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中国-中亚峰会·深度| 今年首场重大主场外交!这场峰会为何有里程碑意义?
分享至:
 (105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全 2023-05-16 20:06
摘要:峰会的召开,既是各国因应国际和地区形势做出的重要选择,也是中国—中亚关系提质升级的必然结果。

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有着无数值得诉说的故事。而今,这一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将因为一场外交盛会而留下新的时代印记。

18日起,为期2天的中国—中亚峰会将在西安举行。这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作为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峰会的举办有何意义?峰会机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又将为中国—中亚关系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擘画怎样的蓝图?

千年古都,绘就新篇

在亚洲中部,我国新疆以西,有五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共计约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我国山水相连,3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绵延着人类历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如果说,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双方友好往来的历史,那么31年前中国率先承认中亚国家独立并与其建交,则使双方关系驶入新航程。

在双方长期务实合作中,各国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一些家庭燃气灶上跳动的蓝色火苗,气源就来自中亚国家,每年约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1833公里长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中欧班列则满载着粮食、日用品等驶往中亚五国,不仅给沿线人民带来实惠和商机,更在疫情期间扮演全球产业链“大动脉”,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时代“钢铁驼队”。

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高层交往更显频密。202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外长定期会晤机制。2022年初,中国与中亚五国举行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同年6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决定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首届峰会由中方举办。经过前期筹备,峰会终于即将迎来启幕时刻。

有分析认为,峰会选址西安意蕴丰富。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而中亚地区则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国—中亚峰会在此举办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将凸显西安“向西开放”的姿态。

随着峰会临近,各国政要即将开启“相约西安”模式。16日起,哈吉塔乌四国元首将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需要补充的是,土库曼斯坦总统已于今年1月先行访华。

峰会也让中亚多国人士翘首以盼。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沙伊梅尔格诺娃表示,峰会“将构建中亚与中国关系发展的新格局,开启全方位合作的新时期。”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副教授绍阿齐姆·沙扎马诺夫则认为,峰会具有历史性意义,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中亚国家借鉴,期待双方开启合作新篇章。

合作升级,水到渠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指出,峰会的召开,既是各国因应国际和地区形势做出的重要选择,也是中国—中亚关系提质升级的必然结果。

首先,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挑战层出不穷,个别国家鼓噪分裂对抗、脱钩断链。在全球动荡不安甚至出现局部战争的背景下,人类面临“团结还是分裂,合作还是对抗”的关键抉择。中国—中亚峰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坚持走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道路。

“中国致力于同各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正是对中国外交理念的具体实践。”丁晓星说。31年来,中国—中亚国家成为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双方关系已成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其次,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提升至元首会晤级别,也与各方强烈的相互合作需求有关,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对中国而言,中亚国家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无论从中国西部安全、能源安全还是“一带一路”建设角度,中亚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中亚国家而言,其未来发展战略将围绕实现现代化展开,对搭乘中国经济发展顺风车的愿望非常强烈。此外,中亚国家之间关系也出现改善迹象,使它们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同外界打交道。正是源于中国和中亚国家都有强大的合作需求和共同意愿,发挥元首引领作用的峰会机制才应运而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亚研究室主任许涛认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几年中亚国家内部发生许多大事,再加上世界格局变化,特别是以乌克兰危机为代表的重大地缘事件的发生,为地区稳定和发展增添不确定因素。此时此刻,如何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使之适应新形势,成为一大课题。

在许涛看来,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而中亚国家有着良好对华合作基础,是一股稳定的力量,它们遵循东方政治文化传统,构成中国战略伙伴的集群——中国与中亚五国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

此外,从中国外交态势来看,今年春季中国已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国家开展了高层外交互动,掀起一轮又一轮高潮,标注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新高度。而今同中亚国家集中开展元首外交,将使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得到进一步深化。

两位分析人士都指出,此次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向外界发出明确信号: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地区形势下,面对传统非传统威胁和挑战,中国和中亚国家将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二是将中国—中亚国家关系与合作推向新高度。如果说过去30年是中国—中亚国家关系从无到有、打基础和促发展的时期,那么未来可能步入一个全面深化合作的新阶段。双方将致力于打造关系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三是合作机制升级,通过元首外交引领,为双方合作提供最高级别、更有力的制度化保障,提升合作效率和层次。

聚焦合作,注重引领

两位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峰会的看点集中在几方面。

一是习主席重要讲话将释放何种信号。分析认为,中方强调的内容可能与峰会几大主题相契合。

这些主题包括: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构建,使一些安全和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合作中;坚持战略互信和相互尊重,支持彼此核心利益;为中国—中亚关系长远发展提供规划和指引,等等。

二是如何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涉及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

经济方面,中国是中亚五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到7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近150亿美元。各国元首有望在峰会期间提出新的合作倡议,打造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今年还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亚是“一带一路”发轫地和西出首站。今年,中国将与地区国家以中吉乌铁路、中国-中亚D线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为牵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实走深。预计与会方将聚焦“五通”,为对接合作注入更多动力。

安全方面,中国和中亚国家依托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亚信等多边平台开展合作。但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有待各方继续深化合作。而阿富汗问题、欧亚形势等地区热点也牵动人心,预计各方将协调立场,发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共同呼声。

文化方面,夯实社会民意基础仍有潜力可挖。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的中亚鲁班工坊建设,预计将继续推进。中方还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推进签署互免签证协议,为两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搭建更加便捷的桥梁。

此外,在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的首次峰会期间,预计各方还将确立平台的工作方向,推出机制运行的指导原则,并在这一框架下形成一些专门的合作委员会,以落实元首达成的共识。

前景广阔,挑战并存

展望中国—中亚合作前景,丁晓星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可以说是很大的。”丁晓星说,尽管国际形势动荡,但第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谋发展、促稳定的理念相似;第二,中亚国家追求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中国在减贫等方面的治理经验;第三,中亚地区面临缺乏出海口的天然劣势,但在建立联通之后,能发挥巨大潜力。

这些都为中国—中亚合作提供了广阔合作空间。丁晓星特别指出,在人工智能、荒漠化治理、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可能出现新的合作增长点。

“至于挑战,由于中亚国家愿意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因此这一地区难免产生竞争。”丁晓星说,“正常的竞争,中国并不惧怕,也充满自信。但的确存在一些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和中亚走得过近,会挑拨离间、制造杂音,这是需要关注的。”

有分析指出,中国—中亚合作机制起步虽然较晚,但是注重务实,深受中亚各国的支持和欢迎。它不针对第三方,也无意同其他机制竞争。许涛认为,尽管地缘竞争和博弈加剧,但中国对于同中亚国家的合作是自信的。因为中国不是以冷战的陈旧心态看待区域竞争,而是一如既往奉行安邻、睦邻、友邻、富邻政策,这是中国的处世哲学。而中亚国家经过同中国30多年的磨合,也认识到中国人不讲附加条件,追求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相信中国和中亚国家将乘着峰会的东风,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