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家校关系”只是保持家校联系吗?不!名校长告诉你“家校关系”应该什么样
分享至:
 (4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李希贵 2023-04-21 08:01
摘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过去走了好多弯路。

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老师与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协作,帮助孩子成长?近日,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北京十一学校联盟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在北京教育学院面对广大教师和家长做了有关家校共育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李希贵    (资料图片)

今天我要讲的核心观点是:在家校共育中,学校和老师一定要主动作为,因为学校、老师在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老师在家校共育中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主导地位。过去,一些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家长面前的地位太高了,甚至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一些老师对待家长,可以呼之即来,随便训话。而事实上,处在这样的地位,老师反而很少去思考应该怎样与家长协作配合的问题。

从家校共育这个角度来讲,学校和老师应该如何在家庭教育领域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呢?

『帮助家长进行自我诊断』

通常,老师会组织家长一起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这是家校共育的好机会。但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观念,要从传统的组织活动转变为设计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家长自我诊断家庭教育中的得失。

怎样来设计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的学校活动呢?大部分中小学都会组织三个仪式——小学四年级的10岁成长礼、初二14岁的青春礼和高三18岁的成人礼。过去,学校在设计这些仪式时,更多考虑的是怎么去教育学生,但是突破框框,教育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北京十一学校高三老师设计的一场成人礼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们设计的活动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爸爸妈妈穿上正装,挽着孩子一起跨过一道门槛。之后,校长会在每个孩子的肩膀上拍三下,意味着孩子从此要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另一个是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写一封信,孩子会在成人礼的现场打开这封信。在这个环节,很多孩子看了信后泪流满面,爸爸妈妈也非常激动,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他们之间的关系由此跃升了一个台阶。

在这三个仪式中,青春礼是最难设计的。因为14岁的孩子不像小学生那样完全听你的,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但又没有像高中生那么成熟。怎么设计一个能够影响家长、影响孩子的青春礼呢?

我们在仪式中设计了一些环节,希望能够引起亲子共鸣,改善家庭关系。

我们设计了两张问卷,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自我诊断。第一张问卷是关于家长对孩子的判断和孩子的自我判断。比如,问孩子“你是不是开始看不上父母了”,问父母“你感觉孩子是不是开始看不上你了”,选项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如果13个题目中“基本符合”的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

第二张问卷是关于家长经常说的一些话,也是由家长和孩子分别填写。我们列举了家长经常说的一些话,分为“经常说”“偶尔说”或者“一般不说”。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对家庭教育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

通过整理和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明明孩子犯的是个小错误,并没有多严重,但家长的反应往往是过激的,甚至有点小题大做。问卷反馈的这些信息,正是我们要向家长指出的。在这样的反思中,我们希望引导亲子关系慢慢走向相互理解,哪怕是往前走一点点,哪怕是不再继续恶化,也算是成功。

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过度反应的,反而是爸爸多于妈妈,这与我们一般的认知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做了一些访谈后发现,很多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一见到孩子就想训话。而且,爸爸很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而不能看到孩子的全面表现,因为爸爸常常在家庭教育中缺席。

那么,怎样引导爸爸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呢?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有一个活动项目——“爸爸的后备厢”。开展活动的这一天,规定爸爸们都要来学校,因为孩子要通过研究爸爸汽车的后备厢,了解爸爸的爱好,了解爸爸的工作和生活,由此增进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学校还设计了父子父女运动会等项目,为的是把爸爸们拉回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让家长孩子都满意的家长会』

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场景的多元化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课堂上无法达成的学习任务。

比如,食育教育在学校里进行比较困难,而在家庭环境中就非常适合。英国的学校营养基金会提出:“食物应当成为学校里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用品。”2013年,英国将烹饪课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而目前,中国大部分学校里的烹饪课还是选修课。所以,学校可以让食育教育通过家校协作的方式开展。

