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调查研究,少一些处理“伪问题”的心照不宣
分享至:
 (17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23-02-07 09:50
摘要: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要做好工作,调查研究是基本功。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科学路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接地气、通民情的生动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如何做好调查研究,避免作秀式、“一阵风”式、浅尝辄止式调研?关键在于一个“真”字——要“研究真问题”,更要“真研究问题”。

“研究真问题”,事关调研方向确立和对象选择,是调研的第一步。真问题与伪问题对应,是切实存在的、影响经济民生的、与群众“急难愁盼”息息相关的问题,而非概念或纸面上的、生造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一个、十个乃至百个伪问题,统计数据自然好看,但真问题仍在;解决了一个真问题,很多伪问题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或者变得无关紧要。

要甄别问题的真与伪,必须站高望远、心怀群众,围绕全局重点工作明确调研方向。找得到、抓得住真问题,不仅事关工作态度,同样事关工作能力、视野和水平。众多群体中的一个群体、一个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单方面的抱怨,可能是伪问题;大而化之的,非因时、因物、因事、因地制宜的情况,可能是伪问题;问题甫一提出、答案就自然浮出水面,其实根本不用调研的,可能是伪问题;为了调研报告好看、调研在形式上能顺利推进而主动设置的,更有可能是伪问题。在伪问题上浪费调研的时间精力、享受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错觉,不仅劳民伤财,更会贻误真问题的解决时机,让小问题潜滋暗长为大问题,有碍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

因此,要研究真问题,就要多些高屋建瓴、宏观把握,少些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多些穷根究底、久久为功,少些坐而论道、一得自矜。最重要的是,要多些直面真问题的胆识魄力,少些处理伪问题的心照不宣。

“真研究问题”,事关调研方式和态度,是调研的第二步。真研究区别于假研究,关键是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切不可浮光掠影。有人戏称,有些调研往往是“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是指示多、求教少的指导式调研,是和“四不两直”、轻车简从相背离的被动式调研,这样的调研者是“井中葫芦”——从上往下看,已沉在水里;但从下往上看,依然漂在水面上。

不做“井中葫芦”,就要有“蹲下去看蚂蚁”的精神和“解剖麻雀”的态度,要切实扎下去,到基层一线、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探实情、抓“活鱼”,看到表象的同时探索问题的实质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了解情况、商讨问题,效果是光看调研报告、听智库分析无法企及的,零距离直面七嘴八舌、热气腾腾的“顺耳话”和“逆耳言”,有助于全面真实了解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真研究问题”,不光要看情况、听民声,更要想办法、促解决,抓紧对症下药、因情施策,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政策机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的质量优劣,不在于调研时长、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调研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基层一线的创新经验做法,应在更广范围内加以宣传推广,解决一些共性问题;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建议及合理诉求,应尽快研究对策并对已落实落地的政策进行跟踪评估,视情调整完善。

归根到底,“研究真问题”和“真研究问题”关键都在于一个“真”字,强调的还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事实、掌握真相,一是一、二是二,在摸深摸透情况的基础上落实落细相关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裉节难题,补齐工作短板,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赢得群众信任。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