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她开了一家环境治理“综合医院”,要将中国工业制造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
分享至:
 (5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雪妍 2023-05-18 16:42
摘要:“好走的路走的人太多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张莉的办公室里,摆着一个弗拉明戈女郎的工艺品,裙裾摇摆,热情奔放。关于这个小物件的故事,她讲过很多次——

2011年,在同济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张莉入选了学校的中意交流项目,前往意大利进修“城市与环境”课程。她和同学周末旅行时,在西班牙的市场上相中了这个工艺品。老板要价15欧元,同学说太贵,老板便掏出一件印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同款工艺品,说:“这个便宜,只要8欧。”

张莉

这件事让张莉深受触动,也成了她回国创业的初心。她想打造一个中国品牌,向大家证明,“Made in China”不是“廉价”的代名词。那时的她想不到,时隔12年,自己创办的伊尔庚集团,在工业环境治理方面真的做到了顶尖,还正向着“将中国工业制造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这个大目标努力。

环境治理需要“综合医院”

2004年,张莉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来到上海的德国哈高工作。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清洁技术方案供应商,专注于地面清洁。“总有客户问,你们帮我搞定了地面,能不能再解决一下其他污染,听到这话,我们只能两手一摊,没办法了。”张莉当时就在思考,污染不是地上长出来的,地面污染严重,气体、粉尘、噪声治理大概率也不到位,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为什么不能一揽子解决?

十多年前,国内大多数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局限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上,连PM2.5这个词都没听过。而在工业领域,污水治理、地面清洁、废气处理也各自为政,张莉提出“工业环境应该系统治理”时,专业人士笑话她是门外汉:“一看你就不是学环境的,根本不懂这里面区别有多大。”

在国外求学期间,张莉到法国参观过米其林轮胎的工厂。踏入园区,她看到的是花园般的厂房、整洁安静的车间,工人们衣领洁白,神色轻松。这与她想象中满地油污、机器轰鸣的场景完全不同。震惊之余,张莉更确信自己当初的想法,污染就是应该系统化治理,“我们要为客户解决从地面到高空,从固体、粉尘、液体到气体、噪音的综合环境污染问题。”

2023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从“水下荒漠”到“水下森林”,走进“洞庭之心”大通湖(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她早早就想好了企业的名字——伊尔庚,这是拉丁语“jokoson”的音译,意为“圣洁的水”,寓意“净化恶劣环境,归还大自然应有的纯净”。回国后,她从同济大学得知,可以申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资助基金,经过层层选拔,在同济大学15%的股权支持下,伊尔庚(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2011年年底,张莉与几个合伙人在杨浦租下一户民宅,三室两厅,开始了创业之路。年三十的晚上,她自己动手粉刷墙壁、收拾地板,一直忙到半夜。2012年伊始,伊尔庚正式开门营业。

那时“工业环境整体服务”在国内还是新概念,创业初期,订单都是张莉一个个上门拜访所得。第一单大生意来自某国产轮胎品牌,他们发现,自己和隔壁米其林轮胎硬件技术相当、工人素质区别也不大,但生产成本和效率却有天壤之别。经过调研,他们认为问题出在环保规划上——工业垃圾处理不及时,导致车间环境变差,影响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就增加了次品率。

经过多番沟通和走访调研,伊尔庚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环保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张莉说:“当时有人觉得,我们怎么水、气、声样样都做,是不是多而不精?那我就说,有时专科医院治不了系统性疾病,还得靠综合医院,我们就是要做环境治理领域的‘综合医院’。”

与中国环保事业同频发展

2013年,伊尔庚成立的第二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紧接着,“水十条”“土十条”等重要文件也相继发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随着大众对环保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张莉接触的企业客户也更注重环保,更多地提出工业环境整体服务的需求。

创业第三年,张莉的伊尔庚代表同济大学拿下团中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成为当时唯一摘得金奖的上海团队。作为国内首家整体先进环境清洁服务供应商,伊尔庚成为国家认定的高新企业,陆续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每年都有专利推出。

每小时产生3万立方米废气的垃圾中转站、5万立方米的酸性土壤、1.6万立方米污水……如今,伊尔庚手握“酸性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方法”“污染土壤蒸汽浸提修复系统”“污水厂原位强化发酵再生碳源处理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服务过很多体量巨大的案例。

近年来,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新华社发

他们还曾多次参与长江大保护工程、生态环境部中央督察项目。前两年,督察组在长江流域某地揪出了数万吨被悄悄掩埋着的污泥,这里距离长江不到50米不到,污染深度将近20米,水系复杂,污染严重。得知消息后,伊尔庚邀请同济大学淤泥处理及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两组专家团奔赴污染现场实地勘察,提出了科学的治理建议,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有效的技术解决了这个“毒瘤”。

张莉说,自己曾经一度认为,只要技术到位,任何环境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所以创业初期,伊尔庚非常重视技术研发,不断产出专利,在国际领域都声誉斐然。现在她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技术远远不够,人们对环保有了正确的认识,技术才能有最大的使用价值。

以河道治理为例,污染看似在河里,但污染源在岸上,岸上的问题不解决,河里的问题永远都治不好。“如果每个人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污染物的排放就会少很多。如果每个人都有好的环保理念,解决环境问题也会快很多。”

有梦想的年轻人就该去上海

作为80后的“创一代”,张莉不断地在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在外企工作7年,升到副总,却辞职去读书;从国外读书回来,有去体制内和外企的好机会,却选择了创业;如今生态环保做出了成绩,她又不断扩大企业版图,布局了高空安全管理、纳米材料等多元化产业。她说:“我走了一条谁都没有想到的路。好走的路走的人太多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在德国哈高工作时,她就最喜欢去一线,如今成了一把手,她还是工厂、农田、工地到处跑。“我经常被鄙视,说你应该在家里喝着茶,找银行行长、投资人聊一聊。我说我们小老板还是要去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够把握市场,市场绝对不是想象出来的。现在在推大调研大走访,对我们来说,天天在调研,天天在走访。”

最近,张莉刚拿到清华大学EMBA的录取通知书,每周末都要去北京上课。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处理公司业务、资金周转、团队建设等各种问题,怎么还有时间去上课?她摆摆手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别人休息你就去学习。上海这座城市机会多,人才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终身学习,不学习是会被淘汰的。”

张莉记得大学时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选修了两门课,张维迎教授的博弈论、曹凤仪教授的经济学,他们讲课时都用上海做了案例。“教授当时说,有梦想的年轻人就应该去上海,我记住了,所以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就来了上海。”

刚到上海时,她形容自己“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背着书包、拖着一个小行李箱去投奔同学,在人家合租房的沙发上睡了一个月,但每天都干劲满满。

现在,张莉的公司里一半以上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的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包括环境工程、材料、化学、自动化、工程管理等等。在张莉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多元,思维独特,为创新注入了新动力。她相信,生态治理的市场会持续蓬勃发展,只要不断深耕,企业就能从上海走向更广大的国际舞台。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