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深度 | 中国外长“旋风式”访欧为何备受关注?
分享至:
 (104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安峥 2023-05-09 21:20
摘要:中欧关系开始止跌回稳,如何行稳致远,至关重要。

法国总统、欧委会主席和德国外长上月“接力”访华余温仍在,中国外长又踏上欧洲之旅。应德国、法国和挪威外长的邀请,秦刚于5月8日至12日对三国进行访问。

这是秦刚出任中国外长以来首次访欧。他在外交部官宣消息当天出发,“旋风式”行动引发关注。

分析认为,此访延续近几个月来中欧高层密切交往的势头,既是一次回访,也是对此前双方领导人会晤的工作落实。世界变局之下,中方希望通过双方的深入交流,帮助欧方形成客观全面的对华认知,共同找到适应新形势的互动和相处模式。

各有侧重

自去年底以来,从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西班牙首相,到欧理会主席、欧委会主席,欧洲政要掀起的“访华潮”至今未歇,中欧高层互动的频密程度为近3年来罕见。

延续热络的交往势头,中国外交部8日介绍中国外长的出访安排,并表达中方期待。

德国是秦刚此访的首站。访问期间,中方将同德方加强对话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法国是第二站。访问期间,秦刚将同法方就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各项共识、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深入交换意见。秦刚还将同法国外长举行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牵头人磋商,以筹备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为契机,就下阶段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对表。

挪威是最后一站,中挪明年将迎来建交70周年。中方期待通过此访,加强双方交往,巩固互信,推进合作,推动中挪关系在新时期稳步迈上新台阶。

舆论和分析人士指出,秦刚此访承接此前多位欧洲政要的来访,目的地的选择重点明确,各有侧重,凸显回访、落实领导人共识、为下阶段合作预热铺垫等方面考量。

德国和法国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过去几十年来,中德关系、中法关系对中欧关系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和挪威近年来在经贸、海洋、绿色等领域合作亮点纷呈,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联合国多边事务中协作密切,双边关系展现出充分的活力与潜力。

“这表明中国对欧外交全方位、多层级的立体格局,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指出,既包括对欧盟的多边层面,也包括对各成员国的双边层面,还兼顾中东欧和西欧、南欧和北欧等不同地区间的覆盖和平衡。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访问德、法主要有落实和交流两重目标;访问挪威主要基于势头和代表性两方面考虑。

先看德法,秦刚此访旨在进一步落实中国和两国领导人此前会晤时定下的双边关系发展的具体工作,包括对话机制、交流合作的重启等,外长会谈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与此同时,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中国和德法两国间一直保持外交机构例行交流、高频率磋商的传统,其中也包括对当前热点问题展开沟通,比如合作解决乌克兰危机等。

再看挪威,崔洪建认为,此访或有两方面考虑。一来,中挪关系在此前经历波折后,近些年来一直较为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挪方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都有较好的把握。二来,挪威是北欧的代表国家,北欧作为一个区域也是中国对欧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挪保持高层级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激活两国以及中国与北欧国家的双边关系。

共识增多

中国外长出发之际,有法德媒体将目光投向延宕已久的乌克兰危机,认为这一热点问题将在访问议题中分外显眼。

眼下,外界普遍认为,乌克兰危机升级风险加剧。据称乌克兰正在酝酿一轮新的反击。中国在斡旋乌克兰危机方面的角色受到欧洲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

上月,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在访华期间表示,欧方赞赏中方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所做努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劝和促谈的办法。

不过,就在日前,有英媒称,欧盟首次提议对一些从事涉俄业务的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此举可能会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

一边希望加强合作,一边又传出制裁风声,怎么理解欧盟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较为矛盾的信号?

“上述两点并不矛盾。”崔洪建指出,它是欧洲对华“平衡”策略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体现。近段时间以来,欧洲内部一直在讨论怎样和中国打交道,其中一种观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平衡策略,即在可以合作的领域合作、在需要竞争甚至对抗的领域强硬。

围绕乌克兰危机问题,“中欧处在共识增多的状态,双方的互动整体上朝向较为积极的方向发展。”崔洪建说,但同时,欧洲也越来越多地用现实主义观点来看待双方的关系。这次的“制裁”提议,既有与美国配合的意图,也有显示欧盟作为一个实体有能力通过制裁等手段来对大国关系施加影响的考量。

冯仲平指出,对欧洲,特别是中东欧而言,乌克兰危机仍是压倒性的话题。他们希望早日结束冲突,不想在战事持续的情况下一直付出沉重代价;与此同时,他们不希望其他国家支持俄罗斯、绕开欧洲方面的制裁。这次事件就基于上述背景。但是,在乌克兰危机相关问题上,一些欧洲政客需要秉持与中国相互尊重的态度、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能一边指望中国合作,一边发表罔顾事实的言论,实施非法制裁。这对中欧关系不利。

相处之道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发展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

较为微妙的是,秦刚到访之际,以及此前较长一段时间,欧洲政界正围绕对华政策、对华关系展开辩论,准备更新和调整出台于2019年的“中欧战略展望”文件。

据悉,欧盟计划于5月12日举行的非正式外长会,以及定于下月举行的峰会都把这份立场文件的审议作为主要议程。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形势加速演变、欧盟政策面临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外长访欧、中欧加强对话别具意义,也向外界释放信号。

“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环节。目前,中欧关系开始止跌回稳,如何行稳致远,至关重要。”冯仲平指出,眼下,欧洲对中国的需求在增加。一是经济需求,比如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问题。欧洲目前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高通胀引起物价上涨、民众不满。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情况下,“反脱钩”的呼声渐起。二是欧洲希望中国在促谈止战方面发挥作用,很多人提出中欧就此开展合作。这些都是中欧关系的机遇。

但同时,“欧洲内部围绕对华政策七嘴八舌,仍有不同看法,中国发展对欧关系仍面临较大挑战。”冯仲平说,包括一些欧洲人士强调中欧围绕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差异、强调体制性对手,以及受到美国因素的较大影响等。对此,中欧双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谈及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欧关系发展,崔洪建提到“变化、平衡、塑造”三个关注点。

首先,世界变局之下,中欧关系正处于“变化”之中。

态势上,自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按下“加速键”,此前一些已确定但又遇到障碍、遭搁置的合作和项目正在重启。接下来,中欧在各领域频繁交往将会是一种常态。

内容上,中欧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扩大,需要讨论沟通的内容越来越多,包括合作应对乌克兰危机等问题。

认知上,欧盟之所以寻求调整政策,源于它认为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但中方认为,欧盟应该对中国的变化有客观、全面、积极的认识。

其次,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平衡”,既有政经之间的平衡,也有所谓“合作”“竞争”之间的平衡,还有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的平衡。

再次,欧盟的“平衡”策略下,中欧关系能否达到中方希望看到的稳定,就目前看,崔洪建认为,两者之间仍有距离。也正因如此,需要双方开展更多、更密切的交流对话。

“近来,无论是马克龙还是欧盟一些负责人的积极表态,也都有为即将到来的对华政策调整做准备,或者说塑造方向的考虑。”崔洪建说,中方希望通过双方的深入交流,帮助欧洲方面摆脱主观、片面的认识,并为今后中欧之间的相处和互动找到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模式。这也体现了秦刚此访的意义所在。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