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文史|《山海经》与虎密码的破译
分享至:
 (3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勇 2023-02-12 17:31
摘要:虎是华夏重要的文化基因。

《山海经》中有很多远古世界的神秘描述,早先被很多“理智”的人们认为多为无稽之谈,其实《山海经》在神秘的表象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密码”。

《山海经》可谓华夏最早的神话集,山川人物、地理物产、动植物几乎无所不有,而其中涉及最多的是虎及类虎形象,这其实正是华夏远古图腾社会时期信仰的写照,体现了华夏民族以虎的精气神为主的多信仰的文化基因,虎是华夏重要的文化基因。

《山海经》中的虎及类虎形象

《山海经》中虎及类虎形象数不胜数。

最著名的有白虎,见《山海经·西次四经》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古代多以白虎为仁政德化的象征——《河图括地象》曰:“圣王感期而兴,则有白虎晨鸣,雷声于四野。”《援神契》谓:“王者德至鸟兽,则白虎动。”《中兴征祥说》则言:“王者仁而不害,则白虎见。白虎者,仁兽也。虎而白色,缟身如雪,无杂毛,啸则风兴。昔召公化行陕西之国,白虎应焉。”《宋书·符瑞志》云:“王者不暴虐,则白虎见而不害。”可见白虎是一种瑞兽,也是天之四灵之一。也有称其凶神的,《协纪辨方书》卷三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

同样的白虎,《山海经·海内北经》还有乘之日行千里的,尾长于身的驺吾。古人考证驺吾即驺虞,《康熙字典》予以采信,毛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有白虎就有黑虎。

《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尔雅注疏·释兽》称黑虎为虪。

有意思的是,《山海经·中次十一经》: “即谷之山,多玄豹。”郭璞注云:“黑豹也,今荆山中出(之)黑虎也。”——古人以为虎豹是一回事,甚至熊也与虎同,而虎的幼崽则称之为“狗”,《尔雅义疏》说:“今东齐、辽东人通呼虎之子为羔,羔即狗之转。”

此外还有一种黑虎,《山海经·海外北经》:“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现如今,云南的彝族仍称虎为罗罗,信仰虎的彝族人甚至自称罗罗,是至今犹在的图腾文化传承——《山海经》将虎与图腾关联是显而易见的。

《山海经》中有更多的“状虎”描述。

譬如彘,“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这无疑出乎现代人以为彘即猪的认知。

状如虎的还有《山海经·海内北经》中的穷奇,据《左传·文公十八年》称其为信奉虎图腾的少嗥氏之裔,《史记・五帝本纪》言其是风神的后裔——《易·乾》曰“虎行风”,这里也与虎挂钩。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两次提到穷奇,所在地与形象却截然不同,说明同样的图腾表象,部族所处环境不同对图腾信仰内涵的影响也不同。

状如虎还有外形似白虎,却长着犬首马尾彘鬣的独猞。

这类“状虎”的描述,有的只是有着虎文,如“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舄翼”专司“帝之平圃”的神英招;其状如牛而虎文的軨軨;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的鹿蜀等,这里的“文”在古语中既有花纹的含义,更有文饰、文采、文质、文身、文俗、文仪及美,善的文衣、文化等意味,应该是不同图腾信仰中的虎的同文现象。

《山海经》居然还有“人面”虎形的神兽。如《山经·蔓渠山》:又西一百二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水经注·沔水》指马腹即为水虎。

《山海经》中人面虎身的还有“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的陆吾,他是掌管“帝之下都”兼管“天之九部”的神。还有守护“百神之所在”的天门的“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的开明兽。

除了人面虎身,《山海经》还有虎首人身的强良、专家认为是信奉虎图腾的吴人的祖神的“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天吴。

这类超乎自然规律的存在,应该就是打扮成虎的族群。谓其“食人”其实是对图腾社会氏族间斗争的残酷性的描述。其中也有体现不同虎图腾信仰的部族的实力与地位的不同。

华夏人祖——西王母

直接说明《山海经》是图腾社会关于图腾信仰的体现的是反复提到的华夏人祖西王母。

西王母在《山海经》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目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大处。名日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从甲骨文、金文到经典史籍可以看到西王母从公元前3000年前后到汉代的存在。西王母在古籍中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尚书》甚至说:王母之国在西荒。

甲骨文中“若东母西母”记录,将她与祭祀相联系——“西母”即月神,所以《礼记·祭义》谓“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管子·轻重己》也说到,夏至,从天子到各宗族在不同的场所“皆齐(斋)大材,出祭王母”,此实乃国之大典。

西王母应该也是一个以西王母为首领的部落,司马迁则在《史记》中谓:“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尔雅》云:“西荒有西王母国”。

