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复旦大学有条2公里的地下河,人大代表建议让它“重见天日”
分享至:
 (4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23-02-16 15:55
摘要:力求早日将这条地下暗河“重见天日”。

在复旦大学地下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地下河,从南校区到北校区贯穿整个复旦校园,河水从东走马塘流入涵洞,经过箱涵汇入虬江。此前这条河道也曾进行过数次整治,但未完全疏通,仍堆积淤泥,附近常常飘有腥臭,给校园师生带来困扰。

这条长度超过2公里的地下河跨越了杨浦、虹口两个行政区,成为河道治理中的“盲点”。今年两会,杨浦组的市人大代表以代表团名义提交建议,呼吁重视这条“看不见”的地下河道,力求早日将地下暗河“重见天日”。

据相关记载,1922年复旦迁校江湾时,校园建在河畔的“走马塘畔立黉宫”。走马塘在校园西侧,与北侧的虬江支流界泓浜交汇,又与南侧的无名水沟及复旦燕园相通,将校园围合起来,恰似一条“护城河”。上世纪60年代初,这条“护城河”依然流淌。据复旦老校友记忆,这条河为地面河道,水系连通,风景幽美,周边市民和师生常在水边结伴,散步谈心。一位老校友在日记里坦言,他的初恋始于河边,“走出校门,就来到河边小路上。这里很幽静,是谈恋爱的好地方。在一盏路灯下,她给我看她新拍的照片……复旦教学大楼的灯光和河边的垂柳倒映在河面上,那么清晰,那么美……”

后来因为工业污染,这条河开始发黑变质,变成“臭水”。加上五角场地势低洼,每年一下暴雨,“护城河”便泛滥成灾。上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市政建设,这条地面河道引入了地下,路面盖上了“盖子”,由此成为地下河。于是,这条看不见的河道流淌在复旦大学地下长达30余年。

“由于多年的沉积,河道中堆积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 。”杨浦组代表调研发现,为保持河水流通,当初这条校内的地下河修建了五个箱涵,而使用了30年的箱涵老化十分严重,加之黄浦江潮水日积月累的堆积、沿线泵站排污管输入及沿线居民区生活垃圾倾倒,封闭的箱涵成了河流淤塞黑臭的重灾区,成了河道疏浚中最大的挑战。

这些年来,这条河道也进行过数次整治。2001年第一次整治时,高近4米的涵洞内,淤泥堆积到了2.5米高,2011年进行过第二次整治,仅仅6年之后,淤泥又堆到了1.4米,2017年这条河道又实施整治。记者查阅到,5年前复旦箱涵段的疏浚是当年杨浦区实施树浦港-虬江-东走马塘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一环,当时工程队在复旦校园施工站专门搭建了五个箱涵检修井进行疏通,当年虽然疏浚了部分河道,但由于整治工程局限在杨浦区段,这条地下河并未完全疏通。几年下来,埋藏地下的箱涵内又堆积了不少淤泥。

复旦师生和周边居民都很怀念当年滨水而居、傍水而行的生活,希望让这条地下暗河“重见天日”,恢复水系生态,亲承江湾之流,滋养百年高校。2020年初,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复旦大学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将“虬江暗河恢复工程”列入校园建设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但是囿于该段河道为市管公共河道,且贯穿多个行政区域,河道恢复工程一直未有进展。

这些年,上海在水环境治理中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截至2021年,全市主要水体水质优于III类比例达80.6%,达历史最好水平,河道水质基本“消黑除劣”,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生态重新显现。在杨浦组的代表们看来,“随着全市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一些河道治理的‘盲点’更应被重视,其中就包括复旦大学这条地下河。”

“修复一方水土亟需多方参与,共同发力。”代表们建议,将复旦大学地下暗河恢复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与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尽早还河于民。鉴于该地下暗河径流涉及多个行政区,且贯穿复旦大学整个校区,建议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形成市、区、校联合推进专班,专题研究并制定实施路径。

“要高度重视‘看不见的河道’,全面梳理暗河、暗渠。 ”代表还建议,由市级有关方面牵头对全市范围内的地下河道进行全面排摸统计,推动水环境全面提升,不留盲点。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陈焕联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