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市集、慢闪、沉浸式展览⋯⋯在上海,年轻人为何更爱逛这些“小”空间?
分享至:
 (99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肖雅文 2023-04-11 07:29
摘要:一些具有历史感的小型存量空间,正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让自己兼具闲适度、生命力。

商场之外,年轻人还爱逛哪里?深入街区,走进巷弄,探寻园区,一些将生活美学与社交场景结合的老厂房成了新的“小红闲”空间。

屋顶市集、复古运动会、“慢闪”、创意百货、沉浸式展览⋯⋯这些具有历史感的小型存量空间,正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让自己兼具闲适度、生命力。

自带“氛围感”的空间

3月10日下午,小苏和莉莉安花了近40分钟,特意从五角场赶到武夷|MIX320,参加一场“离天空最近”的复古市集。这天阳光很好,小苏站在错落有致的白色楼梯上。在她背后是复古市集搭建起的一排整齐的米色帐篷顶和摊主们布置的北非风格的流苏挂毯。莉莉安则举着微单相机给她拍照。

这场连续3天的春日市集,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Vintage店铺、小众艺术家、买手店,还举办了包括摇摆舞会、体育活力四项赛、复古骑行、摊主最佳着装奖在内的各式活动。

“我们准备先逛市集,买买衣服、拍拍照,然后到楼下的餐厅吃点东西,晚上再参加摇摆舞会。”两个女孩打算晚一点回家。

武夷|MIX320占地约6900平方米,早期为上海第一水泵厂,空间原本的结构感很突出,斜坡、楼梯、天桥等工业风元素均有保留,在更新改造中,屋顶、街区、连廊等开放式户外场景被提炼成街区特色。

走入街区内部,左侧是灰色的外墙立面,保留着老厂房的水泥装饰、红砖屋顶、高而窄的立柱。屋顶空间有早安野宿的露营主题餐厅,中间夹层有RED ROCK溶洞风餐吧,沿街店铺则是包括武宫黑胶唱片主题咖啡餐吧在内的复合空间。

街区另一侧则由几幢白色的独栋建筑组成,有TENJI冰激凌店的上海首店和Z·ZEST高端美发综合馆等。

街区尽头伫立着一个大型斜坡弯道,直通一侧的建筑屋顶,不同楼栋的屋顶间有连廊和露台连通,地面与屋顶被整体打通,人群能在整个街区通畅地流动起来。

这个“口袋式”的小型街区,因其空间结构的丰富性,增加了其运营的可能性

街区内部的空地,可以布置成摇摆舞会的舞池;屋顶主要区域可以支放摊位,由摊主们自行装饰;屋顶边角区域则可以布置趣味乒乓球、迷你保龄球、高尔夫球等休闲运动区⋯⋯

以空间为依托,创意活动成为“氛围感”的一部分。

“摇摆舞随着爵士乐而兴起,它的爱好者与复古市集消费客群高度一致。”店铺主理人豆豆专门从杭州来到上海参加市集,就是看中由空间和策划共同制造的“氛围感”及由此带来的客群。

“年轻人对消费空间的要求正越来越高,普通市集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常年参加市集活动的设计师果果告诉记者,消费空间已成为人们彰显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场域。

因此,具有年代感的小型存量空间变得很有吸引力——它们不仅有开阔多样的空间结构,能为活动策划的多样性提供可能;其空间本身的历史故事、装饰风格等都能成为品牌的“外延”,变成利于传播的标签。

然而,想保持这份“氛围感”并不容易。

“一味紧追流行,很容易落入窠臼。”武夷|MIX320的招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小体量城市更新项目必须懂得舍弃,着眼于更具成长性的品牌。”

以Z-ZEST为例,作为第一批入驻武夷|MIX320的潮流美发品牌,主理人Sose在选址时就偏好老厂房,他认为工业空间通透性好,还能传达出品牌的调性。基于品牌发展需要,他还会对空间进行符合期待的投资升级,甚至带动身边的潮流品牌入驻。

