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伟大建党精神“高不可攀”?推动其“落地”要坚持这一重要观念
分享至:
 (8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春美 2023-03-28 06:21
摘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生活、化作经常。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当下,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求落到实处,最为紧迫的是克服观念与实践的二元分离,确立系统化的实践视角,探索将理论命题转化成操作性命题的理论和方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生活、化作经常。

一、系统观念是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前瞻性思考。前瞻性是超前思维的核心,它体现为人的主观认识事先对事物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的预见性判断,为人的目的性活动提供科学引导。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加强前瞻性思考,既要思考精神建设之“常”和“变”的统一,以透彻的理论思维把握伟大精神的哲学本质,把握精神之源与百年精神谱系的逻辑关系,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发挥精神的超越性力量;还要把握好精神建设中“显”与“隐”的关系,以精神修炼的社会实践焕发人的生命激情,锻造伟大建党精神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

其次,注重全局性谋划。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是朝向一定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这一战略目标是多元立体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诸多方面,体现着精神建设的复杂性,它涉及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中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体、主观与客观、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处理,也牵涉到动机与后果、个体感受与社会评价、制度安排与价值选择等关系。因此,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要把精神建设融入强国复兴大局,在全局中“谋全域”,在长远中“谋一程”,使之成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滋养。

最后,展开整体性推进。推进伟大建设精神的实践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局和局部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的系统建设。展开这一系统工程,必须摆脱片面的还原论思维,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既要加强各项举措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体现整体性,还要善于“牵牛鼻子”,紧扣精神建设中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要求,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掌握精神建设的主动权。

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系统建设,这就需要超越传统精神建设思维与模式,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引,直面当下精神建设的难点和困惑,将“批判的武器”化为“武器的批判”。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面临双重挑战

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的现实起点,是我们在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精神建设实践的欠缺与不足。具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目前面临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挑战。

就理论研究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一经提出,便引发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学界从认清实践主体、遵循传承规律、注意方法自觉、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化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推动精神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不可否认,相关的理论研究依然存在着“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重数量、轻质量”“止步于知晓精神含义的表层,未能解决实际问题”等问题。一些研究在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时,更多涉及重要活动或事件,缺乏对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精神主体行为的微观分析。宏大叙事下的见事不见人,让大众难以真正感知精神的作用,无法进一步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从实践推进来看,基于广泛的理论研究和规律提炼,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地通过主题教育、红色文化创新、思想建设和基层宣讲等方式展开了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活动,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发挥了党的精神建设的引领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合理性与社会现实性的不统一、不协调问题。由于久远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差距、理性主题与感性经验的不对称、抽象文本与丰满形象的反差,普通大众往往将伟大建党精神视为高不可攀的精神境界,出现了“难以走近”“无法抵达”的认识误区。一些党员干部在现实工作中存在与伟大建党精神相违背、相冲突的行为,如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对伟大建党精神现实引领力的发挥造成影响。

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疏离了精神引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伟大建党精神仅仅成为一种“精神标尺”,未能真正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落地”。因而,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以系统方式展开一体化建设迫在眉睫。

三、以一体化建设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

当代社会发展实践表明,系统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范式,在指导社会各领域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日益凸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方式,在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中体现整体性要求,以科学化方式展开理论创新、道德革命和科技赋能,实现一体化建设。

加强理论创新,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阐释。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是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伟大建党精神的创立过程、内容体系及时代价值,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要从学理层面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尤其是要“正本清源”,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革命精神等重要论述的研究,回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精神”中去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同时,还要深入剖析党的历史上革命精神建设的做法,概括党的精神建设的历史经验、一般规律,总结推广新时代我们党弘扬红色文化的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提炼我们党展开精神建设的途径、机制、方法,将“成功经验”化为“传承优势”。以此为基础,要积极开展政党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政党间的精神、特质,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凸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精神的比较优势。

加强道德革命,促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现实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实践形态,精神活动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关键在于发挥人民群众作为道德革命主体的作用,通过今昔勾连、联系拓展、联结自我等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理想信念、天下情怀、英雄主义和奋斗精神化为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德性,并在生活世界化为积极现实的道德行为,让人们从道德反思走向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针对一些地方和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一些人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现象,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

加强科技赋能,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高科技时代,5G网络、AI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创新获得新的可能。可借助科技手段,用“体验”模式来优化“说教”模式,推动“文创+”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营造实景体验式的“沉浸感”和“临场感”,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定画面”,使受众“以身入境”,在与场景的互动中体悟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意义。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