食育教育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从饮食本身来解决营养问题。第二,开展烹饪课程。目前学校的条件只能开选修课,而家庭是有条件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每个寒暑假,北京十一学校联盟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制作一道菜。第三,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的整个产业链,了解食物的来源,让他们懂得原材料是怎么生产和加工的。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会发现每一顿饭都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家校共育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让孩子担任家庭服装管理师、家庭气象预报员,为全家设计假日旅行方案等等。这些任务都适合在家庭场景中完成,而且特别有效。

家校活动的设计原则是必须共赢。以往,学校设计的很多活动,有时候老师觉得特别好,但家长觉得不好;有时候家长觉得不错,但孩子不买账。所以,设计活动必须共赢,大家才会乐于参加。

就拿开家长会来说。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经常表扬好的学生,批评不好的学生,甚至还会把分数排名列出来给家长看。孩子很痛苦,家长也很痛苦。怎么开家长会才能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呢?

在北京十一学校联盟学校中,我们已经不再开那种传统的家长会,而是全部采用一对一沟通的形式。一个家庭的三口甚至五口人,一起来到学校和老师沟通。每次期中考试前后,老师都要工作到晚上11点多,虽然会花很多时间,但家长特别感动,孩子也很开心。

以往的家长会,老师为了提振家长的信心,会让一些家长分享育儿经验,把家长的某一句经验之谈作为金句进行推荐,或者请孩子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恩,等等。但是这些活动如果设计不好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比如,家长介绍育儿经验挺高兴,但孩子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孩子在同伴中会被取笑:哎呀,你妈妈来了,说你怎么怎么样。

这就需要仔细设计活动的流程与环节。现在,家长介绍育儿经验,我们一般不放在本年级,而是到低一个年级去介绍。这样,可以避免涉及孩子的隐私。而且,因为高一个年级,家长作为过来人,他的经验对后来者特别有启发和针对性。

『从保持联系到建构关系』

学校、老师和家长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过去走了好多弯路。有些学校把家长当成上帝,有些学校只是留了家长的联系方式,当孩子出了问题才去找家长。这样的家校关系是有问题的。

家校关系不是主辅关系,而是协同关系,是伙伴关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家校关系不是只有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而是三方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一方其实是孩子。所以,在思考家校关系时,如果我们不关注孩子和家校的关系,就会迷失方向。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如果你不喜欢孩子,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很多孩子之所以能够学好一门学科,就是因为他喜欢这个老师。所以,师生关系一定是最重要的关系。如果我们解决不好师生关系,那么家校关系可能永远也解决不好。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建构一种良好的家校关系呢?

所谓家校协同,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无法协同。在家校共育中,我们必须始终围绕孩子的成长这个目标建构家校关系,这样才能消解矛盾。我们要真正去关注孩子,孩子才是家校关系的核心。

其次,要优化学校的治理体系,提升家长的责任意识。

家长如何参与学校的管理呢?一般来说,家长在家校共育中有四个权利: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我们往往没有深入研究,家长需要知什么情、评议什么、参与和监督哪些事情,这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是一个挑战。

北京十一学校在让家长监督学校的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首先从孩子、家长的切身利益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事情入手。比如,食堂后厨的监督权。食堂后厨进的是些什么原材料?每顿饭的留样是什么?家长成立了一个监督小组,专门监督学校后厨。这些家长极其认真负责,他们对后厨的监督确保了学校5000人吃饭没有出现过事故。

此外,北京十一学校正在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动从“家长委员会”到“家长教师委员会”,再到“家长代表大会制度”的学校治理现代化。

所谓家长教师委员会,指的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组成一个委员会。他们在一起讨论重大问题时,往往能够有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他们互相之间不断地沟通,可以解决家校协同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只有少部分问题才会提到年级或者学校层面去解决。

但这还不够,我们正在推进建立新的制度,希望进一步发挥家长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让家校共育真正落到实处。

举个例子来说。当新生入学时,我们会和家长做一些约定,比如: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请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您可以和老师一起正确引导孩子,但请您也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虽然这些约定家长们都签了字,但后来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并没有按照这些话去做。为什么?因为这些约定是学校提出来的,家长没有参与制定这些约定。但如果这些是家长代表大会讨论出来的约定,效果肯定就不一样。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而言之,老师要从只是与家长保持联系,转变为与家长建构良好的关系,锚定目标,互相协同,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家长需配备“工具箱”』

毫无疑问,父母是世界上最有难度的职业之一。但非常遗憾,这个高难度的职业,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所以,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怎样去影响和帮助家长呢?

