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谁能抵挡那甜蜜的诱惑,当村里来了换糖人
分享至:
 (8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益君 2023-05-07 08:10
摘要:这甜蜜的诱惑,孩子又怎能抗拒得了呢?

时下,小学同学常聚会,讲起儿时村里来个换糖人,会眼前一亮、眉飞色舞,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我们这一代,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恰逢国家困难时期,那时物质贫乏,生活比较艰辛,平时能吃到糖果饼干,绝对稀罕。于乡村孩子而言,换糖人到来,在一群孩子中引起骚动,不亚于当今明星偶像光临。

至今清晰记得,换糖人到来情景。那时,我们一批孩子,会各自三五成群,分散游戏玩耍着。男孩有的在屋前场地打玻璃弹子,有的在场角使劲打陀螺,有的在打谷场地玩斗鸡;女孩则在自家庭院玩跳橡皮筋,或者玩“造房子”,文静的在玩“挑绷丝”。

这时,远处飘来若有若无的笛声,在旷野回荡,由远及近、由弱到强。孩子们立刻停止游戏,直立身,仰起头,竖起耳,屏住气,细倾听,如原始丛林中的动物,警觉听着来自远方异样声息。不久,那笛声渐渐清晰,“哆来咪……咪来哆……”婉转悠扬,犹如天籁,在孩子头顶回旋。当孩子们确定那声音是换糖人的笛声时,不禁兴奋起来。大家赶紧往家跑,翻箱倒柜,在旮旮旯旯寻找可换糖的旧塑料、破布头、牙膏管、废铜烂铁、破旧铝制品等。而在家什么也没找着的孩子,会径直跑向生产队打谷场,扯下一块遮稻谷的尼龙,也有的急忙跑向农田,拉出一条尼龙地膜。之后,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滋滋地拿着废旧物品,跑到换糖人那里。

延安农民赶集 新华社图

远看换糖人,把货郎担放在一边,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自己则坐在稻草垛上,跷起二郎腿。走近些看,这是个五十多岁老汉,青色衣帽裤,精神爽利。看着孩子们如潮水般迅速向他涌来,他更来劲了,扭头歪颈使劲吹笛,小孩子急切想换糖吃的心情被他吹爆了。看到小孩子越聚越多,争先恐后,他停住吹奏,一边把笛子往腰间一插,一边吆喝着“换糖喽,换糖喽,不要急,一个个来”。

性急的一个男孩拉着一条长长尼龙,谁知换糖老汉使劲将尼龙团成一小团,在小孩前一晃说“就这么点”,小孩吧嗒吧嗒眨着眼睛,想不通那么大一块尼龙怎么就变成那么一点。老汉拿出铁皮圆盒,打开盖子,露出表层雪白的斩白糖,拿出薄刀,摁住糖块,小锤子敲得当当直响,可糖只下来很薄一片。在小孩“再敲一点,再敲一点”喊声里,老汉照例用小锤敲得很响,糖却仍切割下来一小薄片。这样的情景,在与后面小孩换糖中不断持续。敲糖当当声,小孩央求声,交织一起。随着时间推移,换糖老汉周边小孩各自拿东西换来糖,蹦蹦跳跳散去。

换糖归来吃糖,那绝对是幸福甜蜜的。矜持的小女孩会拿着斩白糖块,轻轻咬一点,咂咂嘴唇,开心得眼睛一闭,把美好咽下,我想那一定是甜到心了。性急的男孩抓住糖块,直往嘴里塞,不料没嚼几下,就把牙齿粘住了,不得不用力张开嘴巴,用手使劲把糖挖出来。这时挖出的糖已柔软无比,他们有的便会把糖捏成各种造型,边捏边吃,直到吃完,一抹嘴唇,又去玩开了。

傍晚,大人们收工回到家,一看半成新的塑料拖鞋不见了;刷牙杯中满是挤出的牙膏,可牙膏管不见了;再看看箱子、柜子被翻得满地狼藉,刚换下的铜锁不见了;挂在墙上,还勉强可用的尼龙雨披也不翼而飞了。于是大人们四处找小孩训斥,自知理亏孩子早已跑得不见踪影。这时,大人们都会齐刷刷站在自家门口,一边骂着小孩,一边数落换糖人,说他们骗小孩,把家里东西都骗光了。这样情景,一直要到所有一切被夜色锁住,才人散声息。

湖北精彩庙会 新华社图

记忆中,大人对换糖人似乎不太友善,并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换糖。大人们会骗小孩,说那糖很不干净,并说亲眼看见,他们制作糖时,挥汗如雨,将汗水揉进糖内;甚至编派说换糖人边揉糖边将唾沫吐在手心,也揉进糖里……有时大人还会教训年幼孩子,说再不听话,小心被换糖人领走。有时候,大人们还会用“这人真小气,像个斩白糖人”来打比方。连对换糖人称呼上,有时大人们也会带着轻蔑口气,重重说出“野换糖”三个字。

其实大人们说这些话,更多是想劝诫孩子,不要随意把家里东西拿出去换糖,糟蹋了物品,并没有更多责备换糖人的意思。但这甜蜜的诱惑,孩子又怎能抗拒得了呢?

长大后得知,这些换糖人大多从江浙一带,农闲时摇船而来,白天外出挑着担子,穿街走巷,做废旧物品换糖生意,夜晚露宿在船上,待废旧物品装满一船,便到外地卖出。其实他们这样长年累月在外漂泊,也的确很辛苦。换糖人,这个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人群,其实在他们中间自古就不乏古道热肠、为人称颂之人。相传,奉贤三官堂(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通行时常有危险。一天,有个换糖人走过,看到此桥没人修,便发誓有了钱造顶新的。一次,这个换糖人在一户破落官吏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一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三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想来筑路修桥方便一方的善事,人们还是深深记在心里的。现如今,由于疏浚金汇港,这座桥被移到青溪老街市河上。(《奉贤县志》1987年版卷三十二“杂志”第三章“民间传说”)

童年村里来换糖人事,让人感慨。相对贫困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吃糖的美好无限放大,至今回味。而同样的甜蜜感,在可以放开吃“糖”的今天,恐怕已经很难复制。正如鲁迅在《社戏》感叹:“我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新华社照片,上海龙华庙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