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什么要强调“四个坚持”
分享至:
 (4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滢涛 2023-02-17 06:39
摘要: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感染力、亲和力,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极大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只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为贯彻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在论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篇章中,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全面学习领会这四个“坚持”,就要求我们要运用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学习方法,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基本原则。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核心目标。我们知道,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大国竞争泛意识形态化、西方意识形态联盟对抗、意识形态妖魔化污名化、颜色革命和错误社会思潮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等诸多挑战,我们要意识到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意识形态领导力的极端重要性,主动将坚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与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感染力、亲和力,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其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明确文化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信念服务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在价值导向上崇尚的“公共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培育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公共空间、文化活动、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和感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过程中,强化个体与社会的连接,担负起以文化人的时代重任。

其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主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让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就要在工作中善于运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方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崇尚集体主义的精神追求,都充分尊重个体应有的权益,不仅蕴含着对个体差异的承认与包容,而且承认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域特点、不同群体类型、不同艺术流派所表现出的差异化的表达诉求与文化旨趣,我们应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激发不同个体的艺术潜能、文化细胞,让人民群众在外在的差异表达中寻求文化本质的认同与共识。

其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必经之路就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就是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在透彻把握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精准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式上推陈出新,在新征程上展现新风采、体现新作为。(作者为上海市奉贤区文旅局副局长)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