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求是”大奖刚刚揭晓,杨振宁弃座椅拄拐杖致辞,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等分获大奖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7-09-16 22:26
摘要:比起得奖者,或许现场最受关注的,是压轴发言的杨振宁院士。当颁奖礼接近尾声,他即将登场时,台上中央,一把椅子已经为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安放完毕。当穿着藏青色外套的杨振宁拄着拐杖,在旁人搀扶下缓步上台时,他却走向了左侧的发言台,放下拐杖,开始说话。

已有23年历史的“求是”科学大奖,今年花落谁家?16日晚,“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举行。

 

然而,比起得奖者,或许现场最受关注的,是压轴发言的杨振宁院士。当颁奖礼接近尾声,他即将登场时,台上中央,一把椅子已经为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安放完毕。当穿着藏青色外套的杨振宁拄着拐杖,在旁人搀扶下缓步上台时,他却走向了左侧的发言台,放下拐杖,开始说话。那把黑色椅子被悄悄搬下。

 

“首先让我祝贺今天得奖的科学家。我从一开始就参加了求是基金会的工作,所以我想讲几个故事,作为补充,”响亮持久的掌声过后,杨振宁开始说,“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994年由著名实业家査济民先生创立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时,他决定要捐助巨资来帮助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最早接触的科学界人才,主要是陈省身教授等。陈教授是我的老师,跟我很熟悉,所以我参加顾问的团体,就是陈先生推荐的。刚开始,我们开会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中国科技的发展。那时候,查老先生跟家族和顾问,都一致认为,第一件事,应该做的,是先给几个对于中国国防事业有巨大贡献的几位,所以第一、二年,主要得奖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提升中国地位有巨大贡献的人。” 

“90年代的时候,查老先生非常忙。看得出来,他是少有的领导人才。我跟一些朋友讲,用什么形容词来描写查先生做事情的办法呢?指挥若定,不动声色就把很多事情处理了。后来,查老先生身体不好了,我见过他几次,依然非常牵挂中国,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杨振宁继续说,“这个奖23年的历程,我觉得反映的就是中国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年轻人,在国际科技领域里,渐渐达到的地位。” 

 

最后,杨振宁这样说,“今天到会场来,会场环境、音响设备等,20多年前的颁奖地点与之相比,可以说完全没法比,这反映出了很大的进步。查老先生看到这一进步,也一定非常高兴。” 

 

据了解,主办方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秉持“雪中送炭”的宗旨,积极坚持和倡导“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核心理念。1994至2017年,共有310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其中“求是终身成就奖”1位,“杰出科学家奖”28位、“杰出青年学者奖”169位、以及 “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112位,涉及13个重大科研项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塔里木盆地沙漠治理、铁基超导等。

 

今年,评奖委员会将2017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授予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教授和哈佛大学及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2017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组建。

 

2017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分别授予北京大学刘毅、林一瀚、杨玉超,清华大学单芃,复旦大学王熠华、包文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赵纯,华中科技大学甘泉,中国医学科学院李平平等十位青年学者。

 


【新闻链接】“求是”英雄榜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陈十一教授

 

“我们洗澡,看着水流大了,就是湍流;坐飞机,有颠簸感觉了,那就是遇到了湍流,“作为流体力学家,陈十一教授在湍流研究上做出了一系列贡献,当晚,他的获奖感言,挺有趣,“我曾经问过前辈,做湍流能不能得诺贝尔奖,他回答不能,因为湍流至今无法确切定义,也就无法定义怎样算解决了湍流的问题……它既是数学家关注的,也是物理学家、工程专家都想攻克的难题。”作为流体力学家,陈十一教授在湍流研究上做出了一系列贡献。 

 

90年代初,他打破了直接数值模拟中雷诺数的世界记录,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湍流界广泛引用;首次精确计算出湍流的标度指数和对流扩散过程的标度指数;提出了湍流中的映射封闭理论,成为燃烧和湍流扩散的重要理论与数值计算基础;提出了自然界中大尺度旋涡形成机理,解释了能量反积蓄;提出了湍流中的约束大涡模拟模型,得到了阻力和分离流的精准计算结果。陈十一教授也是国际格子Boltzmann数值方法的创始人之一,他和其合作者在1992发表的文章奠定了本领域的基础,此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问题中,包括能源与环境工程,传热传质,燃烧与多相流动,地下渗流与电磁场模拟等。陈十一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多尺度混合算法精确计算了有奇异性的流动现象,此项研究在微纳米流体流动、燃料电池、生物流动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谢晓亮教授 

 

“谢晓亮教授的研究,没有改变基因,而是寻找到很好的方法,将基因筛选过的受精卵顺利植入母体,这样的研究非常了不起 ,”谢晓亮教授的颁奖人,求是基金会顾问、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这样评价, “他将物理和化学手段结合,应用于在单基因筛选,纵横理论科学、技术与医学三大方向,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一领域的思路。” 

 

谢晓亮教授作为生物物理化学家,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在相关新兴交叉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他不仅是生物物理化学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近年来也大力推动了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和新兴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谢晓亮团队的工作已使得几百个新生儿成功地避免了他们父母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其课题组目前在研究方向包含理论科学研究领域、技术研究领域、医学研究领域三个领域。

 

“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获得者: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

 

“科学研究就是要不安分,学科与学科间要交叉起来。”基金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作为颁奖人,从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的研究,回望国内科研之路。

 

水稻分子遗传学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组建,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其团队始终瞄准水稻生物学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经过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协同创新,综合运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方法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水稻资源发掘利用、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作物分子育种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引领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踪到赶超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该研究集体还十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率先提出并实践“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理念,切实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水稻育种实践中,开拓性地建立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示范性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