于是,当这些自带时尚资源的“主理人”稳定驻扎后,潮流文化、青年群体、商业资源也会不断注入空间之中,让业态与空间更加适配。

不过,对小型商业空间而言,常设业态的良性运转只是基础,保持对消费活动敏锐的观察,并乘势而上,才是聚集人气、保持活力的关键。

在武夷|MIX320,适当“留白”的屋顶空间就为实现这样的灵活调度增加了机会。

从2022年开始,武夷|MIX320的屋顶不断变身,成为时装新品的秀场、风格野餐的营地、城市大片的摄影棚、装置艺术的站台⋯⋯这次的春日复古市集也正是如此,才把握住了“正在发生”的消费更新。

藏起来,也是“长出来”

“来现所二期,找入口就要花半小时。”

胶州路上,一扇平淡无奇的铁艺大门背后藏着一条不起眼的弄堂。当你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居民楼,转过弯后,白色立面的现所一期在左侧徐徐展开,再转弯,才能看到现所二期的“小门头”。

与现所一期相对“高冷”的风格不同,现所二期空间更小,还自带“潦草”。

现所二期的原址是一家青年旅社,建筑空间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特意保留了建筑本身的青年文化元素,绿色墙壁上覆盖着斑驳却充满艺术感的涂鸦,巨大的天窗上,一只彩绘的小怪兽正好奇地向内张望。

“这也藏得太深了。”记者在现所附近采访了几位市民,尽管每个人都花了些时间才找到具体位置,但大家对这个“藏”在里弄深处的空间颇有好感。

Zoff表示:“这种体验很新奇,让我感受到小时候做游戏时寻宝的快乐。”七七则是属于闲逛到此,“我在附近工作,听说办了活动就过来看看,结果买了一瓶香熏、一根遛狗绳和一个棒球帽,顺带关注了五家店铺的小红书。”

七七所说的活动是由现所二期联合凡几生活百货举办的“慢闪”,覆盖创意家居、小众香氛、个性插画、宠物友好等领域,包括了Taymeet崎寻、BINGUN、Classico、Studiososlow、ASUCH等众多新兴品牌,还有部分品牌为首次亮相。

凡几生活百货的联合创始人Vivian告诉记者,“慢闪”是一种介于常规店面与快闪市集之间的全新玩法。

如果说,“快闪”重点关注的是新场景、新产品和新鲜感,那么“慢闪”则在让品牌背后的理念被充分地呈现的同时,以相对低的成本与消费者产生可持续的对话和连接。

好玩、好看、好故事,是入选“慢闪”活动的前提。

Vivian说,活动招募时有超过40家品牌方报名,但最终只敲定了14家,品牌方还需要提前制作效果图。“现所需要更多地考虑品牌与空间在理念上的契合度以及视觉上的协调感。”

开在三楼的“述之有味”是一家具有东方美学意味的香水品牌,它的展陈就很有代表性。竹子搭成的框架上垂落着米色薄纱布,与裸露在外的水泥墙面构成朴素中带着雅致的画面。

这种带有策展性质的陈列布局,几乎是现所二期所有品牌的“标配”,这也让消费者有种“我是在逛街还是在看展”的沉浸感。

一位品牌主理人告诉记者,这次“慢闪”对场馆空间本身的投入并不大,但传递出的品牌风格很鲜明。另外,由于空间风格相对独特,吸引来的客户群也有很高的亲和性,对品牌的接受度很高。

在他看来,“寻找入口”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反而能精准地将消费者与品牌进行双向对接。

不过,藏起来和慢下来的市集,还需要被不断“唤醒”。

被居民区围绕在中间的现所二期,自带了某种“街区感”,吸引了许多品牌的关注,品牌主理人希望借此达成品牌与街区、社群的连接。

于是,凡几生活百货借此机会,在每个周末都根据在地客群举办不同策划的活动,例如,迷你插画节、工作坊、宠物领养周、迷你运动会、迷你口味市集等。

子凡连续两周到现所二期“闲逛”,他就在附近工作,从事广告行业,经常到“市集”中找灵感。“在这里,每个人、每个工作坊、每一小杯食物都有故事可讲。与其把凡几称为消费市集,不如说是个有趣的真人图书馆。”

