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传承了百年手工技艺,老品牌“鸿翔”还能再创传奇吗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邢蓓琳 2017-10-28 09:56
摘要:在女装领域早已是成衣天下的今天,鸿翔仍坚持手工定制,顾客在陕西路上的门店下单,老师傅当面量体,海防路上加工车间内的师傅再一针一线缝制出来。

海防路上一处老旧小区,从底楼的一间门面房推门进去,可以看到两排老旧的缝纫机,一面墙上蔡元培题写的“国货津梁”清晰可见。这里便是鸿翔的加工车间。鸿翔,创建于1917年,是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时装公司品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上海“女服之王”。在女装领域早已是成衣天下的今天,鸿翔仍坚持手工定制,顾客在陕西路上的门店下单,老师傅当面量体,海防路上加工车间内的师傅再一针一线缝制出来。

 

昨晚,鸿翔在静安时尚之都“800show”秀场举行了品牌成立百年盛典活动。近60套由鸿翔师傅手工打造的服装亮相T台,展示了鸿翔女装的制作工艺和设计理念。当天,鸿翔公司成立了“鸿翔传习所”,其母公司开开集团成立了100万元的“老字号品牌扶持基金”,希望为技艺传承和品牌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创始最早的女装品牌

 

鸿翔的加工车间内,陈健正拿着一块玫瑰色的布料,在日光灯下细细端详:两朵白底红蕊的牡丹花,绣得栩栩如生。“这是客人做旗袍的衣料,最近有点忙,我和她说不要着急,我慢慢给她做,估计要两个月。”

 

 

陈健,穿着蓝白相间的衬衣,腰间系着黑色的短围裙,头发花白。今年59岁的他,是鸿翔的第三代传人,刚刚获得“上海工匠”称号。19岁进入鸿翔,他一天都没有离开过缝纫台,见证了鸿翔近半个世纪的兴衰。

 

“鸿翔”创始于1917年,是我国创始最早的女式时装品牌。当时,上海浦东的金鸿翔、金仪翔兄弟在静安寺路张家花园附近创办的女式西服裁缝店。1917年的上海街头,妇女的服装还是旗袍的天下,穿西式女装的多是外国女人。但是从哈尔滨刚刚学会了西式女装裁剪的金鸿翔一回到上海,便大胆预言西式女装将会占领小姐太太们的衣橱。于是,他在南京路开了上海最早做女式洋服的裁缝店,起名鸿翔公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时装公司。

 

据说,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三姐妹”,与“鸿翔”也有着一段渊源。宋庆龄曾称赞“鸿翔”的女服为“开革新之河,符合妇女要求解放的潮流”。1927年12月3日的《申报》有文章称宋美龄婚纱由沪上知名的鸿翔公司所制,但在天津出版的《大公报》又称制作公司是云裳公司。这两家都是当时有名的女装公司,由此可见,鸿翔在当时女装行业的地位。

 

“鸿翔做女装的技艺在上海滩是最好的。在名流中,女人们都以穿鸿翔服装来体现身价。”细数起鸿翔的百年之路,陈健格外自豪。他告诉记者,始终专注做女装的“鸿翔”,尽管是凭着时装、大衣走向鼎盛,但作为“看家本领”的旗袍制作一直没有丢下。在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鸿翔送展的六件新式旗袍参照西式剪裁的装袖、开肩缝技术,加上中国传统的镶、嵌、包、滚、绣花等工艺,在领头、袖子、下摆、开跨处,反复运用高低长短的变化,惊艳全场,为当时国力孱弱的中国争得丝绸旗袍的“银质奖”殊荣。

 

“鸿翔女装制作技艺”先后被上海市和静安区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鸿翔”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在恒隆大牌店橱窗前“舶样”

 

陈健的工作间,挂着一件淡褐色羊绒大衣,衣袖散开,样式有些别致。这是客人拿来让陈健他们“舶”的样衣,由于客人指定用意大利进口的面料,成品的价格近1万元。

 

鸿翔的女装,属于“高定”,相比百货店的成衣女装,价格较高。过去,都是有些身份的人才在鸿翔做衣服。直到现在,鸿翔还有很多此类固定的老客户。多是有些年纪的女士,她们有着上海人独有的精致与精明。

 

 

