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大局观 > 文章详情
大局观 | 俄乌冲突启示录:人类文明命运的巨大旋涡,新的危机还未真正到来
分享至:
 (50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视觉 2023-02-24 10:08
摘要:秩序、制度、法则、认知,都在这场战争浩劫中被冲刷、重组。

编者按: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整整一周年,战火持续,血与火依旧是这片焦土上的常态。在这一特殊节点,大局观栏目全景回顾俄乌之战始末,从酝酿到爆发,从闪电战到拉锯战,从经济到军事,从地缘政治到全球安全,邀请多位研究专家、学者评点这一战的关键之处,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2022年2月24日,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后苏联大国之间的一场严重军事冲突拉开序幕。这场冲突规模之大、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构成影响之剧烈、牵涉国家和地区之广,乃欧洲大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之首,不仅冲击了现有全球政治和经济秩序,还对国际体系、地缘安全结构和新技术应用趋势造成了深远影响。

一项惊人的军事计划

让我们将镜头拉回到2021年下半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此时的白宫,正紧张地进行一系列评估与论证会议,拜登政府的幕僚层聚集于此,他们讨论的是关于俄罗斯即将针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情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白宫、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务院不断地在公开场合重复同样的警告信号,美国似乎毫无顾忌地“公示”克里姆林宫对基辅的大规模军事计划。

可以说,在2021年下半年的最后几个月时间里,除了美国向全球发出危机警示,俄罗斯也在切实地筹备、酝酿一场规模惊人的军事计划,俄罗斯国防部在其西南边境附近和白俄罗斯境内,开始了长达数月之久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和派遣行动。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博认为,实际上当时有数量惊人的重型装备,通过火车从俄罗斯各个军事基地调遣集中到靠近乌克兰的俄罗斯西部和南部边境,最远的包括俄罗斯在极地的部队都有抽调的迹象,而且很多作战飞机也进行了转场飞行。这些迹象都可以视作某种意义上的战争准备。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可以视为一种大型演习。俄罗斯当时选择用演习作为解释口径,而且国际上大部分第三方国家都选择相信这种解释。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不是俄罗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相信俄罗斯会对乌克兰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可以说,美俄之间的信息战和外交战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提前打响了。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正式爆发。

此刻,人们的关注焦点更多停滞在俄军惊人的机械化编队规模和他们迅捷的行军速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乌克兰当局,似乎已经进入了最后倒计时。然而,随着24日当晚位于基辅近郊的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陷入胶着,俄军空降兵部队未能牢牢控制住这一关键战略要地。

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4旅向该机场发起猛烈反击,导致数万名蓄势待发的俄军空降兵无法通过运输机直抵基辅。正是这一战役,争分夺秒的数小时,成了决定俄乌冲突走向的最关键拐点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若杰指出,俄罗斯总参谋部可能一开始就计划得非常好,想通过复制当年苏联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术方式,通过大规模伞兵空降占领首都机场,然后建立安全着陆区,实现对一个区域的控制。但是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机场争夺战实际上也为乌克兰同时争夺了时间和信心。

24小时过去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总统办公厅门口露面,并对外界发表讲话宣布,他将和乌克兰政府一同继续坚守,并希望人们重拾信心,期待获得来自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开始召开紧急会议,以尽快达成支援乌克兰的基础共识和初步草案。

这一揽子计划包括向乌克兰提供紧急的致命性武器援助、财政资金援助,以及调用和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消磨和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与持久力。

一种前所未有的较量

一种前所未有的较量形态逐步成型。

美国和欧盟不仅针对包括俄罗斯国防军工、部分能源和金融实体、重要政府官员、杜马议员、亲政府企业家、军事和情报官员在内的机构或个人祭出有史以来最严制裁方案,还运用金融武器对俄罗斯政府和国防企业的海外资产和交易权限进行封锁和打击,削弱俄罗斯关于高新技术类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限制其获得先进技术或组件的能力。

战场之外,在俄罗斯与西方世界及乌克兰之间,一场包含了信息战、认知战、心理战、外交战、科技战以及经济战在内的全面博弈已然展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隆表示,持续一年的俄乌冲突完全颠覆了公众在传统概念中对战争形态的认知。首先,冲突看似爆发于乌克兰境内,但美国、欧洲国家、包括白俄罗斯等都间接参与其中。大量的外国雇佣军瓦格纳、私人武装集团等一度成为战场厮杀的主力。

其次,冲突看似以俄乌双方的常规战争为主,但大量的无人机和电子对抗使其成为有史以来首场全面数字化之战。

第三,冲突看似由俄乌的矛盾而起,实则关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重塑,关乎欧洲安全架构的重建以及全球安全态势的重构。

