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3年来最欢乐的“六一”儿童节,最好的礼物是犯错后的一句赞许 |教育新观察
分享至:
 (15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3-05-31 11:31
摘要:中国孩子的“正负反馈”之比是1:6,每得到1次表扬要遭受6次批评。

在许多孩子眼中,今年的“六一”,是近3年来最欢乐的一个儿童节。没有居家,不必网课,甚至无须口罩……

不过,节日之际,不少教育和心理专家在对话中泼来“冷水”。针对经历疫情考验后回归新常态的家庭教育,他们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比如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列举脑科学视域中的家庭养育“七宗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则从心理学视角看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刘良华探讨着3岁、9岁、15岁等关键年龄与关键教育。

教授们放出的观点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点——“压力之下,未必有勇夫”。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庞维国教授就发现了一个父母的期望值“怪圈”

怀孕时,期望生个健康的宝宝;

生了健康的宝宝,期望他/她是天才;

发现他们智力一般,又相信天才出于勤奋;

把孩子逼出问题,期望他/她健康正常就好……

说到底,还是回到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K12”阶段,家长甚至包括老师过分强调后天努力的结果,常以“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过激方式刺激孩子。在贺岭峰教授眼中,“七宗罪”之一的“盯时间”,恰恰牺牲了孩子最宝贵的睡眠与户外时间,不仅有害心理也有损大脑,可能构成对一代人犯的错。

挫折乃至失败,究竟谁错了,到底谁之过?显然孩子的错在所难免,也自然比家长更易犯错,而家长往往错误对待孩子的错误。“负反馈”是贺岭峰所指的家庭养育第四宗“罪”:中国孩子的“正负反馈”之比是1:6,也就是说,每得到1次表扬要遭受6次批评。事实上,科学合理的正反馈、负反馈,或者说,积极与消极评价,在团队集体中的比例应当是3:1,在亲子之间的比例更应为5:1。

也因此,几年前畅销的美国人尼尔森所著《正面管教》一书中,建议“外柔内刚,和善而坚定”地对待孩子的“错”。先是和善,对孩子的行为表达理解;随之是坚定,使用自然的后果加以惩戒;最后还是回到和善,让孩子体面地接受失败。在刘良华教授看来,他更愿意将《正面管教》翻译为《积极教育学》。

中国自古有严父慈母、严慈相济之说,这表明严与慈在家长与孩子共成长的过程中,是你中有我、相辅相成的。刘良华分析称,3个重点年龄段的教育各有重点:3岁前后,更多是母亲陪伴的爱的教育;9岁前后,更多是父亲的陪伴的规则教育;15岁前后,更多是朋友的陪伴的意志教育。可见,最后一个年龄段,“家长制”未必行得通,甚至可能犯“七宗罪”的最后一宗,即“伤关系”。贺岭峰直言,青春期不良亲子关系或可决定一辈子亲子关系不佳。

每个年代的人,有每个年代人的痛点,压力之下有各种各样的“逆”。当代儿童和青少年当然比父母比祖辈幸福多了,但出于学业课业等复杂原因,也更易处于某些心理亚健康甚至心理危机潜伏状态,有时还酿成极端事件乃至生命惨剧。其教训在于“逆商”不足,同时激励不够,迈不过这道心坎。在“鸭梨山大”普遍存在的今天,家校共同培养出抗压力、抗逆性,对己对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种群体心理基础和精神力量。

六一节过后一周,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以及紧随其后的中考。又想起一部喜剧和一部小说的名字——《求求你,表扬我》、《一句顶一万句》,也许这正是给孩子最好的过节礼物。可能,在阳光青春路上,对他或她犯错后的一句赞许,远比一万句痛批来得更有价值。

内图来源:新华社
内图说明:各地校园迎“六一”活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