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读书 > 文章详情
传媒江湖:出发还是出走?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涛甫 2015-08-12 06:51
摘要:【传媒观察】今天的中国传媒江湖,风起云涌,很不太平。媒体的未来在哪里?如何提振媒体人的士气?最近,一本写于十年前的不大不小的书——缪尔·G·弗里德曼的《媒体的真相》,又在朋友圈引发一波讨论。重读这本书,可以获得许多有力的启示。

 

《媒体的真相》有一个副标题:致年轻记者。顶着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光环,拥有三十年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经历的弗里德曼写作此书,可谓用心良苦。他将年轻记者作为目标受众,不是为了放低标高,写一本专业扫盲的低营养的书;恰恰相反,弗里德曼站位甚高,他从关切媒体的命运的角度在写一本大书。

 

面对年轻同行,弗里德曼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耳提面命的权威者架势,他真诚、平等地与年轻记者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观察、思考。弗里德曼甚至说:“我所获得的东西大部分来自我的失败,而不是我的成功。我将把我犯过的错误一一指给你。像我熟悉的一位牧师对他的教徒所说的那样:‘教堂不是圣徒的博物馆,它是罪犯的医院。’”正因为作者不装,真实地将自己三十年的经验与思考连筋带肉地公诸于众,这本书与很多新闻教科书、高头讲章不一样,字里行间见心见性,有温度,处处洋溢着灵动的智慧。

 

这些年,中国的媒体江湖很不太平,传统媒体人似乎没什么心思关心、打理其身外的世界了,他们只有拯救自己的份儿了。原因之一,多数人皆认为是新媒体惹的祸。假如没有新媒体这个强大的“侵略者”,大大小小的媒体按照原先的江湖规则,可能会江山安稳、岁月静好地过下去。即便在媒体江湖有点小波澜,但也不至于惊涛拍岸,天崩地裂。新媒体一来,就像大象闯进瓷器店,媒体圈很快就被搅得鸡飞狗跳。本来,媒体记者应该是最有定力的,哪怕世界天翻地覆,媒体记者应成为纷乱世界的准心,替天地立心。但如今,媒体记者自救都来不及,还管得了身外的世界吗?

 

于是,我们看到媒体人一个接一个的转身离开,而且这个名单还在延长。寒冬来袭,中国媒体界哀声遍野,特别是传统媒体,末日感更为严重,士气尤其低落。中国媒体未来在哪里?拿什么拯救中国的媒体人?如何提振媒体人的士气?这些问题,似乎在眼下的中国还找不到有力的答案。

 

弗里德曼《媒体的真相》一书可以给困惑中的我们以有力的启示。虽说,在这本书中,作者是站在美国的媒体环境和立场来观察媒体,向美国的年轻记者发声的,但其中一些观点,对当下中国媒体人,尤其对年轻的媒体人而言,显得特别珍贵: 

 

其一,对新闻价值、新闻事业要有坚挺的信仰。弗里德曼认为,没有其他工作能不断提醒它的从业者,不断对人类的恶善愚蠢和无尽的弱点予以关注。新闻工作者销售的是美好的珍贵的东西,是人性世界中最深刻最巧妙的演绎。新闻是一项用每一篇新的报道证明你自己、更新你自己的事业。媒体人正是依靠对新闻事业、新闻价值九死未悔的信念,才能支撑他们度过一个个生死关口,化解一波又一波的危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媒体人自身信念的坍塌。在当前数字化和全球化世界的喧嚣和混乱中,在事实和观点的混淆中,在信息和娱乐的模糊中,在从启迪到鼓吹的转变中,新闻工作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必不可少。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传送媒介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

 

其二,须有探索事物的复杂性的想象力、精神和勇气。世界复杂并不足畏,因为记者的使命即是要直面世界的复杂性。直面世界的复杂性,需要勇气、想象力和记录的能力。弗里德曼认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把混乱变为秩序的行为,它试图解释生命的喧嚣与冲突。真实的生活一分一秒发生,谁也不比谁多多少。一个记者敢于相信,在无休止的生命活动中,能有选择地察觉到最有意义的东西,然后向社会大众解释它。

 

其三,用自己的方式接近这个世界,不要对新媒体技术过于迷信或恐惧。弗里德曼只相信那些穿着磨损的鞋的人,唯此方可证明一个记者的事业心。最可信的报道是最原始的报道。他指的是用你的眼睛看到的、用你的耳朵听到的、用你的感官获得的东西。在弗里德曼看来,在数字时代,技术本身是利弊参半的东西。一些最好的调查性报道就是依靠复杂的电脑数据进行分析。但是,必须懂得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一把“双刃剑”而已。弗里德曼提醒到:如果技术被不加选择地使用,那它只能是另一个陷阱,另一个对懒惰的诱惑。

 

弗里德曼当年在写作《媒体的真相》这本书的时候,媒体江湖还没今天这么乱,互联网虽然在静悄悄地改写媒体版图,但寒流尚未冰封整个媒体江湖。那时候,敏感的弗里德曼已意识到媒体江河日下。在弗里德曼看来,媒体走下坡路,不能全然归咎于新媒体技术,风险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它伴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每次突破。从媒体自身演化的历史来看,媒体与风险是同在的,不论这风险是来自媒体所置身的世界,还是来自媒介技术,只要媒体人自身过硬,均可以逢凶化吉,甚至能在风险中逆势上行,成就辉煌。如果媒体的事业走向没落,那一定是媒体自身出问题了。

 

媒体行业如何走出走出低谷?补给新生力量一定是需要的。与其他行业一样,新陈代谢是铁律,有新人笑着进,也有旧人哭着出。但媒体行业跟一般的行业不同,对新人设置的门槛不能太低,哪怕在媒体行业陷入萧索的冬季,也不能放低门槛。否则,后果很严重。

 

如今是媒体行业大进大出的时候,这对渴望在传媒业建功立业的年轻传媒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前提是在信念、意志以及能力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毕竟,传媒业不是股市,可以在低位补仓或抄底。传媒业哪怕再萧条,也是有底线要求的。因为,越是在传媒业困难之际,越是需要有卓越的传媒人去守门、护法。

 

传媒业的寒冬,正是考验传媒人本色的时节。选择出发,还是出走?不仅关乎传媒人个人的命运,更是关乎整个传媒业的命运。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秦红。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