第四,冲突看似是军事实力的比拼,实则暗含能源、金融、贸易领域的较量和技术的政治化、武器化与工具化尝试,所谓的能源依存论、贸易稳定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艺术、文化无国界等诸多概念相继被地缘政治安全诉求所粉碎。各方还被迫在舆论攻心和假消息辨别的信息战中博弈。也就是说,此轮乌克兰危机在内涵和边界上的多维度、多空间和多层级特征,迫使各国重新审视大国博弈和军事斗争形态的嬗变。

伴随着西方力量的介入,特别是大量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和单兵作战装备被运抵乌克兰,乌克兰武装部队和其他军事编队,在其政府和总参谋部的指引下,开始陆续在各个方向组织有效防御,进一步破坏了莫斯科以“闪电战”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计划。

徐若杰指出,近些年来,俄军也在参照美西方国家进行军事改革。这种军事改革主要的操作方式,是希望把1000人左右的联合军种组合成为一个战斗群,以此增加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协调性和指挥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俄军的改革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浅层的阶段,并没有从深层次变革原有的战略战术、作战理念和军事学说等等。俄军在战争中的指挥链结构依然是传统的垂直指挥结构,而不是他们希望改革取得的改革成果,即建立扁平式的指挥链结构。在俄军的指挥链和作战体系存在重大瑕疵的情况下,一旦在战场上遭遇挫折导致士气低迷,俄军军事体制和作战指挥体系存在的很多弊端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其中有三个弊病非常明显,第一是指挥链条过长,第二是联勤保障相对较差,然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俄军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协调性和指挥的效率仍然非常低下,这也是最终造成俄军在战场上总是实现不了作战目标的一个主要原因。

开战一个月后,俄军地面进攻进入了停滞期,陷入了一线攻击兵力不足,后方交通线不畅,后勤补给困难的困境中。

对于俄罗斯来讲,这场冲突的发展,正由最初的“闪击基辅”,转向了“骑虎难下”。

2022年4月,俄军部队逐步撤离基辅、苏梅等大型城市周围,向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境内开拔,转入重新部署阶段。这意味着,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思路与目标安排已经发生了大幅调整,战场的重心由原先的乌克兰纵深腹地转向东部,一场持续至今的东西向拉锯模式就此展开。

随着基辅与西方之间愈加频繁的外交活动与首脑会晤,西方向乌克兰持续转移的援助物资,正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简单设备到复杂系统,由波乌边境进入乌克兰。

此外,还有大量的乌克兰新征募人员、军事指挥官、技术兵种被派遣到欧洲,在英国、波兰等国家接受北约军事系统的相关培训。

至此,俄乌冲突的整体形态已经发生了质变,成为了俄罗斯与整个北约集团之间的战争潜力比拼。

也正是这样,冲突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涟漪效应,并深度改变着北约联盟内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既有关系,改变着世界的政治进程。

一个过时的问题组织

2022年6月28日,北约领导人峰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

在指导未来10年发展的联盟新战略概念中,俄罗斯被定性为北约当前乃至未来,都无法回避的最重要和最直接威胁。作为应对,北约将把现役4万人快速反应部队人数扩充近8倍,使其达到30万人,加快吸纳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的进程,并设立了2024年各国国防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

北约,这个冷战遗留下来的全球最大军事集团,正从几年前那个还在内部充满分歧、争论不休的“问题组织”和“过时组织”,变得异乎寻常的团结紧密。

徐若杰表示,北约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战略失焦的阶段,所谓的战略失焦主要指在北约内部,各成员国关于北约组织往下如何发展,存在着利益和目标的分歧。有一部分成员国认为北约应该继续推动全球的反恐行动,甚至要扩大北约的责任范围,要把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全球治理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通通纳入北约的考虑范围。当然另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临近俄罗斯的中东欧国家,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往往处于安全感相对缺失的状态。所以他们要求北约组织继续强调传统安全,从而给他们提供必要的保障。

此外在北约内部,美欧之间关于军事责任和防务分担支出两方面的矛盾,也曾经导致北约组织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内部失和现象。

俄乌冲突的爆发,它不仅帮助北约理清了组织发展目标,将应对新技术条件下的大国战略竞争放在了首位。同时也使得应对地缘政治竞争成为了北约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共识。

另一方面,西方寄希望通过经济长臂管辖手段,破坏和摧毁俄罗斯的经济系统,催生和制造俄联邦的全面危机。2022年2月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大量海外资产被冻结,其主权机构、重要行业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外币融资渠道被切断。遭受制裁的俄罗斯金融机构被SWIFT系统剔除,并被纳入了CAPTA(代理行和通汇账户制裁清单)的制裁清单。

