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下子收入9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全科22张病床自此之后几乎再也没有空出来过。面对新冠疫情的重症高峰,这支曾经在上半年首批进入金山公卫支援重症救治的医疗队伍,也开启了全员无休的工作节奏。
病人中,有从太仓转院来的年轻患者,入院时糖尿病酮症昏迷,肺部严重渗透且呼吸衰竭,经过6天治疗后终于脱离呼吸机。为了节省开销,病人家属在病房外支了一张折叠床,每晚在电梯间过夜。
但病房里更多的还是老人。据十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胜观察,50岁以下的患者康复较快,70岁以上的患者则需要更多时间,“因为年纪大了以后,原来的重要脏器功能储备较差,因此康复起来更有难度。”
送到ICU的几乎都是危重患者,或因基础疾病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或严重脓毒症后休克,或需要机械通气。因此医护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并通过药物等手段治疗原发病,一方面努力维持危重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
这也是病房内医护每天奔忙的目标:“只要让病人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间,他就有可能康复,转出ICU,甚至出院回家。”
离开重症医学科有前后两道门,指向不同命运。与病人并肩站在生死关口,医生有判断但从不轻易下结论,“只要家属不放弃,我们都会尽己所能。”
编导:叶宇 摄像:李创 叶宇 剪辑:赵明亮 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