例如,淮海图文的老赵是个小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作为招牌绘写师,他写的招牌多次被官方艺术展收录;piu玉米商店介绍了如何使用玉米、秸秆等植物纤维制作衣服、帽子和床单⋯⋯

Alice则提到了现所二期好逛的另一个原因:“在这里,接待你、和你对话的常常就是品牌主理人或者联合创始人,他们是真正了解品牌内涵、产品故事的人,是能给你讲故事的人。”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造就了现所二期的独特定位与风格。可以说,它并不是故意“藏起来”,而是选择不太过张扬。一旦秉持着在城市居住空间中占据适当尺度及与街区共生的理念,那么这种长期主义的策略,或许也能自带“引力”,实现创意和潮流的在地生长。

资深商业观察人士大为很看好“慢闪”的探索。他认为,“慢闪”的出现不仅灵活运用了项目招商的“空档期”,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也让零售场景“流动”起来,更加便捷有效地链接品牌与人群。

打破“边界感”

从汶水路地铁站出来,步行约10分钟,就能找到位于静安新业坊园区内的遇见博物馆。

静安新业坊是一个大型文创园区,由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改建而成,园区依然保留着具有时代烙印的墙体和标语、红砖结构的厂房和斜顶木质屋架。

2021年,其中一幢老厂房变成了遇见博物馆·上海馆。

胡女士对遇见博物馆很熟悉,这是她半年内第三次来到这里。

去年末,胡女士在欣赏完慕夏展后购买了遇见博物馆的年卡,199元可以享受全年半价购票。

与新业坊的15万平方米相比,遇见博物馆的展览空间不算大,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包含了3个展厅、1个图书馆、1家咖啡馆。

每次看完展,胡女士都习惯在咖啡馆待一会儿,“这里空间很大,视野开阔,很适合看完展和朋友们聊天,或者整理看展时拍下的图片。”

新业坊的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优越,园区内部以办公为主,商业氛围也并不浓郁。

遇见博物馆算是个“特例”。作为一家民营艺术馆,遇见博物馆策划了许多“出圈”的展览,包括古埃及黄金木乃伊文物展、印象派展、慕夏等艺术家大师真迹展、“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等。其中,“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仅单日参展人数就有近万。

在互联网上,遇见博物馆总是和“出片”联系在一起,以“梵高光影展”为例,小红书上大部分观展者的分享中,都有数张与幕布展厅的合影。网友June写道:“两个大人在幕布展厅里待了一小时多。梵高的每一幅作品成为背景都很温暖,有感染力,容易出片。”

传播是为了更多次地抵达。胡女士选择重复购票看展,也愿意带着她的朋友们一同前来,不仅是因为她热爱艺术,也是因为她的每一次分享,都能在社交平台上获得较多的关注与点赞。

与胡女士不同,露露更看中遇见博物馆比较快的更新频率和比较轻松的观展氛围,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帷幕展厅,沉浸式的展览方式打破了日常与艺术的边界感。

“如果说传统博物馆在展陈方面更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那么遇见博物馆则更关注消费者的观展需求和实际体验。”遇见博物馆·上海馆馆长王春辰告诉记者。

“在遇见博物馆,感受到美和惊奇是首要的,这样才能激发起人们探索艺术、研究艺术的好奇心。当我们把声光电、雕塑造型等艺术形式与空间设计、展品主题相结合,一种更有亲和感、更沉浸式、打破边界的体验就发生了。”

正是这样的定位,让“老厂房”成为他们的好选择。

足够的空间尺度、便利的改造条件、恰当的周边氛围、相对适宜的成本⋯⋯不只是上海,在北京和南京,遇见博物馆也都将展览空间搬进了工业遗存。

事实上,把展览空间搬进由老厂房改建的文创园区,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将策展思维与运营思维紧密相连,以商业化推动展览空间可持续发展却并不简单。