西王母由洞穴时期母系社会一直到筑舍而居约三千年,从三皇五帝到周穆王甚至汉武帝都与她有过交往,甚至张骞到达西域都要探寻一下“西王母之邦”的所在,这极有可能是对西王母部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延续的描述。

考古发掘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同时出现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屡屡出现西王母居中端坐而伏羲女娲左右侍奉的形象。《黄帝内传》中记载:“帝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镜十二面,随月用之”,人们一直以为,“常识”告诉我们铜镜最早出现于商朝时期,所以在五千多年前黄帝与西王母交往及“铸镜”都属于子虚乌有——结果现代考古在齐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发现了“中华第一铜镜”,反复用碳14技术确定其产生距今约四五千年,使得人们对黄帝与西王母的交往究竟是神话还是历史存在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

《宋书·符瑞志》记载:“舜与西王母同出于虞幕之后,西王母是虞幕之中一支西迁者,从中国之东迁到西部,故称西王母。”《国语》有“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的说法——说明西王母、黄帝、尧、舜等都属于信奉虎图腾的部族。所以,西王母不能仅以神话人物而论之——有专家认为她是创建古蜀国的上古帝王蜀山氏等西南夷母系社会族群的始源。

汉族传说中的西王母,是化生万物的创世女神,喻西王母“万劫不死、长生不灭”——这与作为月神的虎具有死而复生的特性是一致的。

《山海经》中还记载能“食虎”异兽,譬如《山海经·西山经》:“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这无疑说明,当时还存在着能战胜虎图腾的部族。

《山海经》虎密码被破译的意义

通过对《山海经》的深入认识,我们可以有一个发现:《山海经》应该是华夏远古图腾社会时期信仰的写照,反映了远古社会不同地位、不同程度信奉虎图腾部族的存在,体现了华夏民族以虎的精气神为主的多信仰历史悠久,说明传承恒久而普遍存在的虎图腾信仰及虎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源文化及文化基因之一。

古籍中有无数的记载证实着这个发现:唐代《蛮书》谓滇东北有“卢鹿蛮”,还有“罗部”“罗兰部”,意为“虎之部落”。《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中曾经记载过,春秋时期的羌人祖先爰剑,因遭秦人的追捕而躲藏在岩穴中,秦人放火焚烧,此时突然虎神现身,爰剑由此脱险——说明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前,羌人的祖先就延续着对虎神的崇拜。

这个发现可以在今天的民族习俗考察中得到验证。

华夏三个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所在的正月是寅(虎)月、中秋祭月的月神原本也是虎,端午则完全是虎文化的节日。汉族有学者说古代节俗“腊月”之“腊”原义为虎,祭腊为祭虎神。上古最后一个月因为祭祀虎的“腊祭”而被称作为腊月。汉代还有县官按《黄帝书》所述要求百姓在腊月除夕画虎于门的习俗,应该也与此有关。分布在大小凉山、哀牢山、乌蒙山区的彝族有100多种支系,他们至今不仅自称罗罗(虎),并且认为虎是他们的祖先,每年过的是“虎”年——他们之间所崇拜的虎的不同仅在于不同的颜色。

汉族不少姓氏也与虎关系密切,譬如黎姓等——至今黎城的标志物就是黎侯虎,而虎图腾的象征物布老虎更是至今流行大半个中国。

拉祜族的“拉祜”就是拉祜语中的虎的含义,他们大多数自称“拉祜”或“拉祜纳”(黑虎)、“拉祜西”(黄虎)、“拉祜普”(白虎)。

纳西族的《东巴经》卷首多绘黑色虎头,并自命为虎人,东巴神话等也揭示民族起源与虎有关。白族自称虎的也很普遍,有的自称“劳之劳务”(意为虎儿虎女),视虎为祖,宅堂挂虎图。怒族“达霍”氏族,又称“拉起”,即“虎氏族”之意,是引以为豪也最引人羡慕的氏族。

民族学家认为,今汉族是周汉之间以四夷西羌为主体,同时又融合了其他民族于先秦后汉再唐而逐步形成的,所以,华夏诸多民族之间文化有相通之处就不难理解了。

图腾信仰早已经不是华夏主流信仰形式,但在华夏各族人民中虎崇拜普遍存在,虎图腾是硕果仅存的完整的图腾信仰遗存。

《山海经》是对民族信仰的溯源,从中可以发现民族信仰的初心与原点。

极其广泛的远古虎图腾及普遍的遗存说明,华夏或可称为虎的民族。

虎年的大雪节气刚刚过去,其“三候”之二候为“虎始交”,这表明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动——古人认为虎是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在虎的本命年虎开始繁衍后代,虎气生生,作为“恶魅”的疫情将随着虎年的大雪节气的到来而被彻底战胜。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作者为文史学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