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华为离职江湖⑨丨爱折腾的水瓶男:从华为海外调回国却又离开,成了投资人比在华为还忙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飞君 2017-07-28 06:31
摘要:有人问我后悔离开华为吗,我说从来没有。因为我回头看,发现一路走来是一串珍珠。

 

7月11日,是“前华为人”冯建林当投资人满三年的时间。整整三年中,他的生活一直处于“7-11”模式,当然“获得”也很明显——不到半年时间,他已“升级”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冯建林在华为待了7年多。在华为时,从华为海外费尽周折跨一级部门调回国内并如愿进入华为新成立的创新中心,成为创新中心的创始团队成员,后又离职连续创业——2012年,他就成为较早玩微信和公众号的那拨人;一年多之后,当身边的人开始陆续向他咨询公众号的诸多操作问题时,他已开始玩起了当时时兴的O2O运营。

 

水瓶座冯建林

 

如今的冯建林是个马不停蹄的投资人,一年到头全国各地飞,却还一直保留着2013年在深圳做少儿亲子阅读创业的绘本馆,“停止营业后就一直空着”,只因绘本馆和女儿有关。

 

怎么看,这个理工男都有文艺男青年的特质,从他概括自己的那句话中也能感受到:“跟很多人不同,我的人生就是一条单行线,一路走来,似乎总是没有太多选择,也少了诸多犹豫,但最终每一次都是听从内心的直觉去走向新的方向和征程。”

 

人在华为

 

“回头来看,我一直在往华为主流产品线的外围走,比如从无线部门到业务与软件,再到战略与Marketing的创新中心,身边的很多同事和朋友都不理解,担心如此走下去的“前途”,但他们看到的前途和我心里的所想完全不一样。”

 

2005年,冯建林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前直接投简历到华为市场部,当时同学都很惊诧:你平时这么腼腆,这么不善言辞,还投市场部?但他自己却早在一年前就想好了。

 

研究生二年级时,冯建林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当时在一家著名的台湾芯片应用企业实习工作,业务内容是给国内已经很知名的一家电子产品企业BBK做技术解决方案。“当时BBK的DVD产品家喻户晓,此前一直以为这家企业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但深入进去才发现很多核心技术却在国外和台湾企业手里,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写完毕业论文,就再没想过去做研发的方向。”

 

进入华为,在国内实习了半年不到,之后冯建林被外派到“独联体”片区。第一站到了莫斯科,但只待了40多天,“6月底7月初,正是当地的黄金旅游季,趁着业务还未进入角色,我到处“旅游”了一圈,之后便被选派去乌克兰开拓战略市场。”

 

冯建林在乌克兰

冯建林和同事在乌克兰

 

在乌克兰一待就是四年,所在的这个“尖刀排”,算是小有成就。“搬迁了诺基亚超一半的基站设备,瓜分了爱立信的核心网份额,从而在乌克兰市场实现了公司无线产品0到1的突破。”

 

和华为国内同事的生活相比,冯建林觉得华为海外还是蛮适合年轻人的,“很自由,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想干肯干愿意干,机会很多”。而他自己是一个喜欢动起来的人,一有空就会背着包去徒步,走大街小巷,吃各种美食、品各种美酒。等到四年之后他申请调回国,内心深处已经是对面向消费场景的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这样的调动并不容易,领导不愿放人,还要经过公司一级部门总裁审批。很多人都觉得调动的希望渺茫,但他最终用两个月的“巧妙周旋”实现了愿望,如愿加入了华为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当时设在华为总部基地以外的深圳南山科技园,是当时公司员工办公区域唯一可以随意上外网的地方,很自由。那时候就开始钻研物联网、app应用以及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AR等创新开发项目。然而,因为创新中心面向全球,回到国内的冯建林依旧需要频繁的国外出差。每次至少一个月,两三个月也很常见。“半年时间内,接连3次去阿联酋”。大概两年多之后,创新中心在华为的整个业务重心中始终得不到淋漓尽致的施展,种种制约的流程与障碍。冯建林渐生去意。在一次需要出差菲律宾的前夕,冯建林决定离开华为。

 

离开后,在一个自己还算熟悉,看似朝阳却又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光伏行业经营了一年多,主要负责欧洲的市场开拓。后来因为女儿快出生了,而这家公司又需要异地办公,才又不得已从公司辞职。

 

连续创业

 

欧洲的经济活跃度和国内不能比,国内像一锅滚烫的开水,离开一两个月就有太多新的变化,但欧洲很少。当你处在一个变化很小的维度,你会觉得不适应,你会想投入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去。”

 

从光伏公司离职后,冯建林深刻感觉到国内经济的活跃度。“当时微信已经出来了,我就喜欢下载了来琢磨,很快做了一个公众号,取名‘果叔’。”名字很偶然,源于当时冯建林的爸妈在陕西老家经营着的一片苹果园,于是他便带着对新模式的无尽好奇,扎进了刚刚起步的“O2O”领域。当时纯粹是为了研究公众号产品本身才去做的平台。

 

