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1949亲历上海解放:“木城”内外
分享至:
 (1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长鼎 2023-05-26 10:59
摘要:木城,这是上海解放前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949年的那一个下午,爸爸借了一辆黄鱼车,装着家中仅有的一只木箱、几条被褥、衣服和锅碗瓢盆,拖着一家,逃难似地走了一里来路,到了“木城”口——沪宁铁路与中山北路的交叉路口。

哨卡的士兵荷枪实弹地把住入口,盘查着要入木城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爸爸取出户籍证,经过一通盘查后,才得以通行。爸爸拉着车,我们跟随着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姨妈家,挤进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子。自进入木城,爸爸的情绪似乎平静了许多,他不再急躁发火了。他觉得在木城里安全了,在他的眼里,木城内外,完全是两个世界、两种保障、两种后果了。

作者童年照

到上海以后,我们最初住在大通路十三层楼,不多久,就移居周家桥。后来我们靠卖报,挣了几个钱,就在中山北路交通路口盖了一间房,大约有个三十来平方米。因为是两家共同凑钱盖的,所以从当中隔开,一家一半。房子全用竹料:竹的支架、主梁,竹片的墙、竹门。竹墙用泥和石灰,门则是用报纸糊住,以防透风。当时的中山北路,坑坑洼洼,没有一块好的路面。行人难于举步,车辆难于通行。雨天,是泥泞的世界;晴天,是遮天蔽日的尘埃;黑夜,又是漆黑一片。从中山北路向东拐个弯就是交通路。路的两边,各有一块大的坟地。白天,走到那里,都觉得毛骨悚然,一到晚上,更阴森可怕。然而,这却是我们每天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晚上回来,在这约莫一千多米的路上,我和弟弟总是紧紧挨着爸爸,依偎着一步不落。眼前,什么都看不见——我们也最怕看见什么。黑暗中,跟着爸爸高一脚低一脚地迈着步子。我们最怕有月色的夜晚。那光,特别是没有满月的光,稀稀的、淡淡地洒到这地面上,洒到这一块块坟场大大小小的坟头上,那坟头上的祭旗,时隐时现,似有似无,这真是恐怖的地狱世界啊。总算,现在我们进“木城”了,安全了。

木城,这是上海解放前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难忘的印记。

上海解放前的那些日子,我们这些孩子还不知道解放的号角已经越过长江,由北而南、由远及近地响起了。我们不卖报时,就和几个好朋友,提着竹篮,越过沪宁铁路去挖野菜。我们走过的那一带,都是茅草盖起的房,土坯累起的窝,树干搭起的棚,一片连着一片,没有正经的路、没有直通的道,就像一座迷宫,七弯八拐的,从家走到铁路边,二百来米,也得转十来个弯,走十来条道。这是地地道道的棚户区、贫民窟。住在这里的,绝大多数是到上海寻找活路的农民,穷困潦倒、生活无从着落的流民。这个紧挨铁路旁,没人管,也没地痞霸占的地方,成为他们栖身之所。

一天早晨,我们提着竹篮,走到铁路旁,看见三五个人一队的兵,荷着枪,吆喝着、驱赶着铁路边四十米见方内的棚户。不由分说,装甲车就逼过来,将那些大大小小的家、那些避雨遮日的户,统统碾压在铁轮下。一片哭声,一片狼藉。我们几个孩子,看得呆了,不知为了什么。当我们第二天早晨来到这里的时候,已堆了十几个木堆。几辆挖坑的车忙碌着、轰鸣着。士兵、民工也扛着木柱,往挖好的坑里竖,然后填土、夯实。我们不知他们在做什么。就从那一天起,我们就不被准许再越过铁路一步。

没过几天,沿着沪宁路两侧,就有了木柱的墙了。从西向东延伸,与中山北路交通路口的碉堡相接后,继续向东,直到沪宁路、沪杭路分道的地方,然后转向沪杭铁路。那是一道真正的木柱墙,每根一样粗细,两米高矮,一样缠着铁丝“腰带”,整齐地排着。而间隔一定距离的碉堡,又像一列兵。木墙附近的人们,叫它“木城”。

这“木城”究竟干什么用的,说法不一、猜测也不一。有的说是护铁路的,有的说是阻止战时难民拥往市区的。

一天,我们那一带来了几个人,一片一片地召集百姓开会。说:“上海的战事是迟早的事。凡有户籍的,统统搬进木城内,找亲投友。木城是个界,界内界外不一样,从今天开始,木城就实行戒严,凭户籍证出入。现在不搬进去的,到时一个不能进……”如此等等。爸爸和几个邻居商量,也设法搬进去。今天,当我为写这段文字而问起老爸时,他尚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解放上海 资料图

自搬入木城后,爸爸就忙着“备战”,他亲自动手,在厚实的木床下面,按床大小挖去一尺来深的土,铺垫上干草,又加上破旧的棉絮。算是完成了“备战”前的准备了。5月,上海解放前的那几天里,我们一家全都在地铺里过夜。床上则堆了好多用不着的东西和衣物,爸爸说:一旦碰上炮弹,或者房子毁了,床和床上的东西都能挡一挡。

解放上海的战斗打响了。我们在地铺里,听着远处的枪声、炮声、轰鸣声,还时时有炮弹从头上呼啸而过,在一个什么地方“咣当”落地了。大人们几夜不能入眠,我和姐姐、弟弟困得很的时候,也能睡一会,又常常被爆炸声惊醒。那是几个难眠之夜,是几个等待解放之夜!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严格遵守城市政策,不住民房,露宿街头。 (资料照片)

床底下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爸爸第一件想做的事是回到木城外的家看看。他关切着那房子,关切着战火中的自己的家,关切着那里的一切。妈妈不同意,劝着说:“仗刚打完,外面不知是个什么样子,急着去干什么?”推迟几日后,爸爸等得不耐烦了,终于拉着我走了。

路上人不多,店面也没有开,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木城和碉堡都立在那里,成为上海解放的见证。

家,没有毁于战火,好好的,爸爸摸摸这,敲敲那,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不几天,我们一家,又跟着爸爸拉着的黄鱼车,回到自己的家,回到一个彻底和平的家里。

作者1938年出生,1960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图中倒数第二排右一。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