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半程考 | 杨浦:双创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老牌工业基地奔向创新之城
分享至:
 (12)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7-07-31 06:30
摘要:老上海人口中的大杨浦,无论从产业布局还是城区面貌,如今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城市更新。

 

5月20日,当全世界的情人都在庆祝“520”(我爱你)这个日子的时候,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迎来了一群全球经济界的大腕。五月的微风让人沉醉,而新杨浦的变化更令人惊叹,在首届上海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现场,他们忍不住集体发声,对杨浦来了一次表白。

 

老上海人口中的大杨浦,无论从产业布局还是城区面貌,如今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城市更新。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创新之城的小心愿


 

今年3月2日,拥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张鸿声因在杨浦连续创业满四年,成为获得上海双创区开出的首张“绿卡” 申请认证函的外籍人才,今后将定居杨浦,一边创业,一边安心做科研。

 

今年3月,杨浦区政府将企事业单位专场招聘会开到了清华、北大、人大等10所高校,收到报名的学生人数就有600多名。他们说,希望毕业后来这个地方发展……

 

创新之城是由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个人组成的,杨浦看到了人的价值。今年上半年,杨浦抱着求贤若渴的小心愿走南闯北,呼唤全球各地的创新创业者踏上这只“双创航船”。

 

上海双创区开出首张“绿卡”申请认证函。 黄尖尖 摄

 

继去年成为首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后,2017年对于杨浦来说是释放创新动能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杨浦区级财政收入完成74.26亿元,同比增长5.04%,增幅中心城区第二。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6%、16.8%。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首次发布“税立方”服务品牌,中谷海运、哔哩哔哩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进驻,在全区新引进的3473户企业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7户。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来杨浦调研,认为杨浦双创示范基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创智天地。 黄尖尖 摄

 

这里是上海创新创业的最前沿地带。位于湾谷科技园A7号楼,一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类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目前正在建设当中,这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孵化平台,由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出资建设,注册资金达到2000万元。体量如此巨大的精准孵化平台,在上海属少见。今年6月,伴随着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出炉,区域内的复旦大学名列其中,区校两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未来将进一步对接联动。

 

大学路创业街区。 黄尖尖 摄

 

知识和技术溢出校园,进入园区,也融入社区。江浦大学生社区孵化园最近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一个100平方米的会议室经过改装,变成让创业者交流的咖啡吧,桌椅在花香和木栅中交错摆放,创客们热情洋溢地聊项目、聊梦想,热火朝天。 “我们比不上民营的孵化园区那么时尚,但我们更接地气。”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倪青说。今年,杨浦区12个街镇纷纷拿出当地最好的资源,建成“一街镇,一品牌”的创新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的每一杯咖啡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创业机遇。

 


老城区转型的步伐


 

几天前在来沪的高铁上,北大2015级硕士生徐致远和上海的朋友们聊起杨浦。在他的印象中,杨浦是“大学旁边立着一座座工厂”的地方。这里是新旧交错之地,一面是高校和科创园区林立,一面是棚户与违章搭建丛生;沿着淞沪路集聚了大批的科创企业,这里也有上海中心城区里最多的二级以下旧里。

 

今年5月,唐家塔完成拆违2万平方米,家住双阳二村的居民将告别30年与邻居厨卫合用的日子。昨天晚上,蒋家浜旧改征收首日达到生效签约率,3234户居民圆14年旧改梦。今年上半年,杨浦共完成征收1991户,收尾6个基地,拆除违法建筑12.7万平方米。杨浦在老城区转型的路途上步伐坚定而平稳。

 

唐家塔拆违。 黄尖尖 摄

 

蒋家浜旧改。 黄尖尖 摄

 

百姓旧改圆梦,邻里生活也要有获得感。由社会组织运营、百姓自下而上参与自治的社区睦邻中心,从2012年开出第一家至今已建成54家,成为杨浦百姓“家门口的会所”。“十三五”期间,杨浦的睦邻中心将达到60家,全区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家,覆盖“十五分钟生活圈”。

 

控江路睦邻中心。 黄尖尖 摄

 

在旧改和睦邻中心的建设中,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浦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多元社会治理、满足居民多元诉求,目前共有700多家社会组织活跃于杨浦基层,其中不少是在孵化器中土生土长的社会组织。杨浦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解决了社会治理难题,又反哺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背靠历史,面向未来


 

上海船厂。 黄尖尖 摄

 

今年7月初,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岸线公共空间率先实现全面贯通,而在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中,杨浦滨江最大的亮点就是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再生。在首届上海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上,麦肯锡全球资深合伙人Jonathan Woetzel建议,杨浦滨江要“整体规划面向未来,积极拥抱后工业时代”。

 

杨浦滨江水厂栈桥。 毛信慧 摄

 

今天杨浦滨江的开发贯通,正是杨浦全区转型升级的缩影,提出了同一个深刻的疑问:杨浦该如何背靠历史,面向未来?在上周召开的杨浦区委全会上,区委书记李跃旗表示,杨浦一路走来,找到了转型升级的路径,也沉淀了创新发展的信心。

 

将1920年的东华纱厂改造成创业园区的长阳创谷,从上世纪60年代老厂房、老小区走出来的凤城巷创业街区——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在这里可以成为创新的优势。同济大学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四平街道,走进政通路,用“微更新”的方式帮助居民实现城区空间环境的大大改善——知识可以与本土社区深度融合。让每一个生活在杨浦的居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创新创业带来的福利,因为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园区里的创业者、大学里的学生们关心的事情。

 

李跃旗表示,今天杨浦要站好位,从上海层面来讲,要加快推进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从全国层面来讲,要紧紧围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步走”建设目标和国家创新型城区建设要求,勇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头;从全球层面来讲,既要瞄准全球科技创新领先区域,又要服务“一带一路”,在新型全球化大背景中谋划推动杨浦发展。

 

 

同样作为创新之城,杨浦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这些起步较早、从全新的城区中成长出来的区域不同,杨浦不是一张白纸,依靠开发区的思路绘制不出杨浦未来的蓝图。今天,面对尚存的117万平方米二级旧里旧改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重任,面对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与建设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定位还不完全匹配的现实,杨浦如今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与更新。未来,杨浦要实现飞跃,必须要走出一条老工业城区转型知识创新区的截然不同的路。

 


本文图片:黄尖尖、毛信慧 摄影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