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亮相中国歌剧节,年轻人在舞台上传承“两路精神”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23-05-20 19:51
摘要:从一首歌到一个传奇

继经典歌剧《茶花女》后,上海音乐学院入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的另一部作品——民族歌剧《康定情歌》,5月18日、19日在杭州临平大剧院连演两场。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首演于1947年的《康定情歌》已传唱70多年。它曾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曾随着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空播放,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首民歌之一。

这首民歌,最初来源于流传在四川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从小在四川长大,对修建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的故事耳熟能详,也充满敬佩,一直想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最终,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共同打造了民族歌剧《康定情歌》。

“创作之初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讲什么?要表现怎样的精神?”《康定情歌》总导演、艺术总监廖昌永说,这部歌剧最终选择了讲述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修建故事,“它是用‘两路’精神来解答青年在新时代的新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的青年应该继承‘两路’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反复打磨,让歌剧插上翅膀

民族歌剧《康定情歌》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尚镛怀揣少年时的理想来到雪域高原,在高山哨卡与神秘的藏族老人次旺、藏族姑娘嘎玛和身负重伤后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的道班班长洪忠义之间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故事。它反映了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由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人民群众组成的11万筑路大军,于1954年建成总长四千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康定情歌》制作人、上音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尤继一说:“‘两路’精神对于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歌剧《康定情歌》一直在努力调整到最好,目前已经是第七稿。”

指挥家张国勇说,在多次打磨之后,才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发掘音乐内涵中去。“我在排练过程中,明确能感觉出同学们的演奏和演唱都在成长,对音乐有了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有了这些理解,才能让这部歌剧插上翅膀,飞起来。”

《康定情歌》作曲周湘林和丁缨记得,在创作采风阶段,他们都曾被“每一公里就有一个烈士的英灵”这句话深深震撼。“看到当地险峻的地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先辈们为了共和国建设所付出的一切,也决心创作出一部能真正呈现‘两路’精神的作品。”为此,他们走访了大量民间艺人、藏族音乐传承保护数据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等,收集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当地藏族音乐的特点。

入选中国歌剧节后,《康定情歌》剧组成员放弃了五一假期,一直在紧张排练。执行导演曹晓雯要求演员们深入理解先辈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让“天堑变通途”。在反复的排演中,演员们与《康定情歌》的故事真正达到同频共振。

用民族歌剧传递中国声音

廖昌永希望,能用《康定情歌》的排演解答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我们去再现这样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历史,就是为了激励青年一代,在新的百年开启之后,不仅要用优秀的作品去致敬我们的先辈,更要赓续精神血脉,传承革命事业,在和观众共同缅怀这些革命事迹的同时,吹响我们新的百年的号角。”

参演中国歌剧节,经典歌剧《茶花女》和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两个剧组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裴小倩为两个剧组分别授旗,鼓励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舞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接好前人的接力棒,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和文艺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责任和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康定情歌》入选了文旅部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以及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5月19日下午,上音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李敏还为上音师生们在剧场内生动讲述了歌剧《康定情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廖昌永说:“我们将高等艺术教育与文艺文化充分融合,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最终形成了包括《茶花女》和《康定情歌》在内的‘文教双驱’的成功案例。我们将持续为中国原创民族歌剧贡献‘上音方案’,为世界歌剧舞台产出中国声音。”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