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卖崽青蛙”怎么管?
分享至:
 (13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23-05-15 20:58
摘要:保护日常生活鲜活多元的形态,珍视市井百态的“烟火美学”,也是一种城市治理的水平和智慧

最近,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出现了“卖崽青蛙”的身影——商贩身穿青蛙服,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手里提着一群“小青蛙”出售。这种“蠢萌”造型引来市民驻足围观,一些小朋友还和他们展开有趣的互动。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卖崽青蛙”很快成为“网红”级别的街头景观。

在热闹之余,这种新业态职业也对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带来考验。围绕“卖崽青蛙”是否扰民、应否监管、应否取缔等问题,网络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尽管造型“萌蠢”、可爱有趣,但“卖崽青蛙”本质上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经营行为,是商贩通过销售小青蛙玩具来赚取利润。因此,国家和地方管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的有关法规政策,同样适用于“卖崽青蛙”。其中,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商品价格和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市场竞争的正当性、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都应该成为监管规范的重点。特别是“卖崽青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少年儿童,其产品质量事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监管部门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卖崽青蛙”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类似于流动摊贩或者沿街叫卖的流动商贩。《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因此,除了产品质量、价格、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应该纳入监管规范之外,“卖崽青蛙”的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经营业态等方面,也应该符合经营所在地的相关规定。

当然,“卖崽青蛙”的一些特点也考验着监管规范的能力和水平,期待更有温度的柔性执法。像“卖崽青蛙”这类流动商贩从业者一般都是低收入群体,有些还是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着现实的就业和生计困难。对于他们在市场经营中出现的一些轻微违规行为,处以大额罚款、严厉处罚甚至一刀切取缔都失于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温度,也不符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原则。只要违法行为不存在严重的主观故意、恶劣情节和严重危害后果,可以考虑免于处罚,代之以教育、约谈警告、限期整改,以及更加细致的指导帮助,帮助他们把市场经营行为纳入正轨,符合法规政策的规范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卖崽青蛙”在网络上人气颇高,受到不少网民追捧。《每日经济新闻》就“你认为卖崽蛙对行人、对环境有干扰吗”开展网络投票,共吸引了13.7万人次参与,其中超过77%(10.6万人次)表示“没有”,超过15%(2.1万人次)表示“暂时没看到过”,肯定地选择“有”的投票者只有6%左右(8607人次)。尽管这种网络投票的样本质量、权威性和代表性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它折射出的一些深意,仍然值得城市治理者认真对待、深入思考。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古已有之,他们既具备一定的商业功能,在城市文化中也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大中型超市商场、小型固定门店、固定摊贩和流动商贩等共同构成城市的商业服务体系,不同的市场主体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客户,彼此之间很难简单取代。如果一刀切取缔某一种经营模式,社会和市场就可能缺少某种应有的商业功能。此外,在城市文化的视野里,流动商贩常常代表一抹温暖的色调。他们沿街叫卖的吆喝声、各有千秋的秘技绝活、与居民之间的日常互动,都具有鲜活的、充满烟火味的市井情趣。造型“蠢萌”、可爱有趣的“卖崽青蛙”成为街头一景,不但对少年儿童具有吸引力,不少成年市民也为他们驻足。欣赏他们“蠢萌”的表演,从他们手里购买小青蛙玩具,或者与他们深入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这些体验都具有一种独特的生活美感。保护日常生活鲜活多元的形态,珍视市井百态的“烟火美学”,也是一种城市治理的水平和智慧。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