大概一年多之后,身边很多人开始咨询和捉摸公众号平台如何玩的时候。冯建林已经开始发现纯线上平台的弊端,于是迅速打造了线上到线下的实体店平台。“生意之外还带了些许情怀,于是也打造交流的场景,创立了‘咖啡+鲜果+亲子绘本’的O2O模式。” 后面很快就扩展到第二家更大的线下实体店。恰恰就开在华为总部的旁边。 

冯建林

 

 “我创了三年业,做‘果叔’品牌,两家线下店,亲子绘本馆,眼镜定制。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中间有很多老朋友,新朋友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回头看自己的折腾,冯建林觉得收获的经验,教训,友情,很充实。“喜欢赚钱,但只是过程,最终追求的还是资本的再分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转型投资

 

投资人的工作强度很大,但灵活度也很大,这符合水瓶座的天性。每天有新奇感,是探索型的人所喜欢的方式。”

 

到投资公司,是不经意间埋下的因子。一次无意间碰到的“创业从0到1”的一场论坛分享,让他认识了后面公司的董事长,并最终决定加入。

 

2015年7月11日,冯建林入职新公司,之所以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此后两年,他的生活一直处于“7-11”模式。“投资人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很苦,每天都是睡得很晚。要从一堆浩瀚的项目中筛选出有眼缘的好项目,必须不断学习。”在冯建林的印象里,O2O、AR、VR、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知识完全来不及学,“知识更替的速度远远快于大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除了近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也同时采用7-11模式。”

 

但冯建林也乐在其中,他享受“跟聪明的脑袋和新奇的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上周和一个做心理咨询和职业规划的好朋友聊天,她给我的分析结论是—‘探索者’,我觉得这个词语用得太好了。不是领袖,也不是将军,就是适合在未知的市场开拓的勇士。”

 

华友连接

 

有人问我后悔离开华为吗,我说从来没有。因为我回头看,发现一路走来是一串珍珠,很有连贯性。用我自己的说法,我的前三分之一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比如别人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机遇,就会有取舍和犹豫。而我在每一个节点上,只是顺其自然,看似随遇而安。

 

离开华为这些年,冯建林会参加华友会的交流活动,也会时不时回华为总部,和留在华为的兄弟姐妹一起吃个饭。包括在做投资时,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各地跑,也和华友们保持着各种连接。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还在华为的兄弟们给冯建林发消息,问他出去以后干得怎么,说自己也想出来闯一闯社会。但这些年过去,其中的绝大部分依然选择留下。

 

留下来的华为人靠什么支撑?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有一个很不错而又稳定的收入,这也无可厚非。华为的薪资待遇在业界已不是什么秘密,曾经也是会让很多人羡煞垂涎的。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开心,有人闷闷不乐,甚至痛苦。

 

为什么痛苦?每个人的情形都不太一样。看你追求什么了。“站在水瓶座好动、好奇的角度看,那是一种长期在同一个氛围、同一个风格中的厌腻感。”在冯建林看来,这是人的本性,况且华为人又有业界皆知的“螺丝钉”式的工作分工。当然这也不是人为刻意造成的。“因为华为卖的是复杂的大系统解决方案,本身需要各个环节大量的人去协同配合才能完成。而且大项目的周期又长,更像是航空母舰上的螺丝钉。”

冯建林和同事一起到莫斯科郊外的小镇

 

有限自由

 

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创立一家独特企业风格的平台,体量可以小,但在社会中有独特的价值。用我所掌握的工具、投资的理念去结合我一切的资源,自建一个有价值的体系。”

 

若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作为投资人的两年,冯建林还算比较成功。但他对投资的本质的看待,却是有点“和英语一样,只是工具属性的技能”。所以,在经历过运动员(创业者)、裁判员(投资人)的不同身份后,他还想再做回运动员。“后面应该会全身心做科技行业”,毕竟自己也是纯正的理工男出身,始终对于技术产品和方向的理解是有感觉的。“我坚信,在未来的几十年,科技依然会是驱动整个世界前进的源动力和引擎,至于几十年后,也许是文化,也许是其它。”

 

事实上,从35岁开始,冯建林已经开始“做减法”。比如投资,就只去关注和聚焦自己感兴趣的前瞻科技。比如无论多忙,一周到一周半,会从上海返回深圳看家人,因为“做了减法,家人和健康才是最最核心的基础”。

 

他对自己分析得很透彻,爱折腾,爱体验,但也可能专注力不行,所以也许成不了专注的任正非。“我追求自由。”这是他对自己认知,但作为一名投资人,他又很明白,身处一个社会环境,从现代人的生存规则而言,很多人无法得到完全自由意识里的自由状态,只是称之为“有限自由”。

 

回深圳的时候,冯建林偶尔会去空着的绘本馆看看,这个地方已经不营业了,但他依旧支付着每月的租金。他想等女儿长大一点,还可以带着她继续折腾。这也让他想起当年的公众号“果叔”,当时觉得只是水果,现在却发现已经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许是因果,“人若有因果轮回,我所一路走来的单行线,很多事其实都是环环相扣的内心所串起来的,想起来很美妙。”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栏目主编: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