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车天下 > 文章详情
迷雾中的智能座舱: 到底什么是“极致的交互体验”?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丁楠 2023-03-17 11:34
摘要:目前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与科技的边界感到底在哪里的问题。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新四化”趋势背景下,“硬件同质化,软件差异化”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的核心要素。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座舱领域投融资金额达26.8亿元,高于智能驾驶领域的22.5亿元。

车正在从传统概念的出行工具演进为“一部iPad+四个轮子”:“智能座舱”“交互式体验”“车内娱乐服务体验升级化”“向第三生活空间迈进”“车云端一体”等热词被反复提及。有评论认为:未来智能座舱将成为汽车智能变革的桥头堡。那么,疑问也随之而来:到底什么才是完美的“第三生活空间”?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座舱体验?科技与人的交互边界感又究竟在哪里?

日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闵行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一场“汽车智能语音交互”体验活动。笔者在活动现场体验了12家14款热门新车座舱系统,近距离感受到各大车企智能座舱的发展近况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期待与读者诸君共同思考和探索智能座舱的发展路径。

到底需要多少块“屏幕”?

自从2012年Model S以一块17英寸大屏出圈后,车内屏幕已经成了量化座舱体验感的首要参数。一是数量越来越多、尺寸越来越大。比如极氪009除大屏中控显示屏外,还配备了15.6英寸中央吸顶屏;理想L9给驾驶座、副驾驶和后排分别配备了中控大屏,娱乐副屏和吊顶大电视等。二是屏幕分辨率和尺寸开始“内卷”,比如凯迪拉克锐歌标配高达9K超高分辨率的33.8英寸中控大屏,277ppi的像素密度比起iPad Pro的265ppi密度还要细腻。

屏幕内到底有什么呢?地图、音乐、电影、短视频播放等均已成为标配。有网站统计,比亚迪汉可安装183个APP,基本涵盖绝大部分人群所需要的功能。

可以看出,车企们希望用户把更多时间留在车内。多屏设置的厂家让屏幕可分别播放不同的内容,满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随机赠送的流量成为角力点:极氪自豪地表示可终身赠送免费流量,其他车企每月赠送的流量大约在10G至15G不等,且都强调车内软件均可OTA无须流量升级。

在此基础上,车企们花样演示屏幕的放大、缩小、滑动等各种功能,体现其一流的屏幕速度、处理能力和网络连接等,表现出的是绝对不卡,而背后要演示的是过硬的芯片实力:如目前大部分车辆采用的是高通8155,华为和特斯拉都用自己研制的芯片等。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芯片只会越“堆”越多。

要解锁多少模式,配备多少装备?

除了屏幕本身和APP的花式堆料,屏幕外的“堆料”也不遑多让。首先是创造各种使用场景,比如特斯拉的宠物模式和露营模式,新的理想L9则创建了奶爸模式、小憩模式等多种大受好评的家庭模式。其余还包括但不限于“女王”模式、养生模式等多种“一键XX模式”。

车内的功能越来越向房车靠拢:极氪等给所有座椅加上按摩推背功能、多款车可接游戏手柄、配上小桌板、加上腿托,还有的配了冰箱、副驾驶座加上了美妆功能等。对车辆的指令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屏幕滑动和语音指令,新加入了“手势功能”,即可通过座舱内识别动作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这意味着未来座舱内摄像头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未来“万物互联”下车子也成为闭环的一部分,比如华为就强调了要实现“1+8+N”,“1”是手机,“8”是“电视、电脑、手表、耳机、音箱、平板、眼镜、车机”,未来则要打通车、手机和家居,也就是说在车内即可操控空调、冰箱、微波炉等。

但是对于消费者,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屏幕和场景模式吗?需要那么多娱乐与社交体验吗?这些到底是厂家给予的需求还是客户端真正的需要?

你想跟车子聊天吗?要聊成什么样?

“小X小X,找一下最近的充电站……”几乎进入每一辆车内,“小X小X”(或者该车的昵称)就是打开智能语音助手的第一句话,被称为车辆的开启“提示音”。

目前小鹏、蔚来、华为、理想等多个造车新势力都有可以识别和响应车内不同位置的能力,可根据不同位置功能实现相应需求(如后排说关窗就只关闭该座位的窗户)。当和语音助手互动时能看到几乎所有车辆的屏幕上都自发识别出用户所说的话自动翻译成“字幕”显示在车机屏幕上。

智能语音助手要如何发展,出现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是“要越来越聪明”。比如当用户说到“我饿了”,开始搜索地图上的饭店并推荐美食,说“下雨了”询问是否关窗,有车企演示当说到“我要吃鱼”时就开始播放时下热门的《狂飙》等。这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难度:智能助手要记住成千上万个指令并具备更出色的问答交互功能。

混乱和问题已经开始涌现:比如目前大部分车企都选择要用“提示音”开启助手。少部分不需要“提示音”开启的车辆,很容易在误读驾驶者和乘客对话的语句后突然冒出来要为其提供服务,用户必须通过屏幕多番操作后才能关闭“智能管家”。另有车企推出了方言版本,结合中国广大的市场,仅要实现多语言环境就成为不小的挑战。

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越来越蠢”,即只给指令,不要求智能助手做出任何更智能的回应。如导航时,只能说“要去XX路”,而不是“我饿了”,如放音乐时只能说“放某歌曲”,而不是“放XX歌星的歌”,只做“执行”而不做“思考”。

这取决于用户把车当成什么:是“智能管家”,还是单纯的“工具人”?

用户隐私如何保证?

进入华为问界时,第一个场景就是屏幕上出现了二维码,扫码识别用户后车辆将开启各种定制化功能。工作人员告知只需第一次使用时输入信息即可,日后车辆将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开启以上功能。笔者当时就提出了疑问:我不想让车子认识我的脸,可以吗?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约为2.7个,造车新势力的单车搭载摄像头数量平均已超过10个。蔚来的ET7和小鹏P7分别达到了11和14个。随着后续“手势功能”进一步开发,意味着摄像头数量还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

当问到如何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时,有车企表示用户信息将被储存在专属的数据库里。再比如智己汽车在摄像头上取消了人脸识别,而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只采集眼球转动的信息,相对于全脸监控的摄像头,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但是用户数据越来越庞大,隐私问题越来越容易泄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再精密的保护手段,都不如少采取一次数据。但是——这有可能实现吗?

相比起传统燃油车,智能座舱的科技化属性越来越明显。目前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与科技的边界感到底在哪里的问题。

智能座舱进入3.0时代,毫无疑问将继续“疯狂”进化:特斯拉正在筹划将包括增强现实类型的游戏加入车内;奥迪多款车型将在整个欧洲市场以及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中投放XR全息娱乐应用等。

智能座舱作为一项新技术,只有积累足够多的数据和经验,在螺旋中上升,最后才能有“行业标准”的出现与更新。作为用户,其实我们也和车企一同在试错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李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