在遇见博物馆,打造“爆款”已经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方法。“朝九晚五的城市日常中,人们需要奇观,需要色彩,需要自由灵动的线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当这些元素或单一或组合出现时,一个潜在的爆款就出现了。”遇见博物馆策展部负责人Lisa告诉记者。

在展馆的布置上,由于主打“视听效果”,灵活度与选择性也大了很多。因此,除了打破心理上的边界,遇见博物馆也经常会打破行业或学科的边界,例如,把音乐团队、舞蹈团队请进展馆。

“爆款”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偏专业型的垂直深度展提供了一些机会,让博物馆能够做一点专业性强的“小众展”,“如高迪在国内的影响力没那么大,却是西班牙建筑艺术史上瑰宝级的人物,今年我们也在上海做了国内首展,从高迪的建筑作品和人生经历中了解加泰罗尼亚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Lisa说。

“大众”和“小众”的配合,反过来让博物馆的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

不过,将博物馆建在老厂房内,遇见博物馆还有着更加长远的未来规划,就空间的可塑性、灵活度和成本而言,无论是落地针对青少年的美育、文化科普的创新文化空间,还是创办更加垂直的子品牌,老厂房的性价比都是极高的。

王春辰说,未来,艺术越来越成为一个媒介。届时,展览空间与知识空间、社交空间、休闲空间的边界也将被打破。

专家把脉:加速时代,更要保持“灵活度”

解放周一:目前,城市商业体的更新运营是否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杜斌(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品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目前,就地理位置而言,地产新增开发项目在市中心项目的占比小于周边地区,且比例在逐渐减小。因此,大家都把目光转到了城市更新项目,将比较陈旧、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项目进行焕新升级。

目前,城市商业体的更新运营主要有三重动力:一是很多建筑的物业及周边业态满足不了周边客群的需求,需要重新配置;二是主力消费人群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消费理念、行为习惯的改变;三是部分城市商业体在更新运营过程中没有找准定位,不得不重新进行改造、进行业态的定位和划分,再进行招商。

现阶段,Z世代消费者成为主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正加速迭代,对商业场景创新的速度和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加剧,购物场景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线下商业体的“吸引力”如何重塑?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游逛频次,延长时长,提升购物兴趣,依然是更新运营的最大关切。

尽管商业体运营的“出圈”之路具有多种选择和方案,但其背后都是对消费人群、消费场域的深入洞察。只有因地制宜、紧跟时代,重新打造人、货、场的关系,才能让商业业态在自然生长的同时保持较强的灵活度,保持一定的空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解放周一:商业业态加速迭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杜斌:目前,商业业态更新不断加速,我们发现商业品牌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从前可能8—10年,而现在只有1—2年。这里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Z世代的消费习惯。他们一般注重颜值、体验感和精神消费,喜欢有故事、有创意的产品,因此,倒逼品牌不断推陈出新、花样迭出;

二是资本的推动。资本开始更乐意助力有品牌价值或研发属性的项目,从而使品牌设计师增多、更多行业IP选择与品牌跨界联名,该领域人才、资源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更多。

业态迭代现象实际上是一个产业循环,循环周期的缩短带来的是更加丰富的碰撞。因此,当创意和产品的“流动性”不断增大,小型商业体的商业场景需要随之“流动”起来,持续保持敏锐性和灵活度。

解放周一:与大型存量空间相比,小体量空间更新运营的优势和难点分别有哪些?

杜斌:做好小体量的城市更新项目的招商和运营,关键点在于选准自己的“标签”,集中力量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有成长性的业态。

小项目受到场地面积的限制,如果业态种类过多,反而会模糊项目亮点。因此,在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后,选出一个最符合项目气质的、与周边环境有差异性且能容纳变化与成长的路子,再集中火力做足、做精。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顺应时代需求,结合场地定位和新经济发展趋势,更要独立思考,拒绝常规化、同质化的思路,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无论是品牌方还是管理者,都要从开发思维走向运营思维。商业类项目、商业街区的焕新,核心底层逻辑就是消费群体和流行文化的升级带动的消费行为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将这种变化映射在物理空间的建造与运营上。

栏目主编:龚丹韵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