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如何打造一座让更多年轻人发光发亮的城市?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23-03-30 14:32
摘要:青年有为是城市希望。

今年,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工作都着墨不少,其中,青年群体获得了特别关注。上海、江苏等地明确将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北京、山东等多地专门设置了青年人才相关计划。

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城市现代化意义重大。上海如何为“青年更有为”创造更好条件?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青年人
是推动城市发展生力军

上观新闻:近来,不少城市都将与青年相关的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这一现象有何背景和深意?

邓智团:早在去年4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要求更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理念。此后的近一年来,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出台各种措施,使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除了这个背景,还有几个时代发展大势进一步彰显了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性。

据统计,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65.22%。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与此同时,青年城镇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青年人更倾向于集聚城市,在城市创新创业。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公开的数据,2020年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比同年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高出7.2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人口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第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我们以往的思维定式。多年来,很多城市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是按照人口增长型的趋势进行规划,现在出现负增长,意味着思维观念要改变了,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要适应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第二个重要的影响是整个社会需要正视未来劳动力规模和比例的双下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不必过于悲观地看待人口负增长,而应当更重视人力资本和“人才红利”的进一步积蓄与开发。

在上述几重时代趋势交织的情况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可谓恰逢其时、势在必行。为此,新时代的城市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聚焦市民尤其是年轻市民在就业、出行、居住、教育、医疗和生态等领域日益丰富的新需求,解决好包括城市青年在内的各类群体“满不满意”的新问题。本质上,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也是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必要条件。

上观新闻:纵观各地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工作方案,在着力点上有无共通之处?

邓智团:比如说,大家都十分重视为青年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提高所在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重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元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重视创新走廊、高新区、创新街区等创新创业载体的打造,为青年人发挥创造力、激发创造潜能,营造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和人文生态环境,等等。也就是说,大家纷纷把青年发展相关工作提升到为城市未来发展蓄才蓄力、培养生力军的高度去看待。


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期间,来自全市各区近200名滑板青少年,齐聚世博滨江一号船坞滑板公园,参加碗池和街式两个项目的竞赛。

从青年发展基础场景入手
推动“急难愁盼”的解决

上观新闻:据您了解,上海将如何推进青年发展相关工作,有哪些比较集中的着力点?

邓智团:去年10月,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的意见》,对上海未来两年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抓手均有阐述。

通览这两份文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两点。第一,“实施方案”确立了上海推进青年发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场景,并配合实施方案推出了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指标体系。如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指导和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大家已不陌生,难的是如果通过指标体系,让基层一眼就能看明白指标指向的内涵和工作方法。

这份指标体系的框架综合了基本场景、工作机制、政策服务、活力创城、数字化平台和指标监测等要素。其亮点在于,将“青年发展型社区”“青年发展型街区”“青年发展型园区”和“创新实验室”作为推动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的四大基础场景单元,并用专门的篇幅对这四大基础场景单元做了“名词解释”。


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建成后效果图。

上观新闻: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让大家明白“青年发展型”的社区、街区、园区和创新实验室与传统意义上的有何不同。

邓智团:没错。根据“实施方案”中的相关定义,青年发展型社区是指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青年人数具备一定规模、拥有面向青年的相关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居民住宅区域。此类区域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基础,还需要提供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拥有体育健身、休闲漫步、心理健康服务等空间配套。

青年发展型街区的地理范围比社区更大些。相较于青年发展型社区,青年发展型街区更强调依托于一定的发展基础(人文、历史、功能等),整合一种或者多种空间特征要素(历史遗存、建筑风貌等)形成具备复合功能(商业、文化、旅游、体验等)的城市空间集聚区。

青年发展型园区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自贸园区、农业园区等。该类园区需要达到一定的职业青年基础人数,拥有一定规模的青年人才公寓、良好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产城融合环境、人才配套政策等。

创新实验室专指为青少年创新“发烧友”搭建的“家门口”“单位旁”共学平台和实践空间,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提供课程、体验服务,希望能够打通普惠性、混龄化创新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到,相关场景的打造既强调了实体空间的准备,又强调了需要为空间配套符合青年需要的公共服务。这就要说到令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点——“实施方案”希望着力优化的内容几乎涉及青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等均有涉及,尤其强调要推动解决青年在宜居安居、就业创业、婚恋社交、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归属认同等多个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青年视角优化公共服务
创意街区园区将更有活力

上观新闻:相信很多市民对于“实施方案”中“为青少年创新‘发烧友’搭建‘家门口’‘单位旁’共学平台和实践空间”“打通普惠性、混龄化创新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等规划和举措是非常期待的。您研究世界各地创新城市、创新街区多年,对于上海进一步打造“青年有为”的发展环境有何建议?

邓智团:关注创新社区、创意阶层多年,我一直在思考,像上海这样能级的城市到底应该用什么去吸引年轻人。我个人觉得,最精要的解答无外乎四个字——“宜居宜业”。

宜业包含了可以让青年大有作为、持续学习发展的机会、空间、环境。宜居就更实在了,指的是青年可以安心生活、没有太多的烦恼和后顾之忧。除了青年个人努力之外,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上海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充分挖掘租赁住房供给潜力,就是比较典型的对治之举。与此同时,整个市级层面已经开始把产权融合、功能混合作为指导新兴园区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尚在建设中的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张江科学城等,都在规划阶段就注意到了相关区域的产权融合、功能混合问题,也更注重各种生活、居住、生态、休闲娱乐空间的配套。

一些新兴的创意园区不仅开始为青年人打造服务齐全的“24小时社区”,还有意在整个社区、办公区域甚至是居住楼栋内部尽可能做大公共空间。目的是为青年人打造更好的社交、互动新可能,增进社区活力。

前不久,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戴二彪教授应邀来我们上海社科院交流。他讲到了日本社会中一种现象,就是女性在生育之后,为了照顾小孩和家庭,会主动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很难再像之前那样,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中。但回归家庭之后,一些人只能选择通过灵活用工方式实现再就业,不少人较难再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潜能的工作机会。

尽管这个现象来自印象中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的日本,但带给我的震动还是挺大的。我相信,类似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此,无论是从优化公共服务、关怀女性青年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对类似现象有所关注。比如,建议在制定政策时可以思考:这样的群体需要怎样的关心和公共服务;城市里有没有可能创造、支持一些适合育龄女性奉献自身智慧、时间的岗位和产业。

从青年的视角出发优化公共服务,多听听青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对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还是非常重要的。

栏目主编:龚丹韵
近年来,上海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充分挖掘租赁住房供给潜力。题图为新近落成投用的“城投宽庭·江湾社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