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高颜值纹眉仅需398元?有消费者直呼是套路!实际消费贵10倍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栗思 苏莹 2023-04-03 06:31
摘要: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纹眉秒杀短视频的推销,谨慎前往相关美容机构……

“9.9元把人忽悠过去,到店后临时加价,最后花了4000多元,还纹成了又粗又短的张飞眉。”看着镜中的眉毛,沈女士气不打一处来。年初,她在一短视频平台看到了一则“纹眉只需要398元”的广告,视频中展示的眉毛流畅浓密,为颜值加分不少。在爱美心理的驱使下,沈女士点进了这家名为“栖桐国际”的店铺链接。

客服很快就通过了沈女士的好友申请,并称需先付9.9元预订有限的活动名额,到店后由总监设计眉形,满意后再付尾款389元。沈女士没多想,支付完成后留下了姓名和联系方式,并约定2月4日到店纹眉。然而,到店后的经历却让她后悔不迭。


价格翻10倍,效果还不好

2月4日,沈女士如约来到静安区江宁路188号6楼的栖桐国际门店。听闻预约的是398元纹眉项目,工作人员直接将她带至操作房间。不一会儿,一名设计师进了屋,询问过沈女士的要求后,便直接上脸进行初步的眉形设计。“大概半小时,眉形设计好了,效果还挺好。”沈女士刚准备点头,这时,设计师话锋一转,称她预约的398元纹眉只是画几条线,无法达到设计的最终效果,“除非加价升级技术和材料。”

听到这话,沈女士找到店长,要求按照广告定价及效果操作设计,这一要求遭到了店长的拒绝。“店长直接说398元只是吸引顾客的手段,这个价位根本达不到视频中自然浓密的效果。”沈女士回忆,她当时转头便想离开,店长赶忙改了口,称可赠送项目、免费遮印等优惠,一旁工作人员也搭腔说已为她花费了个把小时,现在离店就是“不够意思”。“自己就被架到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她只好同意临时加钱。

最终,沈女士选择了4280元的套餐,包括店长承诺的高颜值纹眉和3次脸部项目。可是钱花出去了,效果却并不理想:纹眉过程中,沈女士眉骨流血,疼痛持续了一周多;原本要求的细长眉毛,也被纹成了又粗又短的“张飞眉”。

“这已经不是夸大宣传了,实际上全都是假的。”沈女士越想越气,觉得自己被套路了:店家先用低价广告吸引顾客,到店后再说是广告效果,想尽办法把顾客留在店里,最后让顾客抹不开面子,只能选择更贵的套餐。事后,沈女士还回忆起一个细节,当时店里连个价目表都没有,宣传套餐时,店长随手拿来一张纸巾,用笔在纸巾上画出各种眉形,再注明价格,“不是应该有详细透明的价目表吗?”


“398元纹眉”是行业套路

记者以“栖桐国际398元纹眉”为关键词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并未找到相关视频。沈女士猜测,可能是由于投诉较多,该广告已被下架。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来到沈女士消费的栖桐国际门店,店员首先便推荐了2980元的野生眉项目,当记者问及398元的套餐时,她给出了同样的说辞:398元的项目只是画几根线,“不好看。”与此同时,记者留意到,该店只有一本样本册,没有公开透明的价目表,项目价格只能由店长当面告知。


店里提供的样本册。

记者发现,398元的纹眉视频广告并非只限于“栖桐国际”。房女士也分享了在“樊提纹眉”的上当经历,她称,涂抹了舒缓膏后昏昏沉沉,稀里糊涂地交了近2000元。在房女士等人自建的维权群中,有消费者称被广告吸引进店后,店员鼓动她去贷款购买几千元的套餐;还有消费者称到店后被独自安排在一个房间,店长、会计、设计师轮番轰炸推销,被迫花高价纹眉。维权群中涉及的商户众多,地域更是涉及北京、广州、苏州等多地,不少消费者直呼:398元纹眉已然成了行业套路。


维权群里,消费者们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的经历。

对此,业内人士纹绣师丹丹向记者详解了其中的门道,她曾就职于某家纹眉连锁机构,发现这是一套固定成熟的宰客流程:首先是公司雇佣专业营销团队在短视频平台大量投放广告低价引流,顾客到店后,必须每人单独一个房间,方便后续推销。设计完眉形后再告诉顾客398元只是广告,想要达到视频中的效果,就要升级工艺、材料,趁机推销手工雾、丝雾眉、机器线条、手工线条等不同项目,并且抓住顾客求实惠的心理,报价从八千多的高价慢慢往低处减。如果顾客坚持做398元的项目,就会草草画几根线条,导致效果不理想,顾客被迫加价修补;甚至会故意用较粗的针扫顾客的眉毛直至出血,引起顾客紧张,促成加价成单。“为了赚钱毫无原则”,丹丹评价道。


店家涉嫌消费欺诈

关于纹眉行业存在的低价引流到店、美容达不到预期效果以及退款纠纷、价格纠纷等问题,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律师程亮认为,商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广告,其价格和效果对消费者而言是确定的预期。消费者到店后,商家再告知398元无法达成视频中的效果就属于虚假宣传。商家把高价的纹眉效果图标成398元的低价,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消费欺诈。

实际上,部分美容机构违规“收割”消费者的现象早已存在,在2022年还一度成为投诉热点。美容机构以低价体验为由招揽客户,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以为自己遇到了“馅饼”,殊不知已经掉入了商家的“陷阱”,还常常因无法证实商家存在强制消费行为或欺诈行为,只能吃了“哑巴亏”。为了规范这一现象,各省市的市场监管局都曾开展过打击行动。3月初,上海市金山市场监管部门就辖区内一纹眉店立案调查,不过,由于部分负责宣传引流的营销号主体注册在外省市,实体店并未直接进行虚假宣传,这给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增加了不少难度。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纹眉秒杀短视频的推销,谨慎前往相关美容机构……

此外,程亮还认为,短视频平台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将消费者权益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和红线,通过平台交易价格、促销规则、产品质量、客户投诉等细节规定,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高效有序的消费场景。“比如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向平台投诉该视频,平台就应该及时下架视频,并对发布者予以惩戒。”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栏目主编: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