有的人会拿着样衣或者杂志上的图样,点店内最好的料子,请师傅裁制,成品都是孤本,穿出去不会撞衫;有的人拉着鸿翔老师傅到恒隆的大牌店门口,指明就要橱窗内的一件大衣,红色换黑色,尺寸再变一变,做出来效果一点不比大牌差,价格从三万变成六千;还有的客人,每年定期来做服装,春夏秋冬四季必跟着时尚而变,由于工作繁忙,会让师傅直接到公司量体裁衣,师傅量好,她拿着行李箱就出门赶飞机。

 

近年,不少人家结婚办喜事,也会来鸿翔定制服装。“经常是女儿陪着妈妈、准婆婆一起来,年长的女士量好了,年轻的女士在长辈的劝说下,也往往会跟着做一套旗袍或者礼服,‘因为鸿翔的衣服可以压箱底’。”

 

鸿翔,真材实料。鸿翔另一位第三代传人吴志强说,定制一件鸿翔女装一般要比其他品牌服装多用20%的布料,因为要保证面料丝缕垂直,镶缝衔接处对接恰当。所有的服装都足工足量,包括真丝裙的里料都是真丝的。做成一件鸿翔女装必须要经过设计、选料、裁剪、定实样、试身、撇样、制作等30多道纯手工制作工艺。不管是大衣、职业女装,还是旗袍、裙装,风格不一定很花哨,但衣服上的一针一线都绝对是师傅手工缝制的,每一件衣服都可以说是经典。

 

鸿翔在中国服装界创下了多个“第一”。立体裁剪法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制衣间看到,陈健将整块面料紧贴在模特儿身上,按体形、曲线,用大头针别出各种款式,然后手起刀落,嚓嚓几下,一次成型,裁出衣样。这就是鸿翔首创的“飞剪刀”立体裁剪法。它比量体裁衣更胜一筹,做成的衣服合身贴体,不吊不裂,曲线流畅,穿着舒适,在行业内有“天衣无缝”的美誉。

 

 

百年老店遇传承难题

 

加工车间外的一间工作室内,现代化的打样机吱吱作响,陈健的徒弟、第四代传人陈斌正使用电脑操作。

 

 

原来需要老师傅手画、手裁的衣样,在电脑上修修改改,十几分钟就可以打印、裁剪出来。去年,鸿翔买了第一台打样机,1万多元。陈斌早就看中了这台机器,提高工作效率,但前几年机器价格要7、8万元,师傅陈健不同意买,去年机器的价格终于降下来了。

 

如今的鸿翔,隶属于开开集团,但早已自负盈亏,所以从上到下用起钱来都特别小心。打样机的墨盒是杂牌的、打样机的操作是自学的,“能用就行。”陈健自嘲说,我们买的都是贴黄牌的东西。(指特价商品)

 

不过,用钱的紧张也制约着鸿翔人才的培养。陈斌,80后小伙,2009年进入鸿翔,当年与他一起进来的小年轻早就跳槽了。“鸿翔招人不难,但难的是人才的留下。在鸿翔做过的人,到了外面都是‘香饽饽’,往往不用考试就能直接聘用,收入也翻跟头。”陈健很无奈,鸿翔体制内的收入难以留人。

 

现在,鸿翔的加工车间内有9个师傅,4个与陈健差不多年纪,都是50岁开外了,还有5位是前几年招聘进来的,陈斌算是年纪小的。“干我们这行得能吃苦。新进来除了打杂,就是练习穿针引线,至少半年,要练到穿针引线一整天,手心都不会出汗,这才能学下一步。再学个三年,才能做出一件像样的衣服。”陈健说,鸿翔的师傅都知道,不能赶活,好东西一定是沉下心、花时间做出来的。师傅想多赚钱,只有多付出时间。规定早上9点上班,但不少师傅7点半送好孩子就来干活,晚上干到8点多,都是常事。

 

陈斌悟性高又用心,师傅的手艺都悉心传授给他。他没有走,一方面是对师傅、对鸿翔有感情,另一方面鸿翔也将他作为重要人才培养,解决他的一些生活难题。这几年,陈健有意让他多参与公司的管理,在不少方面如今他都能挑大梁,增加了他在企业的获得感。

 

昨晚,鸿翔公司成立了“鸿翔传习所”,开开集团成立了100万元的“老字号品牌扶持基金”。这让陈健他们看到了希望,“如果我们可以多培养些工匠,目前的生产规模就可以再扩大,还可以多开一间门店,进一步扩大鸿翔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