此外,在西方开展的一系列对俄制裁行动中,能源首当其冲,成为了西方对俄经济打击的主要目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袁勋指出,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制裁已经严重打击了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包括取消俄罗斯 WTO 框架下的最惠国待遇,并要求欧盟内各成员国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商品。虽然这个落实过程有一定的缓冲周期,但是制裁的最终结果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必然会严重影响俄罗斯的外汇收入,使其外汇储备陷入枯竭困境,从而影响到俄罗斯整个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覆盖了从科技到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

西方全面强化了针对俄罗斯的技术壁垒,对其进行了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制裁,涉及芯片、人工智能、数字设备、电子光学仪器等俄罗斯产业发展急缺的技术及产品,严重破坏了俄罗斯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

尽管俄罗斯经济的宏观运行结果显示了其抵御冲击的韧性。据相关专家估计,2022年俄罗斯GDP仅比上一年萎缩2.5%,远远好于年初预测。

然而,俄罗斯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得其在高科技设备领域,却高度依赖西方供给。袁勋认为,俄罗斯引以为豪的国防工业,从装甲车、坦克的热成像仪、发动机,再到无人机的芯片、光电、导航、通讯设备等等,这些全都高度依赖外国零部件,特别是美欧企业的供给。面对制裁,俄方只能无奈从全球各地通过“平行进口”的形式“走私”零部件满足军工业的需求。这些民用标准替代部件的最主要特征是,可以用,但是效果不好。

尽管西方多次公开表示要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经济援助,承诺协助乌克兰进行全面的经济复苏,然而已经提出的援助措施和落实经费支持,对于饱受战火摧残的乌克兰来讲,却远远不够。

2022年,乌克兰全年GDP比2021年萎缩了30%以上。但2022全年财政预算支出较2021年暴增了97%以上,开战以后乌克兰国内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20%,部分生活物资的物价飞涨,蔬菜价格波动幅度超过70%。

宋博表示,乌克兰经济经过一年的冲突已经遭受了彻底的破坏。目前,乌克兰正在用残缺的经济同时支撑激烈的前线和困顿的后方。而未来一年,乌克兰的财政压力也非常巨大。目前乌克兰政府已经在2023年的财政预算中编列了大约38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而如此庞大的赤字离不开西方的援助。可是目前西方对于乌克兰未来的援助承诺还不足,欧盟承诺给予180亿美元,美国承诺给予100亿美元。所以,乌克兰为了争取更多的援助力量,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

一个动荡重组的时期

俄乌冲突是继苏联解体以来,欧亚地缘板块的又一次巨大的地震。

它削弱了莫斯科对整个欧亚地区的维稳控局能力。那些长期休眠的各类矛盾,开始重新活跃升温、集中爆发。

俄罗斯与西方在欧亚大陆正形成一种新的力量结构对比,这使得中亚和南高加索的传统地缘脆弱带出现了显著的力量失衡。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也加速了后苏联空间国家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这也预示着整个欧亚地区进入一个断裂动荡和分化重组的不确定时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康杰指出,去年2月以来,俄罗斯大幅减少了在后苏联空间地区的军事存在,其作为停火监督、冲突仲裁者和安全援助者的能力有所下降。美国、土耳其和各类跨国的非政府实体趁机填补实力真空。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的一些传统的地缘政治脆弱带开始重新涌现,一些长期被压制的矛盾开始复苏。那么后苏联空间内这种地缘政治竞争、领土矛盾、分离主义、恐怖主义均开始明显抬头。苏联解体之后的一些局部热战,比如纳卡战争,比如塔吉克斯坦的内战等都有可能重现。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部这种矛盾也开始凸显,安全干预能力有所下降。

赵隆认为,在内政、经济和军事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2023年或许将成为决定乌克兰危机走势的关键之年,但难分胜负、难以终结、影响深远之战可能成为其最终场景。

如何主动避免战事烈度的升级或失控?如何缓解适应冲突造成的多维度、全局性冲击?如何探寻、把握劝和促谈的最佳时机和路径?如何使世界重回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正轨,也成为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所在。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久化发展,其对全球政治、安全、经贸、能源格局的外溢效应更为深刻复杂,各国难以完全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俄乌冲突更像是人类文明命运的一个巨大旋涡,秩序、制度、法则、认知,都在这场战争浩劫中被冲刷、重组。

新的挑战和危机或许还未真正到来。

栏目主编:章迪思 文字编辑:吴宏浩
策划:邵辉 吴宏浩
统筹:王思羽
制作:黄晓洲  
郝子薇(实习)张傲然(实习)
配音:任重
设计:仲昭宇 张龑飞 曾雨欣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