到行业垄断地位。试想一个垄断型的巨无霸拿到资质,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到底是一种鼓舞?还是打击?

 

对于滴滴快的获得专车牌照的事,创业公司当然都很羡慕,可更多的是无奈,因为这些企业无论发展速度有多快,产品有多创新,就是拿不到牌照。国内各行业牌照、资质限制诸多,拿不到牌照,势必影响到创业企业的业务开展。

 

打个比方,我们起点创业营投资了一家非常具有潜力的环保型企业,这是一家通过生物技术提高油田产量的技术,使用这项技术,油田产量可以在原产量基础上翻一番,而且整个过程都非常环保。就是这样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创始人团队在陕西延安屈居八年,抗战都结束了,他们的项目还没什么进展。

 

为什么呢?因为要参加中石化、中石油的项目投标,你就必须得有入网证(即牌照),没有入网证你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对于一家海归的创业团队来说,虽然他们有非常好的产品,但因为在国内没有任何背景,仍然被种种政策、资质拒之门外。后来我们建议他们尝试海外市场,很快这家企业就顺利拿到美国大订单,目前在阿曼、马来西亚、印尼、委内瑞拉、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市场开拓上也进展非常顺利。这么好的技术,在咱们中国,就是因为没有资质、牌照,在市场上根本推不动。

 

期待更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目前国家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的确是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让我们身在其中的人感到非常欣喜。但是我认为相关部门还应该继续前进,从“把手放宽”前进到“把手放开”,真正地放开管制的手,让市场的手去调节,让创业者自己去折腾。规范市场当然很重要,但现在好多政策法规的制定,感觉总是变来变去,我们局外人是雾中看月。

 

比如滴滴专车刚推出的时候,相关部门经常会查“违法专车司机”的,包括Uber,还有各种拼车软件,都遇到过类似问题。现在突然又给滴滴专车发牌照了。那么滴滴专车有牌照后,Uber、神州专车这些暂时还没取得牌照的,算“黑车”吗?

 

我们的市场上经常出现一些处处要牌照要资质的管理模式。如果已有一个法规,它自始自终都是存在的,所有的市场行为都要遵循这个法规,可以公平、公正地规范市场,企业会愿意遵循。可国内市场经常在面临一个新生事物时,针对这个事物半路出现一个法规,必须有资质、牌照,这就会逼得企业花费巨大精力去处理资质问题,本来应该放在做产品、做市场上的精力,也分散在这些行政事务上了,这对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来说,我认为不够积极。

 

举个例子,今年8月中旬,上海市交通委出台了一份关于本市公共停车场安装电子收费系统的相关事项通知,公布了首批电子收费系统设备合格供应商及产品型号名录,实施电子收费系统规范化改造的公共化停车场名录及首批参与电子收费系统规范化改造的第三方企业名录。本来这个停车市场竞争非常公平,原来谁谈得好就是谁的业务,现在出来了这个首批认证资格,这屏蔽了一大批目前还未拿到资格的企业,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拿我们闵行区一家做汽车后市场业务的创业企业为例,他们没有被录入首批企业名单,虽然目前已经开始在做相关申请,但申请也需要一定的审批周期和流程。在这期间,这家企业不得不暂停部分相关业务,而竞争对手正可利用牌照优势跟停车场签业务,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我最近刚从印度回国,印度虽然在GDP上差我国太远,但从开放程度来说,我认为印度市场比国内市场开放。国内赋予了大型垄断企业非常多的政策红利,反观印度他们没有这些区别对待。

 

现在创新创业很火热,几乎到了人人言必及创业、家家言必及创新的程度,整个氛围非常好。我们更寄希望于创新型创业企业在国内也能得到跟大公司一样的优待,也期待更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欢迎政策制定者、大公司的朋友们都来创业公司感受一下,了解创业者的不易,理解他们的无奈和心酸,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注:本文作者为起点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陈抒怡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