美国教育大师托尼·瓦格纳在《用心学习》一书中写道:“不是我们学到了什么,而是我们使用了什么,才构成我们的能力。”通常来说,动机不是问题,就像很多人都有减肥的动机,提示也并不困难。最难的是什么?是行动的能力。

下面,我来提供一些家长专用的“工具箱”“脚手架”,希望家长们能够由此增强和具备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

第一,配备“工具箱”。

不论你是家长还是教师,你的工具箱里一定需要这样一个工具——“三明治法则”。它指的是,任何时候,如果你想指出别人的问题,首先要表扬一番,然后把你想说的问题包在中间,最后再提一个期望。这是一个简单的教育法则,当家长开始教育孩子时,最好从表扬开始。

还有一个工具叫“三句话公式”。第一句是“你说呢”。当孩子有什么事弄不清楚请教你时,你不要马上告诉他方法,而是先问一句“你说呢”。第二句话是“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不要轻易表态,而是问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启发、引导他,但你不能直接给他答案,让孩子自己全心全意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句话是“太棒了”。你要明确告诉他为什么表扬他,比如,“这件事让你感到很愤怒,但是你很好地管理了自己的情绪,你太棒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还有“六词家教工具”,就是什么事都让孩子用六个词来总结。比如,六词暑假回忆录,也就是用六个词描述暑假生活。再比如,用六个词描述好朋友的特征,用六个词描述历险故事,用六个词表达14岁时的目标……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

第二,搭建“脚手架”。

在建筑工地,当工人们把房子建好以后,脚手架是要拆掉的,它不再被需要。在教育领域,我们有时候也得给家长提供“脚手架”,让孩子向上攀登。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其中的任何一步都是无法逾越的。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谈到,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与女生交往太频繁,所以总想偷看孩子在手机里跟异性说了些什么。我告诉她,单纯的男女生交往不会出问题,相反,这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梯。如果他对异性的了解在青春期就比较深入,那么他以后谈恋爱,一直到结婚、组建家庭都会相对顺利。如果孩子在青春期缺席了这一课,未来他可能因为缺乏对异性的了解,草率地进入婚姻。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让很多家长特别犯怵。有什么好办法吗?提供一个思路:找到你的替身。什么是家长的替身呢?是孩子尊敬、喜欢的老师。家长一定要跟孩子尊敬、喜欢的老师搞好关系,这样就能把你的一些想法通过老师传递给孩子。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的体育、艺术学习表现很不错,在体育老师、艺术老师眼中是非常出色的孩子,当然他们也很喜欢这些老师。所以,家长可以借助这些孩子喜欢的老师,给孩子带去积极的影响。

除此之外,孩子喜欢的事情,家长也一定要利用好。比如,你和孩子每周或者每个月外出就餐一次,你能不能认真研究一下,把这顿饭变成一个教育行动?再比如,孩子爱看电影,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家庭电影日?把那些孩子喜欢的电影找出来,跟孩子一起排定观影档期。这样的用餐、观影体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价值观,要比你直接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这里提一个小建议——在校园和家庭里不方便进行教育的领域,比如自我保护、两性关系等,可以通过电影进行教育。比如,电影《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夫妇有5个女儿,其中2个女儿有男朋友,这些青春期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为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命运。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孩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把这部电影作为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材料。

最后我想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从家校共育的角度来说,只有家长、学校特别是与孩子团